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刍议
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赋予政府机关后勤工作以新的内涵,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而搞好服务、壮大自身,是摆在各级政府机关后勤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最近,我们通过对渭南部分县(市、区)政府机关后勤工作情况的调查,认为目前搞好后勤服务工作的关键在于通过解决“三个矛盾”实行“三项改革”。
矛盾:福利与效益、封闭与开放、“求”与“供”之间的矛盾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社会化为方向,建立新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是深化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新旧体制双轨运行,矛盾问题十分突出,必须处理好:
福利性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现行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一直沿袭过去战争年代的传统方式,其最大的特点是福利性。这种体制在生产力水平较低和机关工作人员长期实行低工资的情况下是不可避免的,也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商品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与政府转变职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基本职责和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要求极不适应。长期以来,服务上的保障供给和高消耗、低效益,造成人、财、物的极大浪费;管理上的单纯行政手段,统得太死,管得太严,致使后勤服务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诱发和促使一部分人的消费需求膨胀和福利上的相互攀比,带来许多副作用。这是目前后勤的摊子越来越大、事务越揽越多,进而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后勤服务体制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还没有真正走向市场,甚至福利性服务职能又在一定范围内继续扩大,进一步强化了部门利益。在分配制度改革过程中,机关干部工资偏低的事实难于回避。为了稳定队伍,备部门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福利服务,有些措施不同程度地利用了本部门的职权,其结果既助长了部门间为了小团体利益争权扯皮之风,7-影响了廉政建设。对于接受服务的干部来说,福、人有份,形成了“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没有激励作用;对于从事服务的人员来说,不计工本,干好干坏一个样,同样缺乏激励机制和制约因素,服务质量自然不高。
福利性和效益性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着后勤部门自身的壮大和职能的发挥,影响着机关整体工作效率的提高。
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进一步深化改革。
一一封闭性与开放性之间的矛盾。在高度集中的汁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现行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其小而全、封闭式的特点非常明显,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性的后勤经营形成矛盾。传统模式的实质是习惯用管、卡、压的工作方法,把管理与服务对立起来,事事强调计划,件件追求平均。近年来,虽然加大了改革的力度,但社会化的程度还不够,远远没有突破自我循环的服务体系。有些本应由社会承担的服务职能,仍大多由各部门负责,资金的筹措、设备的购置、队伍的管理等等复杂的事务还要领导亲自过问,与精干、高效的改革目标不相适应;一些部门拥有的先进的信息处理、打字印刷、医疗等设备和礼堂、招待所、疗养院等设施利用率不高,形不成规模效益,束缚了后勤事业的发展。特别是人数较少的部门,后勤队伍所占编制比例相对较大,造成人员结构的不合理。这种封闭式的自我服务体系,增加了管理负荷,难于精兵简政,抑制了后勤部门的生机与活力,影响了后勤服务的工作效率。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在任何条件下总是社会的生产”。后勤服务活动是一种生产活动,本来就具有社会性,我们只能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服务性生产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而不会改变服务性生产的社会化性质。实际上,保证机关后勤服务资源的主要方面,诸如能源、公用设施以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绝大部分资源都是社会提供的。目前由机关后勤服务单位自身解决的部分,只是有限方面的一些补充。所以,打破后勤服务的封闭状态,尽快实现社会化服务,是后勤改革的唯一选择。
给式的无价或廉价的后勤服务,加重了各单位的经济负担,影响了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要改变现状,实现“求”、“供”平衡,达到高效服务、发展后勤事业的目的,就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树立新的服务意识,在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过程中,实现后勤服务的产、l匕化。
改革:改单向为双向、无偿为有偿、“公养”为“自养”
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是机关后勤服务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按照这一目标要求,依据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当前机关后勤服务应着力实现“三改”:
