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品刘培民的书画艺术
那是一个深冬的早晨,我到西安专访书画家刘培民先生,他住在省政府家属区的一个面南座北的大院中。当时虽然寒风凛冽,一冬未见雨雪的天气冷得透肌了,寒风刺骨,可刘培民先生还是跑到省政府的后门来接我。我和刘培民先生虽在笔会中见过面,但印象不深,只是听人介绍说,刘培民是个书画音乐艺术全才,开始是在白水剧团乐队上搞演奏,好几种乐器被他弄得顶瓜瓜,成了乐队的顶门杠台柱子。可是他自小就爱书画呀,当然,对于音乐和书画他是从幼年起就双管齐下,而且爱得入迷。他虽搞着音乐可有书画这个爱好和才能,那能不投名师指点。开始是拜省上书画名家宫葆诚先生为师,随后又向崔振宽、茹桂等人求教。这几个人名气大得了得,即就是省上的一些书画名家也是只能仰其项背了的。他有这些名师指点,自己又肯下苦,加上艺术感觉好,一起步就跃上很高的台阶。他是先从唐楷和汉隶入手临帖,博取众家之长,由于学习刻苦逐渐有了自己的风格,并在书法上以隶书、行草为主,尤以隶书见长。他在绘画方面喜国画,尤爱花鸟,并以画兰、梅为主。在长达数十年的苦练中,形成了奇崛、朴实、干练的特色,且跨入省上书画名家之林,成为人们称道的书画家。
由于这次是近距离单独接触,我仔细观察了他的相貌。他身材不高,但很结实,有一副关中大汉子的特征。一接触就给人一种黄土高原上才有的那种浑厚深沉的气派。但观其相貌却是一副艺术家的气质,眉宽眼炯,鼻直口方,在饱经风霜的长方型脸上架着一幅方型眼镜并布满苍色,给人一种极深沉练达且热情奔放的感觉,就是人们常说的豪放和儒雅相结合的气质吧。但整体看去却只能用干练二字形容。他很快引我进入他的单元房,里间面积不很大,看结构是70年代后期盖的楼房。当时能住这样的房子那是了不起的。他的画室有10多个平方,支着书案,铺着毡毯,笔筒中插满了毛笔。他一进屋就取笔展纸,调墨弄彩,准备写字。我一看心里先笑了,他真是聪明绝顶呀,就知道我是干什么来了,这真是一个爽快人的性格。他先写的是一幅隶书,是唐王维的诗:“人闲桂花落……”,笔法朴茂,点画奇崛,立即把人引入精深、博大的境界。接着他又写了一幅行草,只见笔法一变,墨色交错,任意挥洒,字里行间透出一种古朴,一种大器,一种豪迈。就其笔法功力看,真是达到了文韵悠远,大雅长闻的境界和高度。这让我看得惊奇起来,不住地赞叹他的艺术成就。直惊叹他书法艺术造诣之高,八尺对开他竟一挥而就。接着他还为我画了两个斗方,一为兰花,一为梅花,都是盆境。那兰花似乎是出自自然,悠然自得。刘培民的笔力了得,当然画家讲究的是线条,那一笔笔下去,似乎是任意挥洒,可变化无穷。兰花开放,远近、层次、虚实、色彩给人一种透视美,立体美,似乎活了起来。那梅花虽是插在瓶中,秀美极了,枝头摇曳,点点梅花似含着笑,不断洋溢着美,且散放开去,浮看暗香。
他的书画真是达到了精美的程度,难怪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各类奖项达六十余次。并先后入选中日丝绸之路书法精品展、中韩书画展等,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及个人收藏,书法被多处景区勒石,隶书毛主席词“沁园春·雪”八条屏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陕西卫视台“中国书画名家”栏目曾为其专题报导。2003年始,在全国文保单位仓颉庙创建“全国书画名家书法碑林”,书法勒碑115通,由书画大使启功为碑林题名,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作序,著名企业家陕西瑞林公司总裁孙瑞林先生捐资刻石。
作品及传略在“书画篆刻家大词典”、“中国国画家”、“陕西美术家”、“陕西美术五十年”等刊物上刊出。在“中国书画报”、“陕西日报”、“西安晚报”、“西南翰墨”等报刊发表,出版有“刘培民隶书杜康酒史”、“刘培民书画集”。
以上这些,我都是在他的书画册上看到的。
书画作完后,我和他攀谈起来。他的话语不多,但让我感觉到他很谦虚。人常说,文人相轻。可是他谈到所有书画家的作品,都予以肯定,并谈的多是优点。我这才发现他为啥能达到这样高的程度,大约是古人的一句话:满招损,谦受益吧。
刘培民先生还正在盛年,望以他谦虚的态度,吃苦的精神,艺术的感悟,跃上艺术的峰巅,为三秦大地增添新的光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