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高龄壮心在 书法称雄德亦馨
——记书法大家马树友
我和马老认识已有20多年时光,不敢说十分了解么,也可以说十分熟悉,且被他的精神感动和佩服得五体投地。记得去冬,我多次去拜访他。一天由于正是隆冬季节,大雪飘落,走进院中,见他竟拿着扫帚扫雪。虽一身棉袄棉裤,弄得人有点臃肿,可他看去精神矍铄,身体依然健康,一副乐呵呵的样儿。他的乐,是一种真诚的乐,我每次见他都是这样的,对于他宽阔的心胸,我还为他拟过一幅对联:笑是佛开口,乐由圣人为。
他引我到他书房时,我这才看到他是刚刚放下毛笔,带格的书纸上仍飘着墨香,书页上面是毛笔密密麻麻写着的小草,那字写得十分流畅,且耐看和丰润,给人一种美的质感。他笑着和我寒暄,说他是闲写,其实我知他是著书立说,因为,在一旁书桌上放的是同样的小册子,已积有数尺高了。他每天还保持着记笔记,写日记的习惯。他的钻研和学习也是习惯性的,据他说,每年订的杂志书报有十多种,每每是必要认真读取,悉心研究。特别是书法刊物,他是必要认真琢磨的。
马老十分健谈,出口成章,且学识渊博。虽九十岁高龄仍很爽朗,说话多是直抒胸臆,这和他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钻研有关。他的身体很好,偌大年纪,有时西安等地有邀,还要去写上几幅字,真是活神仙啊。因为,马老的书法在渭南是很有些名气的,他也是桃李满天下,跟他学书法的人很多,且许多人已成为大家。他的书法品位很高,由于他对书法理论研究得很透彻,又长期临帖,功力厚重所以很有建树。10多年前,他为我书写过好几幅字,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词、岳飞的“满江红”词,虽写的是行书,但气势雄强,率意自然,笔力润劲,健如行云流水。由于他博学儒雅,阅历广泛,读书很多,博采众长,所以,笔下呈现出的是凝重和洒脱,是畅润和奇崛,且结字奇特,给人一种特有的书法大美韵味。
不过,据我观察,他的书法是由魏碑入笔,经七八十年岁月的雕磨,又揉进了王羲之、苏轼、米芾的笔法,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集诸家为一体的雄强、古朴,且是随意赋形、是儒雅大气、是气势磅礴、是神采炳然。我听他说,有个跟他练书法的学生家长问他,怎样才能使孩子进步大一点,他说练字帖,要博采众长,不能只临一种帖。他这也是经验之谈。由此,我推断他练习的书帖一定很多。
我初次见到马老的书法作品,还是在20多年前了。那时,我正写《王尚德传》,要写传一定是要到王尚德陵园看看的,那墓碑和一些碑石据人介绍都是马老写的,而且碑石多是隶书。那字写得好啊!让人看着古朴,筋劲,雄健,大气,可以说文韵久远,大雅长闻了。通过观赏书法,联系所颂扬的王尚德的高尚品德,革命意志,让人似乎有种穿越时空隧道,对以往产生出无尽遐想和向往的感觉。随后,我又听到的是,人们对马老书品人品的不尽赞誉,并称他为渭南的书法泰斗。于是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见上马老一面。
我去了,见到他时,他正和人谈论,看去气宇轩昂,且声音洪亮。他当时已70岁了,可看去很精神,红光满面,扑面而来的是祥和与儒雅,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见人表现出一脸谨慎。他的口音中略带河南音韵,一问才知他就是河南人,且在紧靠黄河以东,开封以西的豫西,年龄很小就爱好书法。他投师任镜海,这个人是前清举人,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字。有次有个有钱人求任镜海先生为故去的父母写碑文,任先生便推荐马树友担当此任。马树友当时才19岁,可经10多年苦练,书法大有长进,他把他的一幅榜书拿来,便被来人瞅上了眼。当时,写碑文,和现在不一样,马老给王尚德写碑文,还是写在宣纸上让刻的。年轻时的那个时代写碑文是要在石碑上直接写。先在杂货部买上白硃一包,在新砚台中用水化开,磨一会儿就变成朱红色,且是粘的,必须用新毛笔蘸上写。去时人家早在石碑上打上了格子,把拟好的碑文写上,请来的书法家只用白硃在碑上写成楷书填充就行了。一篇碑文至少有数百字,要全用楷书,那多费劲。