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作品首页 | 西安作品 | 宝鸡作品 | 咸阳作品 | 铜川作品 | 渭南作品 | 延安作品 | 榆林作品 | 汉中作品 | 安康作品 | 商洛作品 | 杨凌作品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紫阳县艺术作品大全 > 正文

任河——美丽、温暖的河

 2015-6-4 10:46:23   来源:紫阳县政府网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写在前面的话:《任河——美丽、温暖的河》,是我专为任河写的,本来是对任河历史、文化的探源和思考,但鉴于手头资料缺乏,有很多东西无法考量。而在动笔中,又受情感左右,主观的东西难以自控。因此,读起来感觉就是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在写作过程中,主要借鉴和参考的资料是:《紫阳县志》、田先进的民俗著作《中国有个紫阳县》以及本人的散文随笔集《墨韵》。关于文章中的一些缺憾,以后可以另外撰文叙述或由其他高手完成。拙文算是对任河文化的一种肤浅认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任河——美丽、温暖的河
叶松铖
紫阳人杰地灵、物华天宝。
紫阳的土地和人民受益于一江一河:江是汉江,河是任河。江使紫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草木葳蕤;河使紫阳峰峦叠翠、峡谷奇诡;特产丰沛、万物峥嵘。任河是汉江一条粗壮的血脉,千年、万年以来,它都在永不停息地为汉江输送着最纯净、最清亮的血液。
一、任河水系的源头、流向与支流
任河发源于重庆市的城口、巫溪和陕西省镇巴三县交界的大燕山(古名万倾山),向西流经城口、万源两县。穿越大巴山后,进入紫阳,折向东北,于县城南的任河嘴汇入汉江。全长211.4公里。任河沿岸的集镇有6个:麻柳、毛坝、高滩、高桥、红椿、向阳等,这些集镇是县内茶叶、苎麻、生漆集中产地。
任河所处区位分上、中、下游三段:上游名城口河、九江;中游名大竹河、北江;下游名任河、外权河(多指芭蕉口至权河流段)。我国的河流走向,一般是自西向东;而任河却反其道而流之:先自南向北,穿越巴山后,在毛坝镇折向东北。干流大部分地处峡谷区,许多河段形成对称的v字形河谷。
任河以谷峡滩险著称,一路走来,与奇伟、陡峭的巴山为伴,共同组成巍峨雄奇的山水长卷。任河上、中游的城口、万源县境内的河段,有灰龙峡、青龙峡、平坝河峡等大峡谷。而川陕交界的三十里峡,是所有峡谷中最为壮观的峡谷。三十里峡又名木兰峡。任河自东南穿越大巴山,激浪奔流10公里,流滩多达28处之多。
任河流经紫阳的主要支流5条:渚河、权河、绕溪河、朱溪河、麻柳坝河;小支流4条:青石板河、渔溪河、竹瓦溪、黄谷溪。
二、任河集镇民居建筑以石板房和吊脚楼为主体
石板房就是用石头盖的房子,这种石头学名叫“瓦板岩”,俗称“板石”,任何沿线,这样的建筑非常普遍。早期盖房的板石,全是人工开采,因此,板石的形状也极不规则,然而,正是这种不规则,使板石房古朴典雅的风格体现出来,有一种自然天成的味道。
任河流域,石板房是一种十分普遍的民居建筑。沿河岸的集镇、街道,石板房与泥瓦房更是评分秋色、相互辉映。单说石板房,其色泽就各不相同:青灰、淡黄、墨绿,比比皆是。任何流域的石材,多以青灰为主。因此,早期的任河街道,如,毛坝河街,青色的石板房蜿蜒错落,在暮霭和晨光中,常常给人一种宁静和悠远的感觉。
