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残神存 铁笔争雄
--记石印富翁兼书法家程平
渭南地方不大,可是名人却多,古往今来,人才济济,群星灿烂。在这些璀璨的星光中,篆刻家兼书法家程平,可算最突出的一个,是闪耀在渭南夜空中的启明星。当然,启明星本名叫太白金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了得,不管是冬晨夏夜,它都是天空最亮的一颗星,光芒四射。拿这颗星来比较程平先生的篆刻和艺术成就,是恰当的。程平先生不仅书法独特,其篆刻可以说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独树一帜,无人伦比,难以望及项背,其成就是走红世界,名传大江南北的石印富翁了。
我和程老师的结识,也是因为他的名大,当然是慕名而去结识的。记得当时我在渭南独有的刊物《西岳》编辑部工作,刊物每次划版,往往留有一些自然空白,领导建议说:“寻一下程平先生,看他有刻的印章,填个空白,也增加了刊物的知名度。”就这样,我见到了他,当然,那次去算是奉命而为了。这件事是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那时程老师还年轻,40郎当岁数。住的地方也很简陋,很寒酸,是楼梯下一个小间,有三四平方,能宽敞么?进到屋中,窄小得转不开身,一张工作桌就占去房间很大一块地方,还有床铺之类。由于窗子很小,屋内一片昏暗,空气也有点憋闷。可是程老师看去很平和,很文静,很坦然。当然,他那时40来岁算是年轻人了,瘦瘦的,一头浓密乌黑的头发,戴着副宽边眼镜,镜片后闪烁着的却是一双细长而慈祥的眼睛,鼻直口方,面色白净。由于瘦,下巴有点尖,眉宇很宽,显得文静极了,温和极了,善良极了。见人微笑着,那种慈善,似乎是从心底升腾出来荡漾在脸上的一种真实写照,所以显出了一片诚恳,一片纯厚,诚恳中又透出些许关中人常有的厚道和朴茂。看他的卧室和他的为人,真有点像陶渊明诗中所描写的那样:“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不过公正地说,他当时的住所,在上世纪80年代,是一流的了,那时国家穷,地委书记住的地方,也是宿办合一的单间办公室,而且面积很小。我想他当时一定很满足了,不过让这么大的艺术家住在这里,就有点酸心了。
当他听我索要印鉴时,非常慷慨,当即就把枚“宏图再展”的印章,盖在纸上,交给我。我拿在手中看时,眼睛一下直了,心里说:这篆刻好啊,太好了,难怪人们称他为大师,名不虚传呀。那时我虽对篆刻研究不多,可也识货呀。那篆刻属篆体,线条细细的有种飘逸感,均匀中显出许多清丽、明快。由于铁笔有力,刻功细腻,所以,更显得点画灵动,方圆兼备,那线条似飞似舞,真有点吴带当飘的感觉,但又不乏厚重感。由于笔法灵活,造型准确,结构严谨,显露出的是一种大手笔的美感,让人过目不忘。从这个篆刻中能看到怀素的刚烈,唐寅的风雅,颜真卿的厚重,这大约是书法艺术与篆刻艺术近乎相通的原因吧。正因如此,这次谋面,他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但是,由于我和他干的工作不同,他搞书法,我搞戏剧创作,因此,很少谋面,但有关他的信息却不断传来,如响雷,如闪电。听说他篆刻的毛主席词《重上井冈山》共23枚,其中“高路入云端”被选入全日本书道联盟、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每日新闻社主办的《现代中国书道展》中,并被其结集出版。后来他又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10周年,篆刻的作品“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岳飞词《满江红》和“书道传友情”等印鉴,被选入陕西省文化厅和日本长野县日中友好协会举办的中日书道交流展。再后来,又听说程平先生的篆刻“政通人和”、“行万里路”、“江山千古秀人民万代福”等篆刻作品入选日本朝日新闻社、中国驻日大使馆、中国对外展览公司主办的“中日二十人书法展览”。在中日两个国家级大展中,其书法家程平是最年轻的一位,他当时年仅37岁,年轻呀,多好的年华,可是他有幸与舒同、启功、赵朴初、林散之、沙孟海等老一辈书法巨匠的大作同堂共展,享誉当代书坛。