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那愁瘴气 冰姿自有仙风
--记书画家赵诚
“玉骨那愁瘴气,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风”。这是苏东坡的词,《西江月》“吟梅”中的一阙。词中的玉骨和冰姿,活化出梅的精灵,梅的风骨,梅的气派,梅的胆识。刻画出梅的神韵,梅的丰姿,梅的魂魄。也正映照出以画梅称著的书画家赵诚先生的气派和胆识,活化出他一路走来的人生轨迹,和高洁的人品、书品和画品。
赵诚和我是乡党,他住洛河东,我住洛河西,他在古都西安成名,我在东府渭南笔耕。不过,我们的认识虽然很晚,但他的大名,我早有耳闻,可以说如雷贯耳了。特别是好友王如冰,多次来渭,每每提到赵诚先生,总赞不绝口。说赵诚先生的梅花画得十分好,是苦心钻研了几十年的,他像古人说的胸有成竹一样,长期潜心研究梅的生长规律,研究古代画家画的梅谱,总结画梅的五法:即“体直、干怪、枝清、稍健、花奇。”是从理论到实践,画作极到位的了。说他这个人特能下得功夫,顶风冒雪,足遍神州,探访梅韵,观察梅的生长规律,梅的姿态,做到胸中有梅,才使他笔下的梅花超群出众。不信你去看看他画的梅花,美极了。领略了他的画作,才会知道啥叫高手呢。他画的梅花了得,是一枝一干,一花一蕾,千姿百态,形神兼备。梅花的神韵在他笔下,熠熠生辉,苍劲遒健,隽逸绚丽,清透雅致,可以说尽占风流。
说话时如冰的神色异常认真,他向我一再介绍说,赵先生值得一见。
可是,怎么见呢,我只有自叹命苦了,无缘结识。有次,先生来渭住在宾馆,我当时有事,未能谋面,深为抱憾。因为在我知道时,先生已返回西安了。
和赵诚先生真正会面,还是在金秋9月的一天,渭南的几个朋友约我去西安专程拜访赵诚先生,我真是喜出望外,能和这样的大家见面是三生有幸呀。
我们会面的地点是选在茶馆,这才让我仔细地领略到赵诚先生的尊容。他看去胖胖的,一脸福相。虽然,头发全白了,但很浓密,梳理得整整齐齐,看样子,他是个极讲究的人。他的眉毛也已花白了,但面色红润,神清目朗。特别是举止文雅,谈吐风趣自然,给人一种大学者的直觉。
我当时凭直觉产生的印象是:赵先生心底纯正善良,为人正直。因为他微笑着,脸上荡漾出的全是宽厚和仁慈。一问他的经历,才知他确是阅历丰富,是受过艰难困苦的。他说他1944年出生于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一个书香之家,自幼酷爱绘画,又刻苦而好学,从临摹《芥子园画谱》开始,年轻时就以书画见长而名声盛传于同州。四十余年来,在繁忙的政务之余,他几乎花费了所有业余时间,在艺术的崎岖小道上艰难地跋涉奋斗。寒来暑往,笔耕不辍,奠定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大约是苍天不负苦心人吧,居然笔下生出神韵,作品甚丰。后来又受张蒲生、高庆衍、周光民、萧焕等花鸟大师的点拨指导,得其真传,艺术素养日益积厚,绘画技艺突飞猛进。
通过谈话,我了解到赵诚先生的画路比较宽阔,精通于画牡丹、荷花和常见的花鸟。但他最得意之作,还要数梅花,这也是有原因的,因受高师指点,深得从一点突破的要领,于是,就有了画梅一说。
为了画好梅花,他确是下了苦了,他为了法以大自然的造化,以梅为师,于是遍访各地梅园,临摹写生,细心观察,做到未动笔已先有万朵梅花在胸。这就是前边说的,他好悉心研读梅谱的来由,因为这样,便可更深刻领悟古今画梅名家之风格特点,创出自己极具个性的画法。
笔迹即心迹,画性即心性,赵诚先生深知“书画同源“的道理。因此,他在书法上也曾下了不少功夫,先学欧阳询、颜真卿楷书,后又写汉隶、魏碑,并在行书方面学习米芾、黄庭坚的书帖,这些都对他后来的花鸟画创作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促进作用,更成为他后来笔墨的最基本功力。
应该说,我们这次见面谈得很投缘,当然也是依依惜别了。别时,赵诚先生送我一套他出的画册。回到家,我仔细地翻看着,那里边有他画的雪梅,红梅,还有荷花,紫藤,牡丹,秋菊。可以说在花卉方面,应有尽有,但还是以梅为主。其画名也起得清雅,有《双梅竞春》,有《寒香万里春》,有《疏影生香》,有《风雪送春归》等等。这些画有斗方,有条幅,有扇面,其中的梅朵更显光彩,真是梅如万斛玉珠,晶莹剔透。
因为他是以画梅为主的,所以,在这里就先评评他画的梅花,当然,这也是结合进别人对他的评论的。说到画梅,首先是他画的梅花个性非常突出,一眼看去是枝多花繁又疏密有致,梅的枝杆挺拔秀美,更显出刚柔相济,百态千姿来。又由于梅花的飘逸多情,即使千丛万簇,也显得高雅不俗,朦胧之中呈现出肃穆冷峻而含蓄悠远的深邃意境。他画梅朵,用笔轻快洗练,毫不古板雕琢。梅花也呈现出千奇百态来,有的盛开,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花蕾点点。朵朵梅花饱满而有张力,阴阳有致,红艳欲滴,别有新意。他画梅瓣,用笔润泽含春雨,或用浓淡水墨点染,或用双线勾勒,或二者兼用,随心所欲,变化无穷,特别是着色艳而不俗,淡而高雅,尽显形态之美。他画的梅干,用笔遒劲,顿挫得当,兼有书法笔意。老干横卧斜出,苍劲有力,虚实相间,充满生机;可以说是新枝如铁鞭鹤膝,或如弓梢钓长竿,力满气足,顿挫有韵。老干新枝,昂扬向上,笔触所至,尽显梅的铮铮铁骨。特别是他画的《折枝梅》,笔墨洒脱洗练,意境明净幽远。这样使笔下梅的的枝干劲健,墨色水灵湿润,逼真且有生气,充分表现出梅的质感,枝上梅花报春,百花怒放,勃勃生机而又清新洁净,给人以美的享受。