可年轻的马树友一举成名,写出的碑文人人称赞,连邀来陪席的老学究,也夸赞不已。他的润笔费也很高,东家送他时,礼物是让用一架食盒抬着,上边是一扇猪肉,下边的盒子里放的是四季衣裳,再下边的盒中是一百块白花花的老袁头大洋作为礼封。礼品之丰足见他当时造诣之高。难怪一改革开放,名扬乡里的王尚德,一经认可,其烈士名列陕西革命烈士之首,独请他书写碑文,可见其声名之大。我是看了王尚德碑文上的书法,才去拜访他的。他当时住的地方很宽敞,由于还没有扩路,所以院子很大,而且分东屋西屋,西屋是他工作的地方,桌上柜上摆的全是书,还有线装的。屋子里布置得古香古色,很有些气韵。屋里屋外养的花很多,且多是盆栽,一片碧绿,一片墨翠,一片花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他大约人缘很好,或是因学识渊博,拜访他的人很多,一拨连着一拨,而且一来,就坐下不走了,谈论的话题很多。马老很好客,那么大年龄了,没有一点厌客的感觉,总是乐呵呵的,谈历史,谈哲学,谈道德,谈名人,又很谦虚,说话从不越格。
后来,我从谈话中知道,他是被打成过右派的,而且帽子一戴就是几十年,有笔不敢随便写,有话不敢随便说,就这样还常被抓住话柄,无限上纲,胡乱分析,有时批判时说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由于他书法好,所以,能者多劳么,“文革”中写标语这类活必是他的,但又常常给他带来灾难。
记得有次让他书写标语,那是由当时的公安局派的差,是按当时拟好的“四防”标语写的,即防火、防水、防盗、防特。拟的标语其中有一条是:“星星之火,可以成灾。”他当然要按着原口号写了。标语贴出去,被一位解放军大校级的军人看到了。他问是谁写的,回说是马树友。问是什么成份,回说是地主。问是什么身份,回说是右派。这一下不得了喽。这是阶级敌人在反攻倒算,是篡改伟大领袖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语录,是和“最高指示”唱反调,这了得,是杀头的罪。当时是专制,有的是没有理性的荒诞,是以言定罪,多可怕,那是动真个的。
文件一级一级往上报,批斗的形势越来越严重,浓云密布。可马树友说他是按拟好的口号条款写的,人家便让他去拿原始材料。其实,在书写之前,他早防着,用过的东西都放在一个纸箱中。可忙中出错,寻了一整天这个标语就是寻不到,等到人家要给他定罪时,他才带着满头大汗在箱中寻到,这才免于处罚。
当个右派,那确是倒了八辈子霉,每天要担水,烧锅炉,要跑很远很远的路,才能拉水或担水回来,晚上就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领导还要找他,说让他写单位总结。他说,这要调查呀,没有材料不行啊,得给时间。领导瞪起眼睛,说:别人给时间,给你没时间。因为对你是监督、利用、改造,这是给你个表现的机会。这讲理么,这要人活么?马树友就是从这么个艰难屈辱的环境中走过来的,且一下活到90岁,仍健在,还整天乐呵呵的,多不容易。
当时,是在那种阶级斗争的大气候下,你有啥办法。大约为了改造思想,必是要受点罪的,因此,他被发配到沋河水利工地作苦工。当时那些造反派头头所谓的“左派”,甚至对这么一个有人气,学识渊博,书法造诣很高的人,常常出言不逊,说是这次非让他这个秀才累死不可。可他这个人心宽,又吃得苦,当时文化人少,又让他编简报,这才让他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人际间。
他的学习精神长期保持着,实在让人佩服。90岁的高龄了,每天都要伏案爬格子,要写蝇头小草,游弋在他所订的几十种书报中间,去发现,去认识,去研究,去写作,去教书法学生,多不易呀。我每次去了,谈的话题都很多,历史的,军事的,文学的,书法的,总之,是无边无际,海阔天空。但他很少谈政治,一旦涉及,便缄口不语,或是让别人谈着,他只是听着,这大概是当右派时养成的习惯。当然,他的书法是远近闻名的,是价值很高的,于是,求他写字的人很多,可他一般是不写的。但每天要在线装的书稿上写呀画呀的,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着,本子上写的是密密麻麻,能不让人心生敬意么。这么大的年龄,一团刻苦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断奋斗进取的身影么?能不让人心生敬佩么。