一改单向服务为双向服务。彻底打破封闭式的服务模式,由单向服务向双向服务转变,是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以大院为界的封闭服务状态问题很多。近年来,一些机关单位纷纷破墙开店,试行开放的形式办后勤,面向社会开展服务,在后勤体制改革方面迈出重要的一步。但由于在陈旧的观念、僵化的体制:传统的管理方式下进行经营,多数效益不佳,不少成了机关单位的包袱。所以,社会化经营单位,首先要从体制、观念、管理等方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核心要合理配置、使用后勤部门掌握的财力、物力、人力资源,进行对内、对外双向服务,实现服务机关工作、提高经济效益的双重目标。经济效益的提高,不仅可以壮大自身,而且还可以更好地为机关提供服务,逐步建立管理、服务、效益良性循环的机制。最近渭南进行的机关机构改革,将机关后勤服务职能划出机关行政序列,成立机关服务中心,逐步实行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就是对市场化、社会化要求的适应,是机关后勤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步骤,为服务于社会、参与竞争奠定了基础。在现行的机关社会化服务过程中,还出现一种怪现象,那就是本单位的服务设施对外开放挣钱,为小团体搞收创,而本单位的服务却无人管,只好到社会聘请他人。其结果既没有方便工作,也没有节省开支,成了部分人的“小钱柜’’,违背了改革的初衷。为机关工作和职工生活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是机关后勤工作的基本任务。所以,我们在搞好面向社会服务的同时,首先必须坚持为机关服务的宗旨,完成为机关职能活动和职工生活服务的各项任务,决不能单纯地去搞创收。要服从管理部门对后勤部门服务的整体规划,接受其检查、监督和指导,积极主动地为机关整体运行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二改无偿服务为有偿服务。长期以来,机关后勤服务工作一直囿于福利性的无偿服务禁锢之中,大到房屋修缮,小到玻璃安装、门窗维修。服务的人无积极性,设施、公物极不爱护;使用的人依靠思想严重,往往自已能干的事也不干,或私事“公办”,致使机关后勤费用支出一年高于一年,财力、物力、人力疲于应付。这种局面仅靠简单的改革调整不行,必须从整体上推进机关后勤服务体制的改革,从根本上实现由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的转变。机关后勤服务,涉及饮食、交通、房屋维修、医疗保健等多种业务,在劳动形式上与社会上相应的服务业的劳动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们要重新认识机关后勤的经济属性和后勤服务的商品属性,真正把后勤工作作为经济活动,按照经济规律组织和发展机关后勤,在机关与后勤服务单位之间建立起有偿服务的新型关系,推动机关后勤服务单位经营机制和内部机制的转移,促使其与第三产业接轨。但要注意一点,“对内”服务不同于“x,/夕t-’’服务,应坚持保本经营的原则,要注意经济效益,更应注意社会效益。关键在于处理好服务与效益的关系。搞好服务是机关后勤的天职,是第一位的,无论方式如何,但宗旨不能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的转变,为的是改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发挥资源配置效益,更好地为机关服务,而决不能由无偿服务的一端走向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放松或削弱为机关服务的一端。
三改“公养’’为“自养”。在“供”与“统”的封闭环境中,后勤服务部门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工作不仅是行政工作,而且是经济工作。所以,我们要站到产业的角度来认识后勤服务,发展后勤经济。“办社会”对于机关单位来讲,确实是做了自己份外的事,增加了自己的负担。但是,从社会管理的角度来看,它又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社会的压力。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约束机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发挥后勤“办社会”的作用,对于稳定社会、维护改革开放秩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实现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根本转变过程中,仍按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办社会”,包袱会越来越重;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办社会”,就会给原有的基础注入新的活力,包袱就会越来越轻。因此,在新的形势下,与其仍把它看作是计划经济下的后勤“办社会”,不如看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办后勤的特殊的经济形态,即社区经济形态。
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壮大社区经济实力,逐步实现后勤工作的全面社会化。后勤服务社会化,是将后勤工作的服务部分转由社会按市场机制予以满足,供需双方以争取自身积极性结合,无疑会产生一种互激互励、积极进取的综合效应。根据目前的机关后勤服务体制,关键是要不断促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分开,实现非社会化向社会化的质的飞跃。对机关管理部门来说,一方面要切实转变职能,简政放权,改变过去直接管理、直接指挥的管理方法,改变干预过多、管得过死的工作方式,着重加强宏观调控与宏观管理,切实履行机关国有资产、财务、基建等管理职能,切实履行对后勤工作的规划、协调、监督职能;另一方面,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财政拨款的经费管理体制,落实各项经营自主权,支持后勤服务单位发展,促其逐步向独立核算、自收自支和企业化管理的经营体制过渡。进一步强化经济责任,拓宽服务领域,变机关后勤“公养”为“自养”。“自养”的途径有两个:一个是通过扩大对外经营服务范围,积极发展后勤产业,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后勤、管后勤、发展后勤,不断增加收入,实现以外补内;一个是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逐步提高后勤的服务质量,达到以后勤养后勤的目的。在发展后勤产业的过程中,要着力处理好保障与发展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后勤部门,工作量大,政策性强,十分重要。”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军队建设时,把“保障有力”同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李鹏同志在接见全国政府系统机关后勤改革座谈会代表时指出:“没有机关后勤的辛勤工作,国家机关的工作是做不好的。”这是因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在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贯彻执行、组织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机关后勤提供必要的保证,并且一些方针、政策,如控制集团消费、加强廉政建设、落实统一战线政策和知识分子政策等,都要通过机关后勤工作去落实和体现。由此说明,后勤不仅是一切生活条件,而且是一切工作条件的保障系统,为机关开展职能活动提供必要保障是后勤服务部门工作的前提。我们要从政治和政策的高度来看待每一项具体事务,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来做好每一项保障工作。
发展后勤服务事业,是为了进一步完善保障工作、提高后勤经济实力和保障能力,更好地为机关服务,决不莓也不能偏离保障、服务方向单纯追求发展,而影响机关正常工作。发展后勤产业,目前的关键是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加大力度。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