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阳光晴朗高远,周末约上六七志趣相投的好友,一同去户外感受徒步登山的乐趣,寨沟—马合营—栗柞一日游。几十年的宁陕老土著了,对自己的生活周围环境都不了解和熟悉,何谈千里之外的别人的风景。
从县城向南搭车10余公里,就到了寨沟村,这里因了朱鹮而闻名,我们一行人无异于打扰朱鹮悠闲自在的生活,便下车徒步而上,刚走了几十米就远远看见水田里有几只朱鹮在觅食,此景于我们土生土长的宁陕人已经是见怪不怪了,在县城周边的河里时常也会看到朱鹮自由地踱步、觅食,很多外地游客长途拨涉就是想一睹朱鹮的尊容,宁陕因为森林、空气的缘故与朱鹮十分和谐地相处,“天然氧吧”的任何角落都可以自由的深呼吸。
走过朱鹮养殖基地的水泥路,踏上了真正意义上的山路,你才真切地体会到“接地气”的舒服和真实。虽然已经好长时间没有有效降水了,这里的泥土依然是略带湿气的,踩在落叶和枯草铺就的绵软小路上,脚步格外轻盈,丝毫不觉的累。没有了春夏浓密的树叶,阳光倒可以毫无遮拦地洒下来。低矮的植物赶快在这一季晒晒,为来年春天喷发积蓄足够的能量。冬季的山相对有些单调和沉闷,一路同行的三位大哥对土地、山林、矿石是熟悉和有感情的,每走一处便可以说出多年前这一片种的什么?是县上的某某种的?现在如何荒芜了?走着,前面忽然来了两头骡子,托着重重的木头,一行人赶紧让到一边去,骡子似乎已经不堪重负,腿都站不稳,赶骡子的人说驮少了,便不赚钱,要亏本的。同行的王老师心善,一路感慨:骡子太可怜了,人都有贪欲。是啊,这种时候该可怜的是骡子还是赶骡子的人?
越往梁上走,树更密更粗,渐渐像走进了一片没遭受人为破坏过的原始森林,一草一木皆是有情的,不知你是否带着心来?小溪的水清澈透明,结了一层冰,激起了我的童趣,随手掰下一块来,含在嘴里,像小时候吃冰棒一样,透心的凉。朋友说山上有一个有名的去处叫“一碗水”,只有一个碗大小的坑,水总是满满的,却从不溢出半分,路人渴了,舀一些喝完之后又会渗满,听完之后,心向往之,一定想要亲眼见证它的神奇,还要喝上一口天然纯净的水。不知不觉已快到山顶,经过确认,我们竟已错过了这平平的“一碗水”。或许是沿途的欢笑声分散了我们对这碗水的关注,错过了就过了,无需回头,也不遗憾。
最陡峭的地方,有几处石山,在整块的石山上生生地凿出了一条天梯,彭哥告诉我们,以前没修高速引线之前沟里的住户就是走这条路到县城去赶集和采购生活日用品的,都是村民主动投义工自己修的。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很多人没上过学更没有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却用实实在在的劳动凿开了一条山路,以期改变自己的生活。“加油哦!快到山顶了,午饭时间也到了”,已经疲惫不堪的两位美女听到这,不知哪来的劲儿,一鼓作气直奔山顶。山上的景象让我们惊叹不已,在高大的树木映衬下的是一片满是落叶的空旷地,阳光影影绰绰的透进来,温暖、轻快,一周的劳累顿觉烟消云散。我咋咋呼呼地一屁股坐在地上,马上又惊叫地一蹦而起,运气不错,居然坐在藏在厚厚落叶里长满刺的板栗壳上,同行的朋友立马笑翻,我只有红着脸偷偷地把扎着的刺扯出来,还好穿的厚实。
略微休息片刻,补充补充能量,肖哥是位极有环保意识的远足者,好几次徒步都一定记得带走白色垃圾,也因此影响了我们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喝过吃过继续前行,如若不是路程还远,这么美的地方真的不想走了。越往前越开阔,偶尔还会看见村民的居住痕迹,石坎儿、老墙、耕地……,真是个绝好的所在,朋友们兴奋地相约着明年春天再来,哪适合搭帐篷、哪适合搭灶做饭都规划好了,让人途生期待!
突然前方一棵几人合围的古树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有知道的说这棵树叫“七姊妹”,从粗大的树干分成了两支,往上又分成了七支,像亲密的七姊妹一样亲密,至少应该有500岁了,树上还有心存美好愿望的人们搭的红,经过了多年的风吹日晒已经变色了,给古树平添了一份沧桑。我们都过去留影照相,只是想看看自己有多渺小。
早上9点出发,到下午3点左右,终于看到了一户人家和两头牛,彭哥说:“过去休息一下,找点热水”。一个80岁的老婆婆一人在家,看到我们一行人赶快从房子里拿凳子招呼我们落坐,凳子上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灰,可见已经很长时间没外人来过了,通过闲聊知道老婆婆因为逃难在这里已经住了40余年,没有电,五个儿子早已成家,都在其它地方分散居住,各自有各自的生活难处,也有好几年没回家看看了,如今老三跟她一块生活,放牛去了,因为身体不好,已经七八年没有从这里走出去。难以想象几年不出门没电的生活状态,甚至会感慨这样毫无质量的日子太没意义,亦如城市的土豪们讥笑我们的寻常百姓的日子一般。可是谁又有资格品评任何人的生活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幸福和满足都在自己的心里。在农村生活的人们淳朴善良,日子过的踏实,对陌生人也毫不设防,热情相待,坦诚相告,无论你走到哪一家都能去歇歇脚,找口热水喝,几分钟就能了解家里的大致状况,没有文明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任谁摔倒了都敢扶回家照料。
下了山,远处依然处处是风景,可是通村大路毕竟单调了许多,我们却依然不寂寞,同行的三位大哥平日里也是博览群书和极有品位之人,光是听他们的闲聊就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和最近的热门实事,从古代聊到现代、从国内聊到国际、从大家聊到小家,好生惬意。
一路阳光、一路风景、一路欢笑……,同行的搞国土资源专业的朋友还捎带了途中拣到的矿石准备回去检测,真是令人心生敬佩。经过了七个多小时的路程,近20公里的山路,每个人都有收获,在深山的收获!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