我想,不说像他这样的老人,这样高寿的人,就是年轻人,能有这样的学习精神,恐怕很不易了 。
我敬佩他的高尚,他的人品,他的书法造诣,他的学识渊博,他淳厚的品德,属文以记。
愿这种品和德能发扬光大,影响到整个社会,起到修复道德的缺失,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马老的精神长存! 九十高龄壮心在 书法称雄德亦馨
--记书法大家马树友
我和马老认识已有20多年时光,不敢说十分了解么,也可以说十分熟悉,且被他的精神感动和佩服得五体投地。记得去冬,我多次去拜访他。一天由于正是隆冬季节,大雪飘落,走进院中,见他竟拿着扫帚扫雪。虽一身棉袄棉裤,弄得人有点臃肿,可他看去精神矍铄,身体依然健康,一副乐呵呵的样儿。他的乐,是一种真诚的乐,我每次见他都是这样的,对于他宽阔的心胸,我还为他拟过一幅对联:笑是佛开口,乐由圣人为。
他引我到他书房时,我这才看到他是刚刚放下毛笔,带格的书纸上仍飘着墨香,书页上面是毛笔密密麻麻写着的小草,那字写得十分流畅,且耐看和丰润,给人一种美的质感。他笑着和我寒暄,说他是闲写,其实我知他是著书立说,因为,在一旁书桌上放的是同样的小册子,已积有数尺高了。他每天还保持着记笔记,写日记的习惯。他的钻研和学习也是习惯性的,据他说,每年订的杂志书报有十多种,每每是必要认真读取,悉心研究。特别是书法刊物,他是必要认真琢磨的。
马老十分健谈,出口成章,且学识渊博。虽九十岁高龄仍很爽朗,说话多是直抒胸臆,这和他活到老学到老,不断钻研有关。他的身体很好,偌大年纪,有时西安等地有邀,还要去写上几幅字,真是活神仙啊。因为,马老的书法在渭南是很有些名气的,他也是桃李满天下,跟他学书法的人很多,且许多人已成为大家。他的书法品位很高,由于他对书法理论研究得很透彻,又长期临帖,功力厚重所以很有建树。10多年前,他为我书写过好几幅字,如:苏东坡的“念奴娇”词、岳飞的“满江红”词,虽写的是行书,但气势雄强,率意自然,笔力润劲,健如行云流水。由于他博学儒雅,阅历广泛,读书很多,博采众长,所以,笔下呈现出的是凝重和洒脱,是畅润和奇崛,且结字奇特,给人一种特有的书法大美韵味。
不过,据我观察,他的书法是由魏碑入笔,经七八十年岁月的雕磨,又揉进了王羲之、苏轼、米芾的笔法,所以给人的感觉是集诸家为一体的雄强、古朴,且是随意赋形、是儒雅大气、是气势磅礴、是神采炳然。我听他说,有个跟他练书法的学生家长问他,怎样才能使孩子进步大一点,他说练字帖,要博采众长,不能只临一种帖。他这也是经验之谈。由此,我推断他练习的书帖一定很多。
我初次见到马老的书法作品,还是在20多年前了。那时,我正写《王尚德传》,要写传一定是要到王尚德陵园看看的,那墓碑和一些碑石据人介绍都是马老写的,而且碑石多是隶书。那字写得好啊!让人看着古朴,筋劲,雄健,大气,可以说文韵久远,大雅长闻了。通过观赏书法,联系所颂扬的王尚德的高尚品德,革命意志,让人似乎有种穿越时空隧道,对以往产生出无尽遐想和向往的感觉。随后,我又听到的是,人们对马老书品人品的不尽赞誉,并称他为渭南的书法泰斗。于是我想无论如何,也要见上马老一面。
我去了,见到他时,他正和人谈论,看去气宇轩昂,且声音洪亮。他当时已70岁了,可看去很精神,红光满面,扑面而来的是祥和与儒雅,有个很大的特点,那就是见人表现出一脸谨慎。他的口音中略带河南音韵,一问才知他就是河南人,且在紧靠黄河以东,开封以西的豫西,年龄很小就爱好书法。他投师任镜海,这个人是前清举人,学识渊博,写得一手好字。有次有个有钱人求任镜海先生为故去的父母写碑文,任先生便推荐马树友担当此任。马树友当时才19岁,可经10多年苦练,书法大有长进,他把他的一幅榜书拿来,便被来人瞅上了眼。当时,写碑文,和现在不一样,马老给王尚德写碑文,还是写在宣纸上让刻的。年轻时的那个时代写碑文是要在石碑上直接写。先在杂货部买上白硃一包,在新砚台中用水化开,磨一会儿就变成朱红色,且是粘的,必须用新毛笔蘸上写。去时人家早在石碑上打上了格子,把拟好的碑文写上,请来的书法家只用白硃在碑上写成楷书填充就行了。一篇碑文至少有数百字,要全用楷书,那多费劲。可年轻的马树友一举成名,写出的碑文人人称赞,连邀来陪席的老学究,也夸赞不已。他的润笔费也很高,东家送他时,礼物是让用一架食盒抬着,上边是一扇猪肉,下边的盒子里放的是四季衣裳,再下边的盒中是一百块白花花的老袁头大洋作为礼封。礼品之丰足见他当时造诣之高。