吊脚楼属于特殊的民居建筑,它主要集中在任河沿线的一些集镇,如毛坝、高滩、以及早期的瓦房店。吊脚楼是河街的一大特色,它一般都建在陡峭的河岸上,石坎修的很结实。当地人用糯米熬成米汤,然后与生石灰相调和做成浆泥,粘合石坎之间的缝隙。这样的基础,坚固稳定,不亚于现在高标号的水泥。石坎外延的横木都是坚韧的硬杂木,前半截平伸在外,后半截压在墙体内,下面有木料斜撑,将横木外延前端负重量转移到石坎里。斜撑的木料呈三角形,这是几何原理在民用建筑上的成功运用。吊脚楼是一种消失的民居文化,它经历了百年风雨,它是居住在任河里的山民,对人文自然的一种朴素的思考,同时,它也是在一次次抵御洪水的悲壮过程中,智慧的结晶。
任河沿街的住户,一般都是户与户之间共墙,绵延成为街道。大门对着街心。街道大多狭窄,有的两对面房檐间俨然“一线天”。门面是一块块木板镶成的活动板壁,可以装卸,早开夜闭,便于开办店铺。
三、水码头、旱码头和集镇
历史上,一般将通航的集镇叫水码头,不通航的集镇叫旱码头。早期任河沿岸的水码头有毛坝关、高滩、芭蕉口、瓦房店四镇。旱码头有瓦庙子、麻柳坝、高桥等集镇。
集镇大约形成于清朝中叶。紫阳当时多是南方各省迁徙来的移民,他们集中居住在各个集镇及附近,由于移民杂居,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如,当时任河流域集镇多是四川移民,社火和民歌活动就较为普遍。而瓦房店是数省商人杂居的地方,居民的生活习惯及文化浸染便兼具了南北的特点。
关于水上码头,我在这里要着重提一提两个地方:一个是木兰峡,一个是瓦房店,这两个水上码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先说木兰峡,它又叫三十里峡。这是任河最著名的峡谷,任河流经这里以后,便正式属于紫阳的水程。木兰峡作为水上码头,县志没有记载。2000年5月,我曾与两位老教师,徒步深入木兰峡,沿着当年纤夫爬行过的栈道走了一遭,领略了木兰峡壮观的景象。在木兰峡岸边,我们找到了一块碑石,这是清咸丰十六年,四川大竹河一带的头面人物,召集船工、商贾、脚夫等,议定的十一条船规,并呈报绥定府太平县核准发布(即今天的万源市)。按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一道行政公文。为什么要议定十一条船规,碑文上说的很清楚:“旧有任河一道,下通秦之瓦房店,由紫阳县汇入汉江至楚老河口,客民等在川采买山货,雇船载运往售,向未议有陈规,船户亦未兴邦,以至近年来,船户领货圆载之后,有奸巧代工水手,私搭外货,希图渔利,迨船重失事即乘机窃货……”建船帮立船规,就是为了对上溯下行的货船在行为上进行约束,船规是带有官方意志的法令文书。木兰峡是任河出川入陕的分界线,也是几百里任河中最凶险的一段水程,上溯下行的船只,皆要在这里卸货载货。我们在距木兰峡不远的一个叫白杨溪的地方,找到了一位九十多岁的老船夫具他回忆说,那时的木兰峡是一个大码头,波涛汹涌,河宽水急,险滩重重,码头上最多时有八九十号商船停泊,卸货载货昼夜不歇,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四川、陕西、湖南、湖北等地的茶、麻、丝、漆、桐油、木耳、药材、钢铁、食盐、布匹、百货等物品,皆要通过此码头中转,或上溯四川城口,或下通紫阳瓦房店,一时间,帆影渺渺、纤绳悠悠,来来去去,络绎不绝。
瓦房店是任河沿线的最后一个集镇。它坐落在任河下游的尾梢,任河从这里注入浩淼的汉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瓦房店成为历史上一个最大的通商码头。四川、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及西北五省客商云集于此,经营茶叶、蚕丝、药品等土特产,方圆百里货物更在此集散,顺流而下直抵汉口。我们可以想象当时情景:河宽浪阔、碧水苍茫;桅杆林立,旗幡招展。八方客商在此拉帮结伙组建会馆。这就是当时瓦房店被称为“小汉口”的原因。
