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包子
“邻里睦,胜金钱;万民和,齐翩跹。”古时三字经中的这句话形象的道出了邻里之间融洽、和睦的重要性。如今,在陕南著名的蜀河古镇就有这样一群淳朴善良的邻里乡亲。
眼瞅着快过年了,一大早,家住蜀河清真寺旁的马祥海家里早已热闹不已。原来,他们家的邻居早就约好今天大家伙儿一起在他家蒸包子。以往总是各家蒸各家的,费时费力不说,蒸的包子往往没到年三十就已经被家人“消灭”完了。今年可不同了,大家伙儿一商量,我们也整个“团队合作”,提高“生产效率”,干脆五家子合在一起,除小孩子外全上场,女人们主包,男人们打下手。先包肉馅的,再包素馅的,就是豆腐、粉条和萝卜的,最后包独居蜀河特色的酸菜包子。马祥海家是开饭馆的,自然成为了“主战场”。为此,马师傅一早就腾出了一间房,支起了大案板,洗净了大锅,将平常很少用的蒸笼也拿了出来,锅里放大半锅水,先烧开水,水烧开后,把肉包子按横竖成行摆好,盖上,开烧……来,快尝尝我们蒸的羊肉包子。”中午12点多,邻居春子大姐拿着刚刚出笼的热气腾腾的包子,开始挨家挨户送给大家品尝。
“真香!”
“真好吃啊!”……
“味道如何先不说,关键是邻里感情最重要。说起这次邻里乡亲共同蒸包子,让我们体会到了那种可贵的友情和亲情,觉得很美好。
忙乎了将近一天,大家一清点,每家竟然分到了三四百个包子,真可谓收获颇丰啊!
中国有句俗话:不蒸包子,要争气!过年蒸包子,不仅有争气的含义,而且象征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老辈儿人都讲,远亲不如近邻。不管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质朴的乡村,邻居都是离我们最近的人。
我相信:无论是谁,都会被蜀河古镇淳朴的邻里之情所感染,也都会被这善良的邻里至爱所感动。
挂红灯
“正月里,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歌是这么唱的,但实际上,一般人家的红灯都是从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就挂起来了。虽然各地还都照例把灯会安排在正月十五,其实,到了正月十五那就已是接近中国这场亲情大团圆的尾声了。而对于旬阳蜀河来说挂红灯使乎被其它地方还要浓。这是千百年来汉水文化在这里的延续啊。
关于正月十五挂红灯的传说有两个版本。一是说唐朝末期,黄巢带领起义军久攻浑城不下,这时正值上元佳节前夕,为了了解敌情,黄巢只身潜入城中,不料机密泄漏,遭到追捕,幸遇一老人相救才得脱险。为了报答老人救命之恩,黄巢便让老人转告穷苦百姓,正月十五在房檐上挂红灯便可免祸。 到了正月十五晚上, 黄巢带兵按老人所指的路悄悄摸到城下,一声号炮,攻破城门。凡是挂红灯的大门,起义军一律不入。这就是正月十五挂红灯避灾的传说。
另一种传说则是,汉武帝时期,宫女正月十五不能与亲人团聚,愁苦万端。东方朔为成全宫女,便散布正月十五火神君奉玉帝旨意,要火烧长安。武帝向东方朔寻求解救之法,东方朔便乘机献计说,正月十五那天,家家要红灯高挂,而且不管是皇帝、后妃、文武百官,还是平民百姓,都要上街观灯,方可避灾。武帝只好照办。于是,全城张灯结彩,流俗至今。
其实,挂红灯之类的民俗,应该是在节日喜庆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红灯挂起来,便满室生辉,喜气洋洋,,笼照在一片祥瑞的红光之中。仿佛一切妖魔鬼怪都被挡在了这红光之外,切切实实地保卫了一家人的幸福平安。
近几年来,蜀河人的日子好了,人的心气旺了,大年三十挂红灯不仅成了春节期间城乡的一大景观,而且发展成了一些地方人们发家致富的独特的“红灯经济”。
每年一进腊月,特别是一过了小年,蜀河城乡大小市场到处是一片火红的灯笼,那种直冲脑门儿的喜庆劲儿,把你平日里积攒的那些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爱恨情仇,统统冲到九霄云外,直把你带进“欢欢乐乐过大年”的憧憬之中。
中国人是喜欢大团圆的。农历八月十五、大年三十、正月十五,这些都是中国人的团圆节。到了这一天,亲人们都从四面八方回来。把红灯、彩灯挂起来,把春联贴起来。
尤其是春节,人们不管是千里万里雨雪风霜车船劳顿,都要尽可能地回家团圆。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在大门口挂起两盏火红的灯笼,那是一种令人永远难以忘怀的醉人的喜庆。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