难怪一改革开放,名扬乡里的王尚德,一经认可,其烈士名列陕西革命烈士之首,独请他书写碑文,可见其声名之大。我是看了王尚德碑文上的书法,才去拜访他的。他当时住的地方很宽敞,由于还没有扩路,所以院子很大,而且分东屋西屋,西屋是他工作的地方,桌上柜上摆的全是书,还有线装的。屋子里布置得古香古色,很有些气韵。屋里屋外养的花很多,且多是盆栽,一片碧绿,一片墨翠,一片花红,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他大约人缘很好,或是因学识渊博,拜访他的人很多,一拨连着一拨,而且一来,就坐下不走了,谈论的话题很多。马老很好客,那么大年龄了,没有一点厌客的感觉,总是乐呵呵的,谈历史,谈哲学,谈道德,谈名人,又很谦虚,说话从不越格。
后来,我从谈话中知道,他是被打成过右派的,而且帽子一戴就是几十年,有笔不敢随便写,有话不敢随便说,就这样还常被抓住话柄,无限上纲,胡乱分析,有时批判时说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由于他书法好,所以,能者多劳么,“文革”中写标语这类活必是他的,但又常常给他带来灾难。
记得有次让他书写标语,那是由当时的公安局派的差,是按当时拟好的“四防”标语写的,即防火、防水、防盗、防特。拟的标语其中有一条是:“星星之火,可以成灾。”他当然要按着原口号写了。标语贴出去,被一位解放军大校级的军人看到了。他问是谁写的,回说是马树友。问是什么成份,回说是地主。问是什么身份,回说是右派。这一下不得了喽。这是阶级敌人在反攻倒算,是篡改伟大领袖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的语录,是和“最高指示”唱反调,这了得,是杀头的罪。当时是专制,有的是没有理性的荒诞,是以言定罪,多可怕,那是动真个的。
文件一级一级往上报,批斗的形势越来越严重,浓云密布。可马树友说他是按拟好的口号条款写的,人家便让他去拿原始材料。其实,在书写之前,他早防着,用过的东西都放在一个纸箱中。可忙中出错,寻了一整天这个标语就是寻不到,等到人家要给他定罪时,他才带着满头大汗在箱中寻到,这才免于处罚。
当个右派,那确是倒了八辈子霉,每天要担水,烧锅炉,要跑很远很远的路,才能拉水或担水回来,晚上就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可领导还要找他,说让他写单位总结。他说,这要调查呀,没有材料不行啊,得给时间。领导瞪起眼睛,说:别人给时间,给你没时间。因为对你是监督、利用、改造,这是给你个表现的机会。这讲理么,这要人活么?马树友就是从这么个艰难屈辱的环境中走过来的,且一下活到90岁,仍健在,还整天乐呵呵的,多不容易。
当时,是在那种阶级斗争的大气候下,你有啥办法。大约为了改造思想,必是要受点罪的,因此,他被发配到沋河水利工地作苦工。当时那些造反派头头所谓的“左派”,甚至对这么一个有人气,学识渊博,书法造诣很高的人,常常出言不逊,说是这次非让他这个秀才累死不可。可他这个人心宽,又吃得苦,当时文化人少,又让他编简报,这才让他又生龙活虎地出现在人际间。
他的学习精神长期保持着,实在让人佩服。90岁的高龄了,每天都要伏案爬格子,要写蝇头小草,游弋在他所订的几十种书报中间,去发现,去认识,去研究,去写作,去教书法学生,多不易呀。我每次去了,谈的话题都很多,历史的,军事的,文学的,书法的,总之,是无边无际,海阔天空。但他很少谈政治,一旦涉及,便缄口不语,或是让别人谈着,他只是听着,这大概是当右派时养成的习惯。当然,他的书法是远近闻名的,是价值很高的,于是,求他写字的人很多,可他一般是不写的。但每天要在线装的书稿上写呀画呀的,数十年如一日,坚持着,本子上写的是密密麻麻,能不让人心生敬意么。这么大的年龄,一团刻苦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不断奋斗进取的身影么?能不让人心生敬佩么。
我想,不说像他这样的老人,这样高寿的人,就是年轻人,能有这样的学习精神,恐怕很不易了 。
我敬佩他的高尚,他的人品,他的书法造诣,他的学识渊博,他淳厚的品德,属文以记。
愿这种品和德能发扬光大,影响到整个社会,起到修复道德的缺失,净化社会风气的作用。
马老的精神长存!
和罗国士先生聊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