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盎然院长精神赞
曹操在他的《步出夏门行》中,有这么几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写得太好了,也太有名了,千古流传。当然,这首诗作是曹操形象的写照,用到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盎然身上,更是恰如其分了。
现在整个西安,或扩大到陕西区域,谁不知道盎然。
他今年虽已是七十多岁高龄,却真正是志在千里。可以说一年三百六十天,他是天天都在奔波,天天都在忙碌。每每见他,总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那像个70多岁的老人。我真不知道其中原因,但只要一看到他人,就有一种振奋感。他虽然算是中等身材,可看去端庄笔挺,神态怡然,健康结实。在西装革履装点下,显得红光满面,眉浓目朗,鼻直口方。乍一看,有种佛光普照之感。和他交往,总有种积极向上,朝气勃勃的感觉。他这个人看去极善良,极宽厚,又极会弄事。所以,每每谈论起他,书院门的一些书画家常为他竖大拇指,连一些大学者都说他有省长之才。说是他这个人的能力陕西没有,全国少有。他的组织能力,干事气派,可以说是给陕西带来的是福祉,是兴盛。
也有人称赞他,为陕西赢得了光彩,为渭南和蒲城赢得了光彩(他是蒲城人)。
我确不知道他偌大年纪,怎么干劲这么大。每天总是按时上下班,可以说不差分秒。有次中午我去寻他,楼下的保安说他保不住啥时来。我坐在楼下的沙发上直等着,可一看手表指针刚指到两点,便听到他踏进门的脚步声,便听见他在说话。我直叹息说:竟是这么准。难怪有人说,他上班下班,不差分秒。
盎然院长是个好事乐为的人,不管什么事,只要对国对民有利,他都干。几次我去寻他,说由他牵头,出《渭南市历代戏曲剧作精品选》的事,他简直热情得不得了,可和他约好早上见,来时总不见了他人。后来见了,才听他说,一天忙得很,你来一定要按时,不然,我就出去办事或找人去了。因为他在西安兼的职太多了,光兼的戏曲研究院之类的剧团的顾问,就达10多个,同时,又是陕西秦腔艺术协会的会长,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的院长,每天要处理许多业务上的事,可以说他算是个奇人了。这个担子放到一般人身上,那肩膀非被压塌不可。你想,他每年都搞书画展,像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展,建国60周年书画展,每次要收6万多幅作品,省上领导数十到百人参与,名单上要列一大堆,一长串。书画作品要收要评,要装裱,要出画册,要展览,那是多大的劳动量。可是他每天照样乐呵呵地干他的事,跑北京,去兰州,走铜川,到延安,真忙得不亦乐乎。有次我从他给我的名片上看到,他被评为陕西十大风云人物榜首,又是陕西十大新闻人物榜首。
太了不起了!
正因为如此,我常想支撑他这种干事的精神力量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他这么精明,这么强干,这么有魄力,这么有胆识,而且是办一事成一事。但无论如何,也弄不清,只是想,这大概就是中国人常说的奇志么,千里之志。
他是有精神支撑的,那就是要把长安书画派的牌子打向全国,把陕西深厚的文化底蕴挖掘出来,把关中地域文化的大火再烧起来。这是多大的魄力,难怪他组织的书画院,直养活了数十个陕西的精英人物。连原文化厅的厅长鹤绍亮,也是他麾下的一员。
省上领导和他来往密切,省上的书画名人和他来往密切,省上的戏曲界名流更和他来往密切,这些人都赞叹他为陕西作出的贡献,也常常让他为各项事业出谋划策,因为他点子多。
太了不起了!
他组织书画人才,提高书画整体水平,并成为书画界领军人物,有了阵地,形成了集团冲锋。他汇集戏曲精英,唱响振兴秦腔的高歌。
他关心着每一项事业。电视剧《习仲勋》就是他一手策划的,我当时作为编剧,常和他来往。
因此,我感叹他的精神,感叹他的为人,感叹他的气派,感叹他为陕西文化做出的贡献,属文以记。
愿盎然院长的精神永存,让陕西文化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跨跃式的发展。
盎然院长
盎然院长在陕西那可是大名鼎鼎了。若在偌大的西安画一个弧,画出一个大大的文化和企业圈,圈内人对他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进了他的书画艺术研究院,不仅可以看到挂在壁上的大幅名人书画,诸如我省最有名的书画家:王西京、吴三大等人的作品,还有他和中央领导曾庆红、习近平等人的大幅近照,以及省上领导李建国、袁纯青,并后来调来的赵乐际书记的大幅照片。每张照片上的他,带着微笑,看去神态自若,气宇轩昂,炯炯目光中闪烁着一种自信,一种豪情,一种大气。难怪他有那么多新老粉丝,用时髦的话说,他成了许多追星族追逐的偶像。有的人曾悄悄对我说:“能见上盎然院长一面,足矣!”事实确是这样,每次去见他就会看到要见他的人排成队,能进他的办公室说上几分钟的话,那是荣幸之至,因为他太忙了。有些人也曾对我说:“盎然院长是什么人?甭说省上,也甭说新一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单就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如:蒋正华、习仲勋、薄一波、程思远、王光英、马文瑞、杨静仁、汪锋、屈武,这些名声大得惊人的伟人,都对他赞誉有加,十分支持他的工作。全国著名书画艺术大师李可染、吴作人、吴冠中、崔子范、黄胄、范曾、启功、舒同、何海霞、刘文西等,那个不都是和他有着深情厚谊。他的交往了得,成就斐然。大约因为如此,他多次受过文化部、省委省政府和有关部门表彰和奖励,还被评为全省西部开发先进人物,新世纪十大风云人物,十大杰出新闻人物,被誉为文艺界的“桥师”和社会活动家。
