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哲学史演讲录》中提到:对于一个历史,不论它的题材是什么,都应该毫无偏见地陈述事实,不要把它作为工具去达到任何特殊的利益或目的。读到这句话的
时,我想到幸福人生就是要正视已发生的事实,并且以积极的态度去直视它,而不是受囿于自己的对于这件事情的影响以及利益的思考。所谓幸福人生,就是放开眼
界,放开胸襟,不费心计较利益得失,正视问题、直面问题,不回避、不退缩也不纠结,所谓豁然开朗,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再比
如具体说:我们考试,高考,考研,公务员考,对于这些考试我们如果能够豁达一些,不去把它们作为升学、提升地位的工具和手段,那样心理压力也就会比较小,
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去正视这些考试准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去积极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总是为它们的功利性去思前想后,这样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备考上,目的
单纯,专注,注意力集中,所谓专注的人是幸福、快乐的,心中没有了患得患失的烦恼,这样不仅会更快乐,而且还会坦然面对结果,结果好,不会得意忘形;结果
坏,也不会闷闷不乐,这样,我们只会专注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件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我们只管走好下一步,而不会纠结于过往,这样,每一件事情都会呈现出
他们最单纯最完好的状态。再比如,面对一份来临的感情,我们如果不考虑那么多的前因后果,也许青春就不会留下那么多的空白和遗憾。面对工作和事业,又何尝
不是如此呢?我们只管走好当前的每一步,不去计较利益得失,只管全心身投入,享受其中的乐趣,所谓乐在其中,全力以赴。所以,上面所说的是专注于眼前的事
情,而不是顾前顾后患得患失,这样才会从心底感到快乐,从而成就幸福人生。 “在哲学史里尤其是这样,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哲学史的著述,在那里我
们什么东西都可以找到,就是找不到我们了解的哲学。”读到这里,我感悟到的是,面对问题,面对困境,我们应该跳出困境,而不是让自己深陷其中,所谓“当局
者迷旁观者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谓隔岸观火,风调雨顺。只有这样,才能跳出迷阵,理解问题的真相。 “在别种历史里,我们对于他们的题材有一个确定的概念,至少对于它们的主要特性我们是有确定概念的。”这句话也是告诉我看问题、看世界、甚至是看人生都不要只看到自己的困扰,跳出自己的思想圈圈
如果只是一味地看到自己的困惑和烦恼,就会陷入思想的怪圈,就会钻入死胡同,如果我们以一种“局外人”的姿态来看待自己的这些烦恼,就会发现,大千世
界,芸芸众生,谁不是背负着无尽的烦恼和欢愉呢?而滚滚红尘,仓促人生中,我们又何必为这些事情苦闷呢?跳出来,你会发现,宇宙何其苍茫,我们自身何其渺
小,渺小的我们的那些烦恼对于宇宙的进步又是多么微不足道,这样一想,反而轻松了、释然了,难道不是吗? 《哲学史演讲录》中还提到:因为一门
学问的历史必然与我们对它的概念密切地联系着。根据这些概念就可以决定哪些对是重要的最合目的的材料,并且根据事变对这概念的关系就可以选择哪些必须记述
的事实,以及把握这些事实的方式和处理这些事实的观点,很可能一个读者以根据他所形成的什么是一个真正国家的观点去读某一个国家的政治史,会在这历史里面
找不到他所要寻找的东西。对于事物的理解我们总会有“原始概念的先入为主”,这种原始概念就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因为之前的“原始概念”已经在我们心中形成
了一种原始心像,根据弗洛伊德理论,它会至始至终潜在地影响我们对整个事情的理解,即使我们通过了阅读更多更丰富的材料,其实都是在有意识的摒弃无关或者
相悖的概念,而叠加和增强相关的概念,最后得到的结论只是“原始概念”的凸显和板上钉钉。但是这种想法使我迷惑,比如我第一眼或者因为一件事情对某人一见
钟情,我就会觉得ta什么都是好的,反之会觉得怎么看都不顺眼,因此那样是不是太主观武断了?但是如果承接上述的心胸豁达方可幸福,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秉持
“大爱无疆”,在自己的“原始概念”中就种下“每个人都是可爱的,都有ta的特别之处,每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棵意念的幼苗,那么就不存在看谁不顺
眼,就会让别人感觉如沐春风,就会让自己和周围的人都感觉温暖幸福,所谓大家幸福,才是真的幸福,当我们看到了整体的幸福,感受到别人因自己而幸福的时
候,又怎么会觉得自己不幸福呢?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