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安。迁安之安。 迁安人说起迁安两个字的时候,“安”字的发音先是悠长徘徊的去声,之后转瞬的入声。迁安人说这是艮,艮是劲悍、铿锵,分量已达极限的意思。 迁:迁移,迁徙,变迁。安:“宀”本指房屋,“女”指妇孺、家眷。本义为家属有稳定的住处。安是心情的安定,安居乐业寄托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家庭殷切的期待。迁徙,变迁,是流浪,飘泊,流离失所。 我不是说文解字,也不是拆字。当历史的兵燹水火把这两个字玄异的组合在一起,就不仅仅是天意的安排,而是一个部落命运的主宰和见证,一个坚实的信念,一个世代相传的梦想。 我站在塞北的长城上,燕山山脉的东部。东西横亘的蜿蜒万里的古长城,北部依稀是茫茫的山川和草原。这里是迁安的最北端。我俯瞰着三面环山的迁安大地,就像站在安字的宝字盖上,更像是站在自家的屋顶。山川是怀抱,是屏障,怀抱着人们安定的生活,繁衍。眼前的河流,滦河,在这块土地上穿过,宛如安字里女字的一横,担当和支撑屋内人的物质和精神,丰盈浩淼。 云烟万里,我的思绪遨游的太远,因为脚下的长城几乎见证了北方和中原所有的历史。顺着长城向西,逆流历史而行。长安,长治久安,与其说是曾经的王朝统治者国泰民安的宣言,更多地是当权者个人的宏伟梦想。中国历史上周、秦、汉、隋、唐帝国的都城。十三朝的古都西安,古时的长安,也只能说是统治者一个久远的梦想了。 不仅是长城,让我把只占了长城不到百分之一,境内长城长度44.9公里的迁安和千年的古都西安相提并论。还有一个安字。秦始皇筑起万里长城作为抵御塞北游牧民族保护中原政权的屏障,祈求长治久安的时候,迁安,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了中原政权与塞外游牧民族频繁碰撞的门户,是中原政权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前沿战场,生存和战乱并存。 历史上的迁安,是一个一手拿着锄头在田间劳作耕耘的农者,也是一手握着长剑战斗的勇士。《隋书》地理志载,河北南部诸郡人性多敦厚,务在农桑,北部诸郡人性劲悍,习于戎马。汉代的迁安17到60岁的男子都要兵役两年,隋、唐时20到60岁的男子,平时务农,农闲训练,战时出征,在金代是壮者皆兵。迁安一半平原一半山地的地理特点和地处塞北要道的战略位置,决定了迁安人在土地上劳作耕耘的同时,也要担负起家园的安全,抵抗外来南北的各种部落的侵扰。 商周时的迁安,属于孤竹国。古代刻字于竹简,竹,也是管箫乐器的简称。觚同孤,一种酒具。孤竹作国名,多数人认为是尽管当时地处山戎地带,却已经有比较高的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自谦。我更赞同于,孤竹是一根竹子,代表男性的根,是一个坚挺的男性阳具。更能反映山戎游牧氏族的自古自勇侠者的精神图腾。 历史久远中的迁安也是谦让的,谦恭揖让君子之风的发源地。孤独国的两位公子,伯夷、叔齐不为王位相争而相让,坚持大义隐居于首阳山,采集薇蕨充饥,宁可饿死也不吃当政者周朝的粮食。儒家的孔子说:伯夷叔齐非圣贤而能若是乎?韩愈称赞二人为特立独行。 春秋时代的齐桓公,在一个春天的早晨,骑着一匹马走进迁安的龙山。讨伐山戎,在茫茫的迷谷迷失道路,演绎了老马识途的自然万物其独特个性的哲理故事。在他的马蹄之下,令支国也随之在历史上消失了。 历史自古以来就不相信谦让,尤其是政权的建立和统治。秦朝筑起雄伟的长城,天下昭示大风的威武。隋、唐连续的战乱不休,中原和北方游牧民族的政权更迭频繁。长城一隅的迁安,塞北的寒风中久久回荡着燕赵勇士的悲歌,自北而来鲜卑、乌桓、契丹游牧民族的鼙鼓、马嘶、刀光、草原的长调也与之纠缠着,碰撞,激荡。孤竹的男性之根,一直挺立和雄起。梨枝,离枝,令支,秦汉朝时迁安称为令支。可能是迁安地区内多为梨树而命名。梨树之根,梨树之枝,较之竹子更加充实坚硬,粗壮挺立。