清代中期,在瓦房店从事经营活动的主要是来自四川、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及西北五省的客商,他们先后在这里建起川蜀馆、武昌馆、江西馆、湖南馆、山陕馆(又称北五省馆)等会馆,兴盛长达百年之久。川蜀商人是最先在瓦房店建立稳定的基础的,接下来,鄂商紧随其后。而名列十大商帮的晋商、陕西商人在瓦房店却难以独自称雄,于是他们便纠结大西北区域的力量建立起以山、陕商人为主的北五省商人会馆。从会馆的建制和建筑品质来看,鄂商和纠结的北五省商帮属于瓦房店一带的大帮。随着时光的沧桑演变,商人会馆基本上损毁殆尽,目前,只有山陕会馆大致保存了当初的风貌。 
四、脚夫、船夫:艰难与风险共存的职业
脚夫是早期旱路运输的搬运工,他们是靠脚力、苦力吃饭的人。或叫“挑二哥”、“背二哥”。挑二哥,一般是挑担者,使用的工具是两头上翘的扁担。货物前面稍轻,后面稍重,称为“高挑”,手里还有一根与人肩高相等的“撬肩棒”,一段有一个状若月牙的横木,称之为“托叉”,临时代肩顶担歇息。背二哥,一般使用的运输工具是“背架子”或“背篓”两种,现在背架子已经不多见了,只有背篓还在使用。这里只说背架子:背架子高约四尺,是以两根稍曲的木棍连接四根小横木方而成,以竹篾编织的背系挎于两肩,货物捆扎齐整,压在背架子稍上的部位。手里有一个丁字形的附属工具,叫“打杵子”,它的作用主要是用于临时歇息,无论是背架子或是背篓,底部只要搁在丁字形的横木上,所有重量就转移在了打杵子上,人就可以稍稍喘一口气。除开扁担、背架子、背篓、打杵子外,还有一样不起眼的东西,那就是“披肩儿”,由棕丝或者旧布片编织而成,它是放在肩膀上作衬垫用的,这样背、挑重物,有“披肩儿”垫着,肩膀就少磨损,软和!东西虽小,作用却大,脚夫离不得。
脚夫是一个艰辛的职业,劳苦受累,拼的是一身力气。任河山道崎岖陡峭,运输往往一行数人,为的是相互有个照应。路途漫漫,有时就要找乐子,不为别的,就为劳累之余图个精神自在。如,遇到长得好看的妇女,便说些挑逗性的话:“喜鹊儿树上叫,表嫂子生得俏。男人出了远门,你晚上让我来抱。”妇女便回道:“癞蛤蟆呱呱叫,老娘我心不跳。给你个‘耳巴子’(耳光),叫你懂礼貌。”脚夫又说:“表嫂子莫发气,我是你好兄弟,说说玩笑话,打打野缱(闲聊)趣。”妇女又回道:“背脚就背脚,嘴巴莫乱说。要是心里痒,回去抱老婆。”言来语去,最终一笑了之。
任河水运,由于滩多流急,上溯下行一般是“梭子船”,这种船两头略尖,形状如织布的梭子,因而称之为“梭子船”。该船又分为“窝窝船”和“八尺”两种,有舵台的为“八尺”,舵台下可以堆放东西,这种船一般可载货20余吨;没有舵台的通常叫“窝窝船”,这种船由于体型小,载货仅一、二吨。虽然“梭子船”货容量不大,但任河里行船,谁也不敢掉以轻心。如遇险滩,船上乘客或是货主都得下船“跑滩”:上行时帮忙拉纤,下行时跟着沙滩撵船。任河行船充满着风险,而船夫则是这风险的承担者和牺牲者。因此,长途行船,船夫们长以船工号子来排遣劳累和恐惧心理,并以此来鼓舞斗志、凝聚人心。那时,上滩、下滩、平水、拉纤、扯篷、扳棹、划桨、推船、起锚、靠岸等,皆有对应的歌声响应,而且各有特色,它将古朴苍凉的水上文化传播四方。
船夫多是水上命,长期行走在风浪上。旧时任河驾船,那是与天斗、与地斗,还要与自己的畏怯心理斗。然而,船毁人亡的事情却是时有发生。漂泊水上,生命系于天地。环境所迫、生活所累,船夫很难顾家,也有的纯粹光棍一个,属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因此,船夫皆放浪形骸,路过花街柳巷,免不了心痒难耐,把挣来的几个辛苦钱,全花在了“风流快活”上了。
五、旱路与水上航运
旱路主要是指任河道,它是以任河谷道为干线的人行道。任河道是南通巴蜀的主要道路,东起任河嘴,西迄川陕交界的木兰河,从这里出境入四川万源县的田坝河镇。全长约70公里。