盎然院长不仅有能力,而且相貌堂堂,就是人们常说的一表人才。许多崇拜院长的人和我到了他那里,初看院长的相貌,总以为他是刚60岁出头,一打问已七十有六,不由得大吃一惊。说:“那能这么大年龄啊”。说也是,他确实看去不怎么老。虽属中等个儿,可皮肤白皙,身材笔挺。胖胖的,额宽发浅,面色红润,脸方鼻直,浓眉大眼,两耳下垂,见人总是一副热情慈善的面容。由于思想超前,衣着打扮时髦,他常常西装革履,打着领带。见人一笑,活像个弥勒佛。可是胸有大志,腹藏韬略,五尺之内,英气逼人。他善于谈吐,思维清晰,妙语连珠,且幽默含蓄,反映十分敏锐。和他一接触,似乎不是在听他谈话,而是觉得是在听他讲课,真是口吐莲花。难怪接触他的人都说:“院长有省长之才”。我听了这些默然了,因为我和大家一样对盎然院长十分崇拜。不过我和院长还有另一层关系,是亲戚,按辈份我叫他叔,大约因为这个原因,我和他来往甚密,当然,深层的关系还是有着共同的事业。要说在事业上的亲密接触还是近年来的事,开始是因我搞《李十三》电视剧,把情况告诉他后,他大力支持,找导演改剧本,忙得不亦乐乎。大约在05年,他又提议让写电视剧《习仲勋》,那时侯甭提他有多少热劲,那是一个劲地鼓动,那时我唯一的感受是他思路明晰,十分有艺术个性,于是受他的感染,马不停蹄,顶着酷热寒冬调查材料。06年10月剧本初稿完成后,未来得及修改,他便和王西京先生背着剧本,到北京听取意见。
那种精神和干劲,实在让我佩服。
后来,我计划编《渭南当代戏曲名作选》,他听了后,十分高兴,闪动着目光对我说:“为啥不编历代的?渭南那么多名剧,历史上出了李十三、李桐轩、李仪祉……这些人都是财富,这些戏都是优秀文化呀,编历代的,我担任编委会主任,给你弄钱。”我听了就像六月天吃了块西瓜,透心甜啊。因为我知道他的活动量。近几年由于和他联合搞事,他的许多活动我都参加了,诸如:“邓小平百年书画展”、“钼都杯全国名家书画展”、“二十周年院庆”等等,那是大手笔呀,动辄就是几百万地整,那是搞出了名堂的,省上著名院团的戏在大剧场连唱成十天。活动在碑林博物院布起书画名家长廊,院子铺上红地毯,光省上的新老领导参加会的就有七八十人。从里到外人山人海。从他的讲话中了解到,陕西书画研究院成立20年来,是紧密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开展活动,先后成功举办了“金龙杯”、“轩辕杯”、“丹尼尔杯”、“长庆杯”、“中城杯”、“陕气杯”、“电信杯”等全国大型书画摄影展览20余次,国内外送展作品数十万件,展出优秀作品上万件,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他还成立了陕西秦腔艺术协会,先后组织了“西北五省区太阳杯戏曲邀请赛”、“中城之星陕西优秀剧目展演月”等大型文艺演出数十次,共演出200余场,观众达50万人次。为了坚持“二为”方向,他多次举办书画义卖、义演活动,为赈济灾区、支持希望工程捐款200余万元。经常组织书画家团队和剧团到农村、厂矿、社区、部队慰问演出,先后向社会各界赠送书画作品2万余件。他始终坚持的是“尊敬老年,赞美中年,宣传青年,启发少年”,营造文艺界和谐团结气氛的宗旨。他创办的并任主编的《东方艺术报》出刊800余期,发表老中年书画作品万余件。主编出版《陕西历代名家书画精品集》,收集了古今各个艺术流派老中青书画家270余人的400余幅作品,获得全国五项金奖,被省政府作为赠送外宾的珍贵礼品。他所领导的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和陕西秦腔艺术协会的影响不断扩大,阵容不断壮大,会员已发展到万余人。
我佩服他的胆识,佩服他的能量,佩服他的眼光,佩服他的气派。和他接触发现,只要是他看准的事,便不怕一切艰难险阻,且不干则已,干一定要干出名堂。所以,这本《历代戏曲名作选》非他领导编辑莫属,也是他看准的事,我有啥说的。可是这要数百万字啊,不过我相信,这部分上、中、下三册的巨幅编纂在他的领导下,一定能取得成功,于是我们已着手收集资料了。
新近我去他那儿,他送我几幅他写的字,那字写得好啊,龙飞凤舞,一回来便被同人和领导抢劫一空。他还送我一幅有一丈长的对开长卷,画着水墨画,由于他怕我又送人,便提笔写了“服务人民,多出精品,谭昭文贤侄惠存”几十个字。他真是个奇人呀,是个积极进取有贡献的奇人,是个精力充沛的奇人,是个目光远大有个性特征的奇人。近水楼台先得月么,我一定要学习他百折不挠,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精神,不断地努力,为社会多出精品,和他一样成为有益社会的人。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