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代天津,租界林立,形成独特建筑与文化的风格,享誉中外。而这其中的德国租界,虽然它的面积不如英、法等租界区大,但它却以其特有德式的风格建筑与文化,独树一帜,成为天津租界历史与文化的一个亮点。
说起德租界的历史,据资料了解,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五月,德国驻华公使绅柯向清廷总理衙门提出照会,借口德国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东半
岛)”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与英、法等国同等特殊待遇。清政府饬令天津海关道同驻津德国领事商谈划定租界事宜。同年九月十三日(10月
30日),天津海关道盛宣怀、天津道李岷(一作琨)琛与德国领事司艮德签订《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允许德国在天津永久设立租界。天津德租界始设于
1895年10月30日。界址为:东临海河;北接美租界(今开封道东段);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自小刘庄之北庄外起顺小路(今琼州道)至海大道。占
地1034亩。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德国人乘机扩大租界。翌年,德国强迫清政府于六月初五(7月20日)与之签订《推广
租界合同》。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派天津海关道唐绍仪接收联军都统衙门时,德租界当局已将德军占据之地划入新界。扩张后的德租界地
界:东临海河;北与英租界接壤;南迄今琼州道,并从下瓦房南延至今围堤道附近再向北折回琼州道;西界沿今广东路向西至马场道。总计占地2304亩。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德租界,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一区(特一区)。德国战败后,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
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中国政府正式将天津德租界收回。新中国成立后,历史相对较短的德租界几经改造变迁,使得德租界的面貌发生了变化,这与与相对保留
完整的五大道英租界、赤峰道附近的法租界,有着很大的不同。只剩下相对不多的德式风格建筑,还有些许保留当年历史的痕迹。也因为历史短、变化大等原因,也
使德租界在天津人的印象里并不是很深,开始有些淡忘了。值到2010年,天津市的历史风貌建筑专项整修工程全面展开,特别是重新修复了德式风情区,德租界
才渐渐再次被人们提起,再次走近我们的视野里。 如今,要想探寻德租界的历史与风情,相对保留德式建筑较完整、较多的解放南路,无疑是最佳的选
择。解放南路的历史上,是天津德租界当局在界内开辟南北向主干道,并以当时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字命名为“威廉街”。原德国驻天津领事馆、天津德租界工部
局、天津德国俱乐部还有一些洋行、报馆、电影院和医院等都集中在威廉街一线,因此,当时的威廉街是天津德租界的中心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政府接收天
津德租界,将威廉街改名为威尔逊路。建国后,改名为解放南路,。解放南路从徐州道至琼州道段,保留为德式风貌区。琼州道以南拓宽,形成物流经济带。
走近解放南路,最先看到的德式风格的建筑,就是现在位于解放南路与蚌埠道交口处的天津市政协俱乐部(原德国俱乐部)。德国俱乐部,又称为“德国球房”、
“新德国总会”、“康科迪亚俱乐部”,是当时德租界最具标志性的大楼。于1905年5月破土动工。建筑面积为3562平方米,属于新罗马风式建筑风格。这
座在造型和装饰上具有显著的日耳曼传统色彩的建筑是一幢3层砖木混合结构、带地下室的坡顶楼房,其屋顶装饰有牛舌瓦,外立面铺设瓦垄铁,另设有阁楼和“老
虎窗”,使建筑外形凸显雄壮、刚毅。建筑入口处有石砌半圆连拱券廊并用成束的短柱子支撑,一层窗台至室外地坪以及门窗券皆用天然石料砌筑。楼内大厅和过道
都以半圆券和椭圆形券承重,楼梯德立柱和栏杆均饰以精美的雕刻,门窗造型多采用拱形元素。1907年7月,“康科迪亚”大楼竣工。这里设有餐厅、酒吧、台
球室、纸牌室、图书室、剧场、保龄球场、网球场、露天旱冰场等多种功能设施,是德国人在天津的政治、社交、娱乐中心。如今,这里则成为了是天津政协俱乐
部。此外,德国俱乐部的旁边,则是1916年,德租界当局在威廉街上修建的“光陆影院”(即解放南路251号的“莫斯科影院”,文革初改名为“北京影
院”),德租界被收回后,由俄国人投资,瑞典人设计并重建于1936年。这座具有典型的新古典主义欧陆风格影院的二楼为“圣安娜”舞厅,三楼顶上有300