任河航道狭窄,滩多流急,航船须小巧灵活,若是大船,上行虽不难,下行则须等夏秋洪水季节。民国时候,任河航道较长,上溯可至城口县的冉家坝,那时,万源县的大竹河以及本县的毛坝关、高滩、瓦房店等沿河集镇都有船队。任河终年通航,整个流域的茶叶、桐油、漆油、木材等山货特产,都经任河源源运出,然后又从外地运回铁器、瓷器等生活用品。当时最大的船可载20吨左右,小船能载一二吨。
解放以后,任河航道一度十分繁忙,木排、竹筏、大船、小舟挤满河道,景象很是壮观。“三线建设” 后,公路、铁路相继修通,水运作用显著下降,加之修筑铁路、公路时弃渣大量泻入河道,致使河道淤塞难以航行,自1975年起,任河航道结束了水上运输的使命。
六、任河未来的思考
任河从西蜀流经紫阳,四百多里长的水路,紫阳占了三分之一。按上、中、下游的区域划分。紫阳属任河下游,从川陕交界的三十里峡到任河嘴,百里水路,谷狭滩险,清波回环,碧玉般美丽的任河如一匹柔滑的绸带,在绵延奇伟的大山脚下徐徐飘动……这是一条洁净得像甘霖一样的河,虽然,一次次大的建设对其伤筋动骨,但任河的质地没有丝毫的改变。是的,在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已经看不见、寻不到往日的任河那俏丽、纯美、飘逸的风姿了,这样的遗憾是无法避免的。我们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如何保护、利用和开发这条干净的美水河,而保护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可能是一种犯罪。任河之所以得以保全(从水质上说),得益于自然环境、得益于陡峭的山崖和奇诡的峡谷、得益于良好的植被。没有这些客观因素的限制,任河也许会像世界上任何一条河流一样,难逃被污染的命运。
保护任河,是要让她一直清纯下去。任河不能再牺牲了,但发展又是必须的,然而开发任河可以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重点是在人文旅游上做文章,打造任河旅游文化,将自然景点包装和利用起来,对一些消失的河街,可以恢复其原貌。任河旅游的内容是任河,这是任河旅游的根本,或者说是“纲”、是“神”,我们要把这个骨架构建好、筹谋好、理解好,因为以任河的自然资源来拉动任河旅游,它不仅仅是一种产业链条,更是未来任河命运和前途的需要。
七、结语
任河是一条美丽的河,也是一条温暖的河。它抚育和滋养了紫阳三分之一的土地和人民,在岁月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中,这条美丽而温暖的河,它无怨无悔地为我们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一次次大的建设中,如,早期的“三线建设”和后期的任河电站的开发以及高速公路的贯通,这些成功建设的背后都是以牺牲任河为代价的。任河只有一条,这是自然对紫阳人民的恩赐,这是上天为紫阳这方土地降下的福祉!因此,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我们要珍爱这条已经千疮百孔的河,珍爱任河,就是珍爱汉江:任河清,则汉江纯;任河污,则汉江浊。同时,我们还要把对任河的珍爱,上升到生命的高度来认识,世界上没有被污染的河流已经不多了,而中国的水资源也并不丰富,从这个意义上讲,珍爱任河,也就是珍爱我们自己、珍爱我们的生命,为了子孙后代,或者说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这最后的清纯和明澈,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要善待这条抚育和滋养我们的河——任河!!
