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工作七年了,但“包村”倒是第一回。
去年冬里,书记把我叫去,说:“你该到村上锻炼锻炼了,我们商量了一下,你就去建军村吧,那里你人也熟悉,有利于开展工作。”
是的,书记让我包的村是我教书时中心小学的生源村,由于经常家访,所以,许多群众我都认识。只是提起那村,真让我有点泄气。该村面积小,人口少,条件差。用我改编的一段话来形容该村基础设施现状,叫做:交通基本靠走,通信基本靠口,用电基本靠手。
首先是交通极为不便。全村仅有一条全长约6公里的公路,且年久失修,杂草丛生。“铁轨”式的路面限制了从这里经过的车型和路线。如遇雨雪冰霜途经黄泥地段,重车只能望而生畏,轻车也是步履维艰。村内唯一不多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不仅价格“昂贵”,而且也不安全。因此,绝大部分村民走亲串戚,赶集加工,都只能靠双腿来完成,老百姓趣称“1”号车。
二是通信几乎没有。虽说一些农户也装有无线电话,但由于当地电力差,导致信号弱,经常不能与外界联系。李家今天杀猪,王家明天宰羊,张家后天请人干活,都得亲自登门拜访,一来表示诚意,二来实在没有其他可以直接联系的办法。
三是用电非常困难。当地有句顺口溜:照电南瓜花,全靠手摸它。乍一听,很是惊讶。待夜幕降临,主人拨通开关,才发现那电果然太差,电压低的似乎连灯丝自己都不能满足,灯光昏黄暗淡,整个灯芯活像一个喇叭形的“南瓜花”。不一会儿,光线更加弱了。这时,主人连忙用一根铜线接地,再伸手把灯一握,灯光又较明亮了。不过,好景不长,这种光亮只能维持十几分钟,又得再次用“手”来操作。
正当村民们面对这艰苦的环境,恶劣的条件苦不堪言、一筹莫展时,党的惠民之风及时地吹进了这个小山村,也吹醒了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条穷山沟里的人们。
今年以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关怀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一条宽大明亮的水泥路蜿蜒盘旋,一座刚建成开通的移动信号塔巍然屹立,一架经初步改造的农电网通向各家各户……
旭日杲杲,风清气爽。山川着意换装更显峻伟,田野更去绿衣愈觉宽舒。我昂首眺望,怡然地观赏着眼前这个小村庄,观赏着那一嘟噜一嘟噜挂在屋檐下的金灿灿的玉米和那一串串一串串结在枝头上的红彤彤的柿子,还有那一片片一片片铺满田地间的黄澄澄的稻谷,不禁使我浮想联翩。
想起昔日不知多少次协助村干部制订计划,召开会议,确定方案;不知多少次挑灯问路,走家串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又不知多少次挨人“白眼”,遭人“冷语”,碰了“钉子”,到后来群众由不理解到理解,由理解到支持……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182616467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作者:陈延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