赵诚先生也说:他开始在绘画艺术上涉猎甚广,无论花鸟虫鱼,还有书法艺术全面习研。这样,便出现像前边说的一点突破,他便先习梅了。但是,开始的涉猎是基础呀,是不可否认的基础。也是有了已打好基础的侧重,这种侧重式的突破,使他的钻研进一步有了程序。由爱梅到画梅,再融入情感,融入思想,融入气质,这样,令人感觉到他画的梅,于清新之中又能领悟到一种精神。
赵先生喜画红梅和白梅,这是爱好,也是一种精神的体现。这样,又让他无论画那类梅花,显示出的都是一种老辣凝重,新奇端庄,虬龙狂舞,苍劲古朴,坚韧张扬,风骨铁戟的气质,因此,画出了梅的那种“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浩然正气。他画梅时,充分吸取传统国画的艺术营养,采用重在写意,并融工笔于其中,且自然结合的手法,这样便画出了梅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尽显出梅花劲俊冷峭,丰韵傲骨的魅力,让人回味无穷。这大概就是重在表现一种精神,一种气质吧。
赵诚先生画梅的成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得益于他深厚的书法功力。他的书法十分了得,笔笔到位,力透纸背,墨色浓淡干枯运用自如,所以,画的梅花的大小聚散,点线笔法的运用,梅枝干的穿插,用笔的轻重缓急,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秦地一枝梅”当之无愧。
从前边谈话中了解到,赵诚先生反对绘画“闭门造车”,他深知“胸有真山水,秀逸笔墨殊”的道理。这样便出现如冰前边介绍的:每到梅花开放的时节,他总要远赴南京、苏州、无锡等梅花生长地赏梅写生的原因,因此,笔下梅的一枝一干,一花一蕾,都是含情脉脉,这也是真情的滋润呀。个中原因,也包括赵诚先生对梅的钟爱,使他才画出了梅花的动感和灵性。
但是他未就此止步,在打出梅的品牌后,又向花鸟的各个方面进军,他不拘泥于中国画传统艺术章法技巧束缚,机妤自织,匠心独运,把写实和写意巧妙地结合起来,熔铸于一炉。写实时笔墨严谨不苟,写意时浓墨重彩,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和艺术欣赏空间。他画荷花,墨彩兼泼,自然流淌,有机调空,墨不掩笔,笔不碍墨,单纯处见纷繁,细微处见变化,其意境如水一般纯净开阔,清明柔情。他画牡丹,热烈浓艳,雍容华贵,让枝叶迎风展放,傲然挺立,无不生动传神,富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他画的菊花,低垂而不繁,叶掩花面不乱,枝穿插而不杂,一枝一叶,一花一蕊传情有致,似乎把他心中菊的风姿移植到他的画中。
赵诚先生的画之所以感人,既是因为他借画言情,抒发他内心的情感和意兴,所以,他的作品极具生气。又是因为他追求极广大、极精细、又极注意虚实相生的哲理,因此其作品极具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清新格调。
我想正是如此,才使赵诚先生的画作极有个性,其原因在于他继承前辈大师创作成果的基础上,搏采众长,注意发挥自己独特的表现手法,即偏重于传统追求典雅,又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即表现出的真诚。正因为捕捉到灵感,从临摹到创作,又吸收到广泛的艺术营养。苦心钻研,使他的书法绘画下笔娴熟,精到老辣。点染随意,把笔法的曲直刚柔,轻重虚实,正侧顺逆与着色的干湿浓淡,斑驳点染,掌握得甚是合理,既有线的灵性,又有水的诗意,久而久之形成了他博大厚朴,清逸淡雅,骨秀、气秀、神秀、兼备的鲜明生动,清新向上,雅俗共赏的个人风格,给人以愉悦、振奋的美感。
说道他的苦心钻研,我们就先看看他的经历。他是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代进修于中国画研究院。长期的努力,使现在的他成为高级美术师,中国画画家协会理事、中国梅文化研究常务理事、海峡两岸书画研究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汉唐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正因努力,他的作品:《铁骨生春》、《松梅颂》、《春华秋实》、《墨色图》、《双梅竞春》、《春夏秋冬》等,先后三十余次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美协等举办的大展中获奖。二十多幅书画参加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展出并被收藏。百余幅书画作品送给国际友人。多幅作品被毛主席纪念堂、香港特区礼堂及文博部门收藏。
近年来,他更加努力。虽已到花甲之年,仍宵衣旰食,勤奋劳作,其作品先后在西安、无锡、佛山、顺德等地举办联展和个人画展。艺术成就在《中国书画报》、《书画艺术》、《收藏》等报刊评论发表。出版有《赵诚花鸟挂历》、《年画》、《赵诚画集》。传略收录在《中国书画名家录》、《陕西美术家》、《中国当代画家辞典》等十多种辞书中。
壮哉,赵诚先生,美哉,梅花迎春,企望着艺术之树常青。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