文章写到这里已经是结束了,但我突然读到紫阳任河籍的一位女作家一篇深情而又精美的散文——《清明上河图》!这是写给任河的,是一首心灵之歌、心灵之韵。读完全篇,我震撼了。我为这种凄美的情调而震撼,没有谁能超越这份情感和这样的才情了,没有!它是能作为碑文刊于任河之上的。录下《清明上河图》的最后一段,作为我这篇拙文的点睛之笔吧!
“在太阳下,河水波光粼粼,金光闪闪,金银漂浮在水面上,撒网便可捞起来,伸手也可捧起来,用桶也可盛起来。这是眼睁睁的金银之河。
在月光下,河面银华铺盖,一层一层,晶莹剔透,只要动手一牵,一河的玉色便被揭起,又一河美玉……
我的河,花草遍野,清香四溢。
我的河,青枝碧叶其外,金银珠玉其内,长成宝塔的苍山,满仓万年!
山上山下的子民们虽仍穿着简朴的青蓝布衣,肩挑背扛着日月。在纤细的山路上攀上爬下。我的那些遍布四岭八乡的乡亲们哪,他们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名字,女子总叫花和玉,男子总叫金和银。他们的名字俗气而满足,他们用名字感恩山水、铭记山水。身在富贵懂得富贵的人还求什么富贵?在生活中健康平安本是富贵!
健康的人类,美好的山水,平安的生命,和平的世界。
山水金银还在,美玉还在,这便是山清水秀的秘密!”
 
参考文献:
    ⑴《紫阳县志》,1988年10月,三秦出版社;
    ⑵民俗文化著作《中国有个紫阳县》,作者田先进,2007年3月,作家出版社;
    ⑶散文随笔集《墨韵》,作者叶松铖,2008年2月,三秦出版社。
    ⑷散文《清明上河图》,作者杨世芳。

                                                                        (版权所有,严禁转载。)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182616467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紫阳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紫阳民俗小区 紫阳任河漂流 紫阳仙人洞真人宫景区 紫阳擂鼓台森林公园
紫阳木兰峡景区(三十里峡)[图 紫阳洞河古戏楼[图] 紫阳洞河长梁嘴[图]
紫阳洞河棋盘山[图] 紫阳向阳三叠泉 紫阳盘龙观
紫阳县擂鼓台自然风景区[图] 紫阳富硒茶观光园 新农村特色民 紫阳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图]
紫阳县凤凰山 紫阳县米仓山 紫阳县大巴山
紫阳县太白池 紫阳县三官殿泉 紫阳县晴雨泉
紫阳县美食 更多
紫阳油糍
紫阳传统美食 梅菜扣肉[图]
紫阳油糍 紫阳酥炕炕
紫阳椒盐饼子 紫阳洋糖饺子
紫阳水煎包子 紫阳浆巴馍
紫阳传统美食 梅菜 紫阳豆腐干
紫阳蒸盆子
紫阳县特产 更多
紫阳县地方特产:矿产
紫阳板石
紫阳县地方特产:矿 紫阳板石
紫阳柑橘 紫阳富硒茶
推荐信息  
·担当与感恩
·遍地黄花
·遭遇假货
·卜算子 瞻谒太史公
·陋室铭
·局长升“渠长”
·景谷艺术[图]
·为南宫山景点介绍献一点文字
·南四府街的童趣旧闻
·下雨天穿“泥屐子”去上学
·过去北广济街有一家“宏蚨银号”
·我家住在钟楼边
·春风又绿洽川水
·潼关记忆
最新更新  
·紫阳民歌中的新创作歌曲谫论
·田先进:紫阳民歌中的品茶歌
·紫阳民歌—饮茶节让我们欢聚在一起
·紫阳民歌—欢迎你到紫阳来
·紫阳方言韵白民歌剧
·紫阳巨变
·文化漫谈:文学即人学,文人须正人
·歌词一首:相约紫阳
·和平的使者——紫阳茶之歌
·杨允章:秦书《舟过紫阳》
·心路历程:情系计生,永不言悔
·乡村年事
·感悟春天
·我的家乡紫阳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艺术作品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zu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