这真是荣幸之至呀,世界那有这么年轻的人,和大师们平起平坐的。当然,一切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程平先生被戴上这个光芒四射的桂冠,也并非没有争端。你想么,当时这个艺术展数年才进行一届,中国才有三人入选,日本只有两人入选,这是多高的殊荣,能不引起百千人的眼热,愣愣地盯着大展,眼中是会放射出热辣辣的光芒的。因为这样也出现了个小插曲,那就是当程平先生脱颖而出,被选为中国仅有三名篆刻家参加的,且程平是最年轻的篆刻家,取得和老一辈名家同堂共展的殊荣时,陕西就有许多人说话了,说程平不合格,但是由于程平实力强,且已参加过世界文化交流,是谁也比不过的。陕西省文化厅上报文化部发了文,认为只有程平合适。为此,在大展结束后,陕西著名书法家吴三大,还亲自来见程平,要求他谦虚谨慎,这么年轻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一定要再努力,攀登更高的台级。当然,从程平先生个性来说,本不事张扬,他能不刻苦努力,不断钻研么?正是他这种艺术个性决定了他的命运,而让他成果累累。后来,程平的巨幅篆刻“吉福”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和中国佛教协会选中,作为重要礼品赠给日本著名佛教圣地新胜寺展览并收藏。时间很快跨跃到1991年,一晃数年过去,他的篆刻更加老到,其力作“铁笔争雄”、“石破天惊”、“印残神存”、“道拙气盛”等9枚印鉴,被日本篆刻家协会、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选赴日本参加展出,并被选入日本出版发行的《第七回日本篆刻展》。
程平篆刻在日本“火爆”走红,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在欧美,在世界其它地方是否同样会受到青睐呢?1989年3月,程平创作的“庆祝法国大革命二百周年”、“自由平等博爱”两枚篆刻,被中国华伟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选送法国巴黎参加展出,并被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和法国国家博物馆分别收藏。随后,程平收到了法国大使馆的致辞谢信。信中说:“这次展览给人以美的享受,这对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是一种功绩和象征。”程平篆刻,也流传到了美国、英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20多个国家。他可以说是佳作传遍世界,情留大洋彼岸。
我当时虽编着刊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知编刊物,可对程平先生的声名,早听得老耳生茧。太了不起了,这是一般人难以享受到的殊荣,更是他才学的大显露。他的艺术成就应是渭南人民的骄傲,太了不起了,我们渭南出大人才了,能不让人高兴么。当然这不是终结,而是开始。
特别是1993年,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先生题写书名的《程平印谱》(第一卷)由北京奥林匹克出版社出版发行后,轰动京城。中外社会名流纷纷奉石求印,争相收藏并用其作品馈赠友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日本外国大臣大仓太次,美国夏威夷艺人高国辉,日本绿色地球保护基金会会长大石武一,法国艺术家悠子,英国国际康达贸易公司董事长周良才,新加坡歌唱家露月女士,加拿大艺人江雾,联合国高级官员安德鲁,毛泽东主席生前秘书高智,周恩来总理生前秘书郭长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慕华、程思远,中宣部副部长龚心翰,中组部副部长乔明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热地,国防部部长曹刚川,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北京市市长王岐山,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原中国书协主席舒同、启功等都珍藏有程平为他们精心刻制的篆文印章。
