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说起面条,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朱时茂与陈佩斯在某年春晚上主演的一个小品。小品中陈佩斯那海海的吃相,再配上一口海海的大碗,总叫人想起吃面条时的那种随意,那种开怀,那种享受。 对于面食,我们南方人一般是不太多吃的,因为主食通常是以米饭为主,面条之类的食物,通常也只是生活里的一种临时性的应急食品。但随着人们经济生活水平及质量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面条也在南方人的饮食生活里占有了一席之地,同样变成了日常饮食生活里一种不可缺少的主食。 与他人不同,我是个特别爱吃面食的人,几乎不厌倦以面粉制作的任何食物。在我的印象里,童年时家里真穷,即便是粗粮杂食也不是常有得吃,而且还是一家人经常吃不饱饭,既是一年里偶尔能吃上一次面,就像是吃到美味佳肴似的神秘。这样困苦的生活,让我时常想起远处村庄外的集市。因为那集市上就有热气腾腾且诱人的面卖。为了能吃到一碗这样馋人的面,小时候的我总会使着性子缠着奶奶要一同去赶街圩,然后眼吧吧地盼着奶奶能用卖草鞋换来的钱给我卖上一碗这样的面吃。虽然这种面只是以高汤伴小葱为佐料做成,可那味道清香得总叫人一辈子都不能忘记它,恨不得每天都能再吃上那么一碗。可惜,在当时的那种年代,这种小小的愿望永远是一种奢望。因为那时实行着集体公有制,而且这卖面的馆子也不是什么私人的摊点,是集体单位开设的饭店或饮食服务部。虽然一碗素面只需5分钱,可它还要收取“粮票”。这对于我们这种农家人来说,是没这个经济能力,也是拿不出这种“粮票”的。自然是不敢去吃,更吃不起这样的面条。在那个年代,不但物资稀缺,而且是实行人口定量供给制。没有票证,既是你有钱也是什么也买不到。显然,家中能有面条吃的人家,不是官长,应该就是家中有城镇户口的居民人家,而他们的生活与我们农家相比,自然是非比寻常,高了那么一个生活小档次。 作为一个见过世面不多的人,我也知道面食是中原人或北方人的最爱。而这一印象,我留下最深的,是我在2007年去到山西观光时留下的。在这个以黑色金子著称的王国,晋商响彻世界的地方,我发现自己的一周行程里,任何地方的饭桌上,一日三餐都可见到面食。而且,你还会发现,不管在何处何地,你总能在无意里看到路旁那些手里拿着面食就着简单的咸菜在吃的当地人。看着这些人吃饼、啃馍的情景,还有他们那副有滋有味的模样,不禁让我这个南方人生出一番感慨来,他们与我们在吃的方面所讲究的那种细腻、精致,简直是太粗、太海了。 记得逗留在西安期间,我经受不住同行朋友的鼓动,一道去了那里的饮食文化一条街。在这个以面食为主的天地,有幸地品尝了当地的“裤带面”、“羊肉泡馍”等一些地方特色的面食。遗憾的是,哪特色的味道让我这个吃惯了米饭的人,也是最喜欢吃面食的人,总吃不出当地人的那种惬意与阵势来,融入不了他们的那种饮食生活习性,欣赏不了这种地方特色面食的色香味及口感,自然也品不出这特色里到底能有什么地道的特色。结果是,自己面对着那些琳琅满目的面食制品,也总是难以吊起自己胃的兴趣,最后只能是望面兴叹,眉头紧锁。 我想,中华大地饮食文化之博大精深,永远是我这种未见过世面之人所不知晓和探究不出原由的,也许,这就是我的少见多怪和孤陋寡闻吧。 在我有关吃面的记忆里,最好吃的面莫过于在少年时去到老舅家拜年时吃到的那种农家辣椒素面了。这种简简单单的农家杂汤素面,在它的上面撒着一层细碎的红红辣椒,看上去就会吊起人的食欲,让人直咽口水。虽然吃时会辣得满头大汗,也讲究不了什么吃的斯文,可味道好极了,那真叫一个痛快。只是在那种非常年代,这可是老舅家省下的最贵重的过年食品,也只有我们这些小外甥们去到他家后,他才会舍得拿出来给我们吃。在那个人民公社集体制的困难时期,能在老舅的家里吃到这样金贵的面条,自然是一种非常高的相待礼遇,也是不多见的了。 岁月如歌,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后,人们今天的生活是没得说了。在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下,人们都过上了幸福秀美的生活。现在,大家吃饱已不是事,吃好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如今,物资的丰富,让人们在任何地方都能卖到自己想要吃的东西。就是以前那种简简单单的面条,现在也摇身变成了你想象不到的各种品种花色的深加工食品。什么带维生素的、带钙的等等,哪是应有尽有。可面对着这些精致的面条,吃来吃去,感觉还是本地家乡人过去做的那种手工面好吃,它既实惠又口感好,而且简单易煮。有时去到外面应酬,我总会忘不了叫上店家煮上斤把仔这样的清水面,解解想吃这种面的馋瘾,这大概也是一种怀旧的情结吧。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