多平方米的屋顶平台,夏季可举办露天舞会,当时以放映美国影片为主,也是天津租界内上流人士交际活动的一个场所。现在这座建筑是近代天津遗留下来的为数不
多的影院建筑之一。如今,这里则被改造为政协文员活动中心,不对外开放了。而这几撞相连的德式风的格建筑,则静静矗立在解放南路上,在历史的风尘和穿梭的
时光里,迎接着来往游人的参观,默默地讲诉着它的百年故事。 德国俱乐部的前方解放南园,则是历史有名的“德国花园”。当时,这座公园与更著名
的利顺德对面的解放北园遥相呼应,当年,北园是英租界的维多利亚花园,而南园则是德租界的德国花园。花园当年的围墙是网状的,一进门迎面是一座凉亭,底部
是一米多高的洋灰墙,上面是方格子的玻璃窗,慢慢收拢成圆顶。凉亭里有一圈长椅,可以休息,下雨了还能避雨。凉亭的南边是一个小游乐场,有滑梯和转椅,成
为当时一处非常好的休闲去处。花园中间则处立起了一座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铜像,后被推倒。新的解放南园大约改造于两年前,也是以一座欧式凉亭为中心的简易
公园。如今,这里早已看不见当年德式的风情,成为普通市民休憩的街边公园。 告别解放南园,沿着解放南路前行,路旁两侧多为德式风格建筑的民
居,这些欧式风情的民居,在修葺后,很好保留原先了的风格,让我们在恍惚之间如同漫步德国的某个街道内。在越过奉化道后,在解放南路上一座精致的洋楼,映
入眼帘,那就是吴毓麟旧宅。这幢建筑为著名实业家庄乐峰于1931年建造的住宅,后被吴毓麟租住了。该建筑面积2723.78平方米。原有砖木结构楼房三
幢,其中设有二幢北楼和一幢南楼。南楼为两层,北楼前后两幢均为三层并相互连通。其中主楼为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带地下室,主楼三层为屋顶间。建筑顶部为多
坡瓦屋顶,在角部设有四锥形小塔楼。外立面为混水墙面,在建筑入口、窗间和檐口等处设有浮雕装饰。另外,阳台用每组五个连续圆孔造型形成护栏。在室内装饰
方面,门厅内设有大理石喷泉,厅内拱顶上有人兽混合图案的彩绘。窗户上镶嵌彩色玻璃。旧宅周围有十多间房屋。北楼和南楼之间为庭院花园,有一条长廊连接。
如今,它已经成为解放南路上一座典型的标准建筑。 在吴毓麟旧宅的前方对面,又有一座典型的欧式大楼,那就是东光大楼。东光大楼为砖木结构的三
层德式联排式公寓,局部为二层和四层。外立面为清水墙面,顶部为坡式红瓦顶,上面设有老虎窗。该楼建于1920年,位于当时的天津德租界的威廉街(今河西
区解放南路327号),1945年后,曾为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南区稽查所所在地。现为中国新华航空公司办公楼。虽然,这座大楼面前显得有些破旧,但从外
貌的望去,还是给人一种浓浓的欧式风情。 离开东光大楼,在温州道、琼州道、解放南路形成的三角地带,则是新修建的德式风情街。它,建筑面积达
29411.12平方米,地上建筑为11栋2至4层别墅式建筑,全面是仿德式建筑风格建造而成。整个街区内欧式楼宇相连,石砖铺地,绿草青青,给人一种浓
浓的欧陆风格,十分清新、古朴。特别是三角带突出部则为一座酒店的德式风格的红楼,则十分引人注目。而整个街区定位则为高档酒店及主题餐厅等,也将会销售
德式风格的食物与甜品,如德国的香肠、芝华士、面包、朱古力糖果等。目前,整个街区尚属于开发阶段,暂时还没有完全开放,我们也只能从外面,一探它的究
竟,还感觉到不同寻常的德式风情。 说起德式建筑,不得不提地还有张勋旧宅。该建筑,东起台儿庄路,西至江苏路,南抵浦口道,北达蚌埠道,建筑
面积5632平方米,是曾演出过复辟丑剧的辫帅张勋的旧宅。该楼原为清室皇族的私宅,建于1899年,为德式建筑。后为张勋所有,称“松寿堂”。从外部望
去,张勋旧宅主要建筑分东、西两楼,有楼房56间,平房54间。院内深处是两幢相连的2层砖木结构楼房,属于带外廊的德国庭院式。原前院有卧虎假山,院前
左边有中式六角凉亭,后院有盘龙假山,楼右边塔式碉楼颇有科隆大教堂风韵。其假山的山石均为来自江苏无锡的太湖石。而历史上,张勋复辟失败,在获自由后一
直蛰居津门德租界6号(今河西区浦口道6号)寓所里。直到1923年9月12日因病在天津逝世,终年69岁。目前,张勋故居,则被分为民居、科研单位、办
公楼等多种不同用途。如今,当宅子的主人与故事早已离我们远去,只有这座德式的洋楼,依旧静静矗立在街边,在时光的流年里,继续书写自己的传奇。 此外,在福建路、台湾路、琼州道等街道内,也分布了一些德式风格的建筑。如今,这些建筑大多为民居宿舍,显得有些破败与衰落了。但高高的台阶、厚重的木制大门、配上欧式建筑的风格,还是会在顷刻间流露丝丝的德式风情,令我们流连。
探寻德租界,那是一幢幢的建筑;那是一条条的街道;那是一段段的往事;那是一个个的传奇。如今,当昔日历史与人物早已消逝在烟尘中,难以找寻,只有那些
精美的建筑,还在诉说当年的故事,还再在展示当年的风采,让我们随着它们的身姿与风格,在不经意间地迷失在浓郁的德国风情的街道间,难以归来。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