更值得一提的是程平经王夹猷先生介绍于2000年给中共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篆刻的两方大印。这两枚印章,朱白各一、五公分见方。其中白文打印拙中见巧,雄里藏秀,章法布局合理,字划结构严谨。“江”字右旁,竖划盘曲;“民”字左钩,转笔回绕,布白均称,对角呼应,略见隋唐官印之风尚;“泽”字水旁两处并笔;“印” 字上部三横残连,貌拙气盛顾盼有情,兼得秦汉铸印之神韵;朱文大印疏密有致,离合有伦。“江泽”二字都带三点水,而“江”居其上,取“飞流直下三千尺”之诗意,“泽”字在下,用“润物细无声”去造型。“印”字上部用笔圆润,与“江”字水旁相得益彰,“民”字中点如丹,意在画龙点睛,字划之间,参差舒让,琴瑟和谐。整个印面线条流畅,熔诗情画意于一炉,着意体现江主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领袖风范。
程平先生真是成就斐然,他不仅在书法和篆刻方面跃上了一个很高的台阶,文采炳然,而且声名雀跃,走红世界,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人物。可是程平先生的生活却很恬淡,显得与世无争,淡泊名利,有点隐士风度。而且他为人谦和,心胸开阔,对求教的人,不吝赐教。因此,徒弟一大堆,已是桃李满天下了。这是多么高贵的品质,书德人品,堪为上乘,他真是个了不起的德艺双馨了。本来声名大起,名利双收,可以处处露面,大出风头了,可是他不出头,不露相,整天埋头钻研艺术,让人对他不由得竖起大拇指,肃然起敬呀。为此,在他轰轰烈烈的近三十年的艺术生涯后,时光把我和他都推向老年人的行列,我又一次去找他,因为我要出《当代书画名人写真》,想整块地推出渭南乃至陕西的书画人才,因此,必然地要寻到他。
这次还是在他家中,可是一切都变了。他是变得既苍老又年轻了。他的屋子搬上单元楼,装璜一新,房间虽不很大,但处处透出了时代的气息,和以前相比,算是鸟枪换炮了。可他老了,由于血压高的原因,他看去走路有些蹒跚,说话有些木讷,但神色很好,一双显得幽深且带着点黯淡的眼睛,流动着的却是深邃而且含蓄的艺术家的光彩,是深不可测呀。他老了,的确老了,但谈起艺术,谈起人生,仍然是神情勃动,让人又感到他回到年轻的时候,那种感觉似乎让人看到的像是黑夜闪烁着的明灯。
于是,我有意识地了解他的过去,他的童趣。据程平先生说:他爱好篆刻,始于孩提时代,最初刻制信鸽的鸽哨,而后再到刻制木头章子,他的手不知被划破了多少次,父母亲既为他划破手伤心难过,又为他不听话而生气。1971年,他被招收到县电影管理站当了电影放映员之后,随着视野的开阔,接触的广泛,他对篆刻艺术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他更加努力地学,不停地刻,刻苦练。为了衡量和检阅自己,他把自己认为可以在艺术上过得了关的印稿寄给报刊编辑部,然而接到的却是退稿,有的还石沉大海。对此他并不灰心,反以“铁杵磨成针,功到自然成”自勉;当他把作品投到《文物》杂志社时,编辑对他这位篆刻新人的功力颇赏识,并热情地把他推荐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著名金石学家罗福颐先生。他欣喜若狂,几乎每月都有习作寄给罗老,请求指教,罗老也不厌其烦地给他回信传授治印之道,还寄了不少珍贵的书籍和资料。“纸上得来总觉少,心领神会才叫多。”书信往来难以满足他思贤求知之欲。1973年5月,几经周折,他们在北京见面了。通过接触,罗老看他天资聪颖,肯吃苦,又有极好的书写、篆刻天赋,特别是他的诚挚和永不满足的求知欲,使罗老感动,便正式收他为徒,毫无保留的言传身教,他茅塞顿开。罗老拿出了自己丰富的收藏作品给他看,更使他眼界大开。在罗老悉心的培育和亲切教导下,他的艺术生涯虽然步履蹒跚,却是扎扎实实地向着篆刻艺术的殿堂迈进了。