胡服骑射,河北精兵,为天下雄的传说是抗争外敌的传奇,梨树的果实,燕山山脉迁安的特产安梨,一个安字,就不仅仅是一种巧合。安梨见证了历史的传奇,是生长在迁安大地和战乱历史中酸楚的甜蜜,是世代迁安人心中安居乐业勃发的胜利果实。 契丹族的首领耶律阿保机趁中原战乱,凭借着彪悍的镔铁刀剑,扬着马鞭突破长城的险要,占据了中原的有利地理形势成立了辽朝的时候。耶律阿保机大量的掠夺中原的人口,迁安人居无定所,被迫四处流离。 公元921年,雄心韬略披着裘皮大氅的辽太祖阿保机在北方的版图上凝视着,控制中原战略的“制裘之势”,灵光一现在他的脑中。从河北到关中,看到了河北和关中,就是盘踞中原政权面向北方的两臂,而燕山险阻就是一条手臂上攥紧的拳头。之后笑容在河北的定州和迁安之间凝固了。毅然的将棋盘上的一个卒移动。决定把定州刀俎之肉的安喜县内的壮年和手工技艺者迁移到迁安地带。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延绵70里的队伍,十万人的往返强徙,在战争的前沿地带,充当拳手上手指的关节。而这关节既要充当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文明繁荣经济和文化,又要充当抵御外敌侵略的战士。痛苦,悲愤写在队伍的脸上,而心里却装着安,安喜的安,安居乐业的安。或许,从定州的历史上自古就是匪患猖獗,安喜更是因为三国时名震天下的英雄刘备曾经做过县尉的缘故。从这里走出的迁徙的脚步流淌着反抗叛逆的基因,是坚强,是不屈。 可能是有迁移者故土难忘的固执和坚持,也可能有辽朝统治者的安抚心理,那时的迁安行政上建立了新县编制,名称安喜。这就有了中原政权和辽朝统治下的两个相同县名同时存在的尴尬局面。安喜,安字当头。 镔铁虽坚,终亦变坏,唯金不变不坏。崛起的女真族灭了辽朝建立了金朝。安喜,在金朝大定之治的安定政治秩序主张下,更名为“迁安”,意即“迁兰变鲍、安居乐业”。安喜到迁安的变更,尽管在当时政治上是偶然的,一个安字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我却相信,这是迁安人永远不变心愿的延伸,安字生命力量的无穷。金朝100多年的时期,迁安的农牧业、陶瓷、矿冶、铸造、酿酒、造纸、印刷都有了历史意义的发展,铁制工具广泛使用。历史上金朝大定仁政的小康,迁安人一定时期内人们真正的实现了迁兰变鲍、安居乐业的梦想。 从迁安境内的滦河岸边的快速路,顺着蜿蜒曲折平坦的环长城旅游路行驶,一个个村庄的路牌俨然就是迁安之安的发展和变迁史。黄台庄:齐桓公伐孤竹所建。蚕姑庙:汉时蚕姑救刘秀之故事。白羊峪:和白洋河、白羊关和唐王东征有关。提铃寨:唐王征东时唐将手提马铃征战以鼓舞士气。万军:唐王征东曾在此屯驻千军万马。楼子山:明成化年间守城楼军取名“楼军山”的村庄…… 三里河,唯一起源于迁安境内,滦河的一个之流。水天灵秀,草木丰盈的三里河生态水域长廊,把迁安城变成了四面环水的城市。当年唐王李世民东征朝鲜,这条常年不枯的一条小河,解决了几十万部队的饮水危急,兴奋的将一条长枪插在河内,慨叹“铜帮铁底饮马河”。一语成谶。北方的第一家半机械化的造纸厂在民国就在此建成,和当时的朝鲜造纸水平不相上下,赢得了“南宣北迁”的美名,并且为迁安以后的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铁底,真的是铁底。铁迁安,亚洲最大的露天铁矿,迁安境内丰富的铁资源已经作为迁安近年来的经济支柱。二千多年的历史变迁,迁安人从举着锄头拿着刀剑用生命坚强的书写渴望千年的安字,到现在用钢铁一般的勇气,在山川上,大地上镌刻着心中永恒的安。 就在去年冬天,全国笼罩在雾霾的天空下,我听到迁安由中国城市国际协会授予“中国宜居城市”之际,思考着宜居一词,联想到了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是一种简单诠释的话,蓝天白云、山清水秀则是自然的大安,安于居,乐以业,贵在天然。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