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清明节。秦岭北麓,田畴陌野,公墓私冢,间或升起袅袅青烟,响起劈啪的鞭炮声,微风飘来燃纸焚香的味道。一些远离家乡的客居之人,只得于夜间择街巷露天一隅,用白灰划一个圆圈,烧一沓火纸,以表对远方故亲的思念之情。我虽已落户西安,但我的祖人却远在汉江南岸的大巴山,在这样的日子里,纵有万水千山阻隔,思亲念祖的情怀依旧。去年的清明节,没有回老家祭祖,但留下了一首诗,表达了我的遗憾之意:“我的清明在远方/而此刻/我的孝心/无法翻越嫩绿的秦岭/抵达岚河边/一座向阳的山坡//”。而今年,我不想再“借别人的草地/跪下我的内疚”也不想再“请过路的小雨/将我的祈祷/捎挂到父亲的坟头//”(《遥祭》)。我要亲自回到家乡,借着清明大好时光,到父亲、婆婆等祖人的坟头燃香跪拜,点一挂鞭炮,响亮地喊一声:先辈们,我回来看你们来了!
我在岚皋生活了36个春秋,因为工作的关系,几乎走遍了岚皋的每个乡镇,熟知那里的一草一木。据史书记载,岚皋过去是万山老林,蛮荒之地,当地居民多为明、清时从外省迁入。每次走在家乡的山道上,这沟,那梁,总会有似曾相识的农家小院不时的从树荫里跳出来,或无遮无拦地蹲在半坡上,让你分辨,让你猜想:他们是何许人氏?是什么样的际遇促成他们最终定居在此?他们在这里生活了多久?还将继续生活下去吧。每一户人家都有他们自己的故事,或精彩,或辛酸。那么我,我的祖人,他们又来自那里?又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辗转来到这个曾经什么也不是的穷乡僻壤?过去,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巴山真面目,现在跳出巴山,再回首打量这块土地,又有了不一样的感受。穷也牵心,富也挂念,总也割舍不下。因为它承载了我的家族,承载了我的生命,也承载了我美好的童年和青春的梦想,所以对它的爱,不仅没有因为远离而淡化,反而随着岁月的加深而愈加浓烈。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生存的环境,如同无法选择自己的祖先。同船过渡,前五百年所修。命运将我们安放在这里,那是一种缘份。人缘、山缘、水缘。是缘就得珍惜;是缘,就不得忤逆。因缘而生情,因情而生爱。以至于,无论我们走多远,走多久,离我们的心最近的,仍然是故乡;感觉最美的,也依然是故乡的山山水水。
记得二十年前,我沿着四季河登上神河源,面对气势磅礴的大巴山脉,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现在,我站在你背景的对面
与出浴的太阳呈同一高度
俯瞰人间,高低起伏缠绵不休
最初的炊烟已云游远空
栎木森森的山峁布满新的血型
这是你春过夏过秋过冬过的土地
玉米连山,苕芋接岭
麻窝草鞋晨里暮里踏踏而过
涧水倒流,童山归蓊
赤手搏虎者遁隐月黑风清
强弩劲箭折戟于今生今世也柔柔之鹰痛
谁将在斯繁衍生息不绝如缕
谁将在斯悲欢离合阴晴圆缺无怨无悔
我是你无意间一个无奈的喷嚏无聊的哈欠
于岁月的某个结节聆听风声雨声哭声笑声
溯源而上,稼穑依旧,舟楫依稀
绿叶逐山菊而黄,江河绕汲女而逝
锣钹敲响午夜,锄子落在春前
今宵今夕最是斑斓,无人可描
我的颂辞将于何处落脚是妥
松烛野郊,网撒夜寒
箫自不可语人处袅袅
心痛是霜蚀汗渍无花无果的白骨斑斑
望眼满布鹰与虎搏斗荒原的血丝纵横
谁将在斯如我沧然迷蒙不知所从
谁将在斯宗连血液里看不见的遥遥美景
你这要命的大巴山啊
(《大巴山放歌》)
二十年后的今天,当我再次站在它的面前,心中依然充满了炽热的情感。
1995年,当我决定把自己的家定根在岚皋县城西街的时候,就做好了与大巴山生死与共的思想准备,所以才喊出了“你这要命的大巴山啊”这句发自肺腑的心声。但是,命运最终并没有把我留在岚皋,而是将我从岚皋抛开,丢在了古城西安。我想搬走生我养我的巴山,但我无法做到,正如我在另一首诗中所写到的:
