|
|
|
|
我们晚上很少出门应酬,也不喜欢逛街,通常就都在家里。妻子看电视,主要是追看港台连续剧,我则在旁边用手提电脑看美剧,或者上网看看国内国际的热点新闻;一般的海外新闻就主要是关注新西兰,因为儿子在那边。
记得好多年前在电视上看到香港亚视拍摄的系列片《寻找他乡的故事》,当时就在想,那么多中国人跑到那么遥远的地方生活,背井离乡,举目无亲,真是何苦
呢?尽管有些想不通,但对他们在他乡奋斗的勇气毅力还是非常钦佩的,也深受触动;而片头的那段音乐,悠远宁静又凄楚苍凉,忧伤之中满是乡愁,听了让人心头
颤动、喉头哽咽。 这种流落异乡、彷徨无助的感觉我年轻时也常有,那时独自一人在外工作学习,对家的思念常常占据心头,尤其是还经常离开单位独
自在外出差,来到完全陌生的地方。黄昏时分,走在寻找晚餐和旅馆的路上,看着街上下班返家的拥挤人流和自行车流,内心却泛起强烈的漂泊感,孤独无助、迷惘
不安。 在儿子两岁半大的时候,我终于回到家门口工作了,守在妻儿身边,生活平静安宁。休养生息几年之后,为了能一展专业所长,我又跳槽到了一
个陌生的地方。不久,妻子也跟着过来,8岁的儿子暂时留在他的奶奶身边。几年后为了升中,在六年级下学期时他也转学过来,小家庭又重新聚在一起了。之后我
仍有过短暂地跳到其他地方工作又回来。我不知道我为了学习和工作几次离开儿子,对他是否会有负面的影响,或许还培养了他的独立能力吧? 我很早就买了电脑,在家中学习电脑知识,查找各种资料,也玩电脑游戏。可能因为有我看着,儿子在家里通常看得多玩得少。应该也是受到电脑游戏的影响,他开始迷恋电脑编程,有时他会按电脑报中的介绍编个小游戏程序,也玩得很开心。
从进入高中开始,他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功课极多,几乎每晚都要去学校自修,这一切都是为了高考。那时我们都住在单位宿舍,为了不影响他学习,电脑就改
放在新买的商品房里了,周末才过去用用。高二之后,他更忙了,一周仅半天休息,但就这半天,他也要坐公交车去新房那里用电脑。问他这么忙不好好休息一下去
干什么呢?他含含糊糊不愿回答。 有一次,我特意从临时文件目录处查看了他上网浏览的内容,结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他竟然是浏览计算机图形学行
业相关的海外论坛,查看行业的最新动态资讯。那是一个全英文的论坛,完全是专业术语夹杂着俚语俗语和简略缩写,还涉及大量的高等数学、图像及几何建模等高
深的理论基础,一个高中生因为热爱而花费仅有的休息时间,很艰难地去啃这么专业的英文资料,真是让我震惊啊! 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名次,
逼迫学生用完全超常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课程,应付将来的高考,这是普遍的现象。实际上,从六年级下学期开始,儿子就成了我们家最忙碌的人了。我本人也是考
试制度培养出来的,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了,并不怕考试,但这种高强度的疲劳轰炸式的学习方式让我极为反感。到高三时,儿子在班里排名开始从十几二十名逐渐前
移到五至十名之间,再努力一下可以进入前几名。但看他那样辛苦,我妻子心疼儿子,我则是为了儿子的追求和梦想,虽然经济上并不宽裕,我们最终还是决定让他
出国学习。 在他高中最后一年的时候,我们做好了安排,送他出国。看得出来他本人内心应该是既忐忑不安而又充满着期望与憧憬,显然他的血液中也
有着同样的恋家却又不安分的基因。在他临行之前,我给他讲我的一些往事,希望他能珍惜机会。我当年16岁刚过就离开家门,参加襄渝铁路建设,忍着饥饿从事
重体力劳动,在迷茫之中寻找着出路。对于我的说教,他不言语,心中也许是在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 那正是全世界
都在SARS的阴影下惴惴不安的时候,公共场合一个咳嗽、一个喷嚏都会引起一阵恐慌。我们送他到罗湖口岸,儿子脸上带着大口罩,看不出太明显的表情。与我
们告别之后,他一个人,勇敢地走出国门,飞过大洋,从SARS的首发地附近,带着惶恐和憧憬,去往一个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去追寻他的梦想去了。
后来他说,飞机降落奥克兰机场时,还发生了让人一场虚惊的小插曲。飞机降落后,没有停靠登机桥,而是停在机场的空地中,机上乘客都紧张不安地揣测着,等
待着。不久,闪着警灯的车来到飞机旁,穿白大褂的医务人员和穿制服的海关人员登机进来。原来是后排有乘客病了,幸亏与SARS无关,不然大家都要被隔离半
个月了。 当天从奥克兰转机到达南岛的基督城,在那里上了几个月的语言学校,然后又转到南岛几乎最南端的丹尼丁上大学,学习他热爱的计算机专
业。实际上,我们选择新西兰和丹尼丁的理由比较简单,一是学费生活费相对比较合适,另一个是华人较少,有助于专心学习;当然,新西兰天堂般的景致和环境以
及温和宜人的气候也为它加分许多。 儿子毕业后,很快就在奥克兰找到一家电脑游戏制作公司,这应该是他最想做的工作了吧。不过,由于与公司管理人在业务理念上有不合,两年后,他和要好的同事还有其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在,他正和他的合作伙伴一起为事业努力工作着。
他出国已经整整十年了,虽在异国他乡,但与国内亲人朋友一直保持联系,每周都与我们通话,几乎每年都回来探望。一个人在外打拼,追寻梦想和事业,其中的
艰辛和寂寞,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且颇多感慨。第一代移民总是致力于扎根创业,由于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等的差异,一时还很难真正融入当地社会,
使得孤独惶惑之感更甚。 古人有诗云:“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唐朝已过千年,人的活动范围大增,现在,亚非欧美大洋洲任走;尽管
如此,新西兰也还是一个很远的地方,难得去一趟。因此,希望儿子他能随遇而安,乐观豁达,一心一意做自己应做爱做之事;要明白,无论天涯海角,身体安宁、
心意归属之地,就是自己的家园。还希望他事业迅速发展,业绩蒸蒸日上,达成他追求的愿望。再套用一句老话:善自珍重,勿以为念。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