而今的程平先生,在书坛已是一位大家,远近闻名。然而,他更喜欢悄悄地写,悄悄地刻,他是以美的艺术表现传递情感,让读者受到美的熏陶,读者却是热情地看,却是热情地读。多少人为得到他一枚篆刻而梦寐以求,真是求章若渴。但是程平先生有他的认识,当然,这是更高层面的认识。他认为一个书法篆刻家的作品,重要的是引起观者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对人的关心,对生活对人生产生美的向往和美的追求,这样让读者的心胸开阔,他一样从而使自己变得有文化修养,远离鄙俗,变得高尚一点,纯洁一点,自觉地提高自己的人生品位。程平先生常说他是“有平常心,是平凡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书法篆刻家”。
程平先生在篆刻方面的造诣,是相当高的,在陕西不多,在全国也堪称一流。因为多次中日文化交流中,和世界文化交流中,他能被选中,且是全国为数很少的几个人,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他的艺术功力了。程平先生曾让我看过几份日本出的刊物上,刊登着的他的作品,让人深感到他的篆刻艺术,堪称中国一流,而且是享誉海内外的。
当然,程平的篆刻好,书法也好。当然,要搞好篆刻,书法是基础,程平先生的书法功底,十分扎实,可以说是取明、清大家之长,而形成气势宏阔,雄厚博大的艺术风格和艺术光彩。当然,这些光彩来自他的勤苦和天赋。据说,程平先生初学书法,便下了功夫,用今天人的话讲,就是下了势的。据报导:他通临过康熙字典,这是何等的功夫。既为他的书法成为大家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识篆打下了基础。其后,他为了书法,临帖功夫很深,临了石鼓文、甲骨文、大克鼎、小克鼎、毛公鼎、散盘等。由于临帖,他更喜欢邓石、吴大澄、吴昌硕的篆书,所以,不管是数九寒天,还是三伏暑热,他都认真临帖。程平先生是个学习古人但不拘泥于古人的人,他说:“不学古人,是为无法;纯学古人,何处着我。”对于临帖,他一再表示:要“学进去,走出来。”鉴于如此,在习写书帖时,他几十年如一日,广颉博采,取精用宏。熔古今书家之长,形成个人风格。这就是他的感悟,这就是他的创新。当然,程平先生虽然是真草隶篆皆能的书法家,可他主攻的是篆书,他的篆书写得极好。他的篆书中渗透着隶,成为隶篆皆能的书法大家。因为他学书首先是从学隶开始的,并且一迈步就临《礼器碑》并以此入手,后又习《乙瑛碑》、《张迁碑》、《曹全碑》,后来其习帖又扩大到“石门颂”、“西狭颂”等,并取清隶书之长,形成了气势宏阔,雄厚博大的风格。
由于程平先生的刻苦努力,他的书法艺术提升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获奖很多。有国家级的和国外珍藏的。当然,作为书法的超越,有很大一个部分是书法家本质和特征的体现,这里边也无不包涵着其人的悟性和气质。程平先生的书法艺术也是这样,其特征也像他这个人一样,拙中见巧,方圆兼顾,刚中带柔,雄中藏秀;中锋侧锋兼用,挥毫转腕灵活,质感强烈。他的书法艺术,传递出的艺术信息是:大雅长闻,浓淡相宜,计白当黑,笔疾书快,有一种酣畅淋漓之感,且溶诗情画意为一炉。他写的条幅“见贤思齐”,“鹤”字,写的“百年人物存公论,四海虚名只汗颜”,和杜牧的诗,柳宗元诗《江雪》,都表现出了名家风采,潇洒自如,笔致轻松,意酣神畅,内涵丰富,妙趣横生,结体圆润,以清丽秀美见长。当然,说到程平先生书法的大美,还有许多特长:诸如法度严谨呀,行态齐整呀,字字清秀,雅气和晖,亭亭玉立,赏心悦目等等。
程平先生的书法还把中国的方块字的神韵,发挥到传神的极致的地步。诸如他写的小篆“鹤”字,随行取势,似鹤展翅,有冲入凌霄之感,可以说形神兼备。他不管是书写李白的诗也好,书写杜牧的诗也好,都是取其诗意,以墨点画,形成了书法和诗意的统一。以书写柳宗元的诗“江雪”为例,其诗感物生情,其书法也是行笔圆润,笔笔中锋,百毫齐立,行态严谨,如歌如叹,诗情画意,浑然一体,真让人称道不已,赞叹不绝。
程平先生如今是大家,是篆刻和书法光彩并列,形成双璧,但他仍不断努力。如今年过六旬,继续走向进一步的辉煌,所以,时代造就了程平,程平先生的书法艺术和篆刻艺术也代表着时代精神。在举国上下,重视文化建设的今天,必将放射出更耀眼的光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