可以摘一片叶子,把你的美夹进书本
可以拾一枚卵石,把你的质朴搁在案头
可以让心,每个夏日都漂流在你的河谷
可以把思念打进包裹,寄给远方的亲人
可我实在没法,将你搬到我生活的城市
可以带走妻子、女儿、母亲
可以带走杉木家俱,复制一个圆圆的月亮
可我没法带走唐家梁
那梁上的一草一木都曾向我保证
它们决不离开我的父亲
我曾试图用一本书,给你盖一座宫殿
让你住在里面,荣华富贵,不再辛苦
也曾试图把你的灵魂装进镜头,向世界敞开
尽管我的背包很大、很大
可我实在没法搬走你啊,沉甸甸的巴山
(《我的巴山,它还在》)
从那之后,我成了一个流浪儿。我的情感在繁华的都市里始终找不到归宿。我的文笔再也流淌不出饱满的诗句。但是:“我说过/我会回来/不一定在春天/但必须是早晨/一个有太阳的日子/新雨过后/我喜欢阳光/尤其是巴山的阳光/它让我思念了很久//(《我的巴山,它还在》)。
2011年清明节,我真的回来了。回来,不单单是祭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寻根。求证一些老辈人的往事,再补充收集一些老照片,编写一本关于家族历史和亲人现状的书,给漂泊在外和留守家园的亲人们搭建一个心灵沟通的平台,让故去的祖人与活在的亲人在这个平台上相聚相识。这样,我就可以把自己的灵魂和根脉时常带在身边,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丢掉;这样的话,我对养育了自己的祖先,也算有了一个妥贴的交待和回报。
在去往县城唐家梁公墓的山道上,逶迤穿行着一些认识和不认识的红男绿女,耳闻丛林里间或响起的鞭炮声响,眼望坟头一串串白色的清明吊,蓦然想起了曹孟德《短歌行》里的句子:“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便想到,其实,人的生命和人的青春,也跟自然景色一样,同样是十分短暂,也十分难留的。譬如眼前这些鲜活水灵的靓男俊女,这些携手相牵的大人小孩,这些肆意欢笑,享受生活快意的人们,此刻,他们或幸福张扬地奔走于岭峁田野,或无比虔诚地焚香秉烛祭祀先人,或喜形于色地潜行郊陌赏花寻春……然而再过些许年,他们便会陆陆续续告别今生,长眠地下,成为接受后生晚辈祭祀拜谒的“先人”。踏青寻春的习俗永不会变,但踏青赏春的人,却一茬茬的变了。想到这一点,心中涌上无语的惆怅,心生莫名的感伤之情。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完成这样一本家书的决心,并且有了一种神圣的使命感。
我常在想,一部文学作品,一首诗歌,抑或一部音乐作品,不管其长短,不管出自何人之手,真正吸引人,打动人,让人读了,听了以后能够引起思考并长久记住的,也就是其中的某一段或某一章。其他的内容随着时间流逝,会逐渐淡忘,但被打动,被深深吸引并记住了的那一段或那一章,会永远地长留于心底,成为珍藏。我想要在这本书中留下的,应该也是被打动,被深深吸引并记住了的那一段,或那一章。也希望我编的这本书,能够成为有心的后人们书橱里的珍藏。
必须承认,我们都是凡人,如同山上的野草,一岁一枯荣,一世一生死。人生的短暂,让我们懂得了珍惜生活,热爱生命,不求荣华富贵,但求一生平安。生命的无常,教会我们不刻意追求功名,也不过于留恋利禄,而是真实而真诚地享受生活,善待自己,活出自我。做到了这一点,在惜别生于斯长于斯的生活之时,就能够回顾平生,无愧且无憾。而要真正达到了这一点,也算是活得清醒、活得明白、活得有价值了!
我把关于清明的一点感想放在这里,与我活在的亲人们共勉。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182616467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作者:陈益鹏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