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读祝新民《家·国》后的感想吕卓超
我在朋友书桌上看到《家·国》这部书,随手掂起翻了翻,却被主人公吸引住了。这部书写的是昔日咱关中人创业的故事。尽管自己从事教育工作四十多年,也读过许多名著,先后出版过多部专著、数百篇论文和有关书评,但都是关于教育理论、高教管理和学生发展方面的,像《家·国》这部书出自一个普通作者之手我还没见过。为了表示对作者执著的辛勤耕耘的敬意,借此仅仅就《家·国》读后的感想谈两点认识和看法。如有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首先,该作品用“家·国”取名,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也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考和视角。作品以主人公昔贵的家庭发展、境遇和创业经历为主线,通过对主人公与官府、土匪、恶霸等曲折复杂的斗争描写,鲜明地记述了昔贵以非凡的毅力和智慧,通过全家努力及乡亲的帮助,最终取得以酿酒为业的成功之路。这种以家庭为生产组织,艰辛拼搏的生活追求是旧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在叙述过程中,始终把主人公家庭的发展、境遇和振兴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联系在一起,给人们展现了大革命失败后关中渭华地区爆发的武装斗争历史场面,讴歌了旅长许全中、政委唐澍、军委主席刘志丹等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正是在这种革命潮流涌动的关中大地、抗日烽火燃起的黄河两岸,影响和激发了主人公“爱小家更爱大家”的期望和激情。主人公面对日本法西斯残害乡亲的现实,发自内心的喊出了四万万中华儿女的时代最强音:“现在是国难当头的时候,也是咱老百姓最苦的时候,更是国家最需要咱的时候,咱就出了这份力,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近代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小家是大家的基础,大家是小家的保障。没有大家哪来的小家!改革开放以来,和平崛起的中国,利比亚撤侨等就充分说明这一点。今天我们对《家·国》这部作品的社会历史文化透析,重温李泽厚教授以“血亲根基”来概括中国文化基石的真知灼见,更加明白作品用“家·国”取名的文化底蕴。这就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所在。因此,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弘扬中国文化的“基因”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其次,作品体现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小说以昔贵的人生故事为主线,塑造了一个具有历史传奇色彩的创业人物形象。昔贵几次被人陷害关进监狱,虽然经过接二连三的打击,也曾经有过萎靡不振的时刻,每当想起官匪作恶时他的心都在颤抖。但是当他看着自己和父亲亲手创建起来的作坊,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心不甘呀!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困难就压不倒他。他依靠家庭的力量,依靠乡亲的帮助,与传统陋习斗,与黑恶势力斗,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 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自立于世界之林的不竭动力。当前,在文化复兴的过程中,学界有一种以今诬古的不良风气,颠覆传统,哗众取宠,加之西方文化的影响甚至误导,使我们一些人胸无大志,对事关全局的问题都比较麻木,不思考祖国的发展和未来,不敢说真话,更不敢主持正义。我们要从《家·国》里面吸取营养,弘扬主人公昔贵那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奋斗。我想这正是该作品的意义所在。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