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夜里心脏病突犯,一家人手忙脚乱地将她送到医院,在重症病监护室打了通宵的点滴。病房里全是老人,桌子上摆满各式的医疗仪器。一整晚病人的咳嗽声、呻吟声,陪护的鼾声、梦呓声夹杂着仪器的滴滴声,声声入耳,让人烦躁、焦虑。站在床边,望着母亲红肿憔悴的脸,凌乱的白发,心里是满满的心酸。四个儿女都大了,都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母亲却老了,又常因思念逝去的父亲难以入眠,身体也越来越差,每天必须按时喝几种分别治疗不同病的药,早上起床还没吃早点就得先往嘴里喂些五颜六色的小药丸。
第二天母亲换到了一个三人间的普通病房,房间才稍稍显得安静了些。病房里同样住着两个心脏病人,打着同样颜色的吊瓶。母亲精神稍稍好点的时候就撑着坐起来和病友聊上了,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又是同样的病情,只一会儿功夫他们就找到了共同话题,像几十年的老朋友一样唠起了嗑,我反而插不上嘴了,就静静的听他们说话。从病情聊到家庭,聊到宁陕最近的新闻,再到年轻时受的苦,居然有很多事都是我从未知道的。我惊异于母亲的沟通交流能力和超强的记忆力,连年轻时父亲教书的地方的邻居、村民和学生的名字都记得一清二楚,虽然条件很差、生活很苦,这些竟都是轻描淡写的,更多的时候是快乐、幸福的时光和别人对她的好。我知道,那是因为有父亲,有我们几个儿女。人啊,之所以喜欢怀旧,不是因为生活的好坏,而是因为那时年轻和一家人可以在一起。
“常回家看看”一度成为网络讨论的热门话题,在2013年的时候,还正式入法了。其实,回家看老人、看父母无关乎法律,只关乎亲情、温暖、爱……,这是我们每一个做晚辈的责任,他们或许不需要你平时给多少钱、买多少东西,他们更需要的是点点滴滴的关怀。回家吃顿饭、听他们说说话、唠唠嗑。不要因为工作忙、事情多就找更多的理由和借口,回家吧!让父母不用在街上到处找耳朵,让我们去做他们的耳朵,听他们说说从前的很多事,说说柴米油盐、说说街坊邻里的八卦。我们也会老,不要有一天因为 “子欲孝而亲不在”带给我们的痛遗憾终身……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