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用汗水浇铸
我一位朋友的人生之途巍巍的华山,培育了多少风流人物,滔滔的渭水,淘洗出多少人民的“娇子”。我一位亲密的朋友,他就是这“娇子”中的一员。
人的一生在生命的历史长河中是暂短的,几乎是瞬间。然而,从降生到死亡的几十年,乃至百年的拼搏、奋发的征途却是漫长的,似乎是放长、放慢了的特写镜头,甚至是艰辛的,曲折的。人常说,“活一辈子真不容易”。“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到头”,“怎样活才算最有意义?”乃人生之最大课题。
他,是我情同手足的兄弟。他虽然没有叱咤风云、挥戈疆场的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可歌可泣的伟业,但他有远大的理想,有奋勇拼搏的精神。他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是时代的宠儿,是充满幸福、欢乐的;在学生时代,他也是同学中的佼佼者,是艰辛、奋发的。
现在,他是吃“皇粮”的,一位“七品”的政府机关官员,让熟人眼热,让同龄人忌妒。然而,他几十年如一日,认真地、一丝不苟地勤奋二[作。
他,是“共和国”的同龄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的强音中,出生在华山脚下、?胃水之滨的一个贫苦农家之中,靠喝着“蜂密”在红旗下长大。巍巍的华山哺育了他,汩汩的渭水养育了他。
我与他,少年时期的同学,工作以后的朋友;朝夕相处的深情,患难与共的命运。他的心,他的情,我了解得最清,体会得最深。
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庭和幸福的童年。他是6名兄弟姊妹中的长子,由于在他之前三、四个男儿的先后夭折,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为了保全他的性命,求神拜佛,卜挂算命,像贵子一样,百般溺爱,设法寻找防病和养育强法,生怕又有一失。
人常言,两岁看大,三岁看老。小时候,他就是一个勤快、懂事、爱动脑筋的孩子。由于父母的宠爱,他直到九岁才入学读书。进校迟已成为过去,但他没有辜负父母的心愿,在学校里,很快入队带上了红领巾,担任小、中队长和大队旗手、队长。从小学到中学,他一直担任班干部,学习成绩优异,多次受到学校的表扬和奖励,“好学生”的偶像好象成了他的影子。
他与同学的相处极为和谐,也可能是,因为他处事能力强的原因。同学在放学路上打了驾,都爱找他评理。他说的话很管用,他说谁有理,同学们都认,他确实也评得对。
“初小”将要毕业时,由于社会历史的变迁,他失学当时社会上“食堂化”的大锅饭,父母缩衣节食都要给他背馍上学。尽管是杂粮、野菜、薯蔓,甚至是淀粉,都设法让他吃饱,因为他还有弟弟妹妹。为此,每每都是在互相推让中走开的。就在上小学期间,“学雷锋”在全国出现了热潮,好心的班主任女老师除了在学业上鼎力教导外,还把他选为“学习、思想、品德好”的偶像,她自编了一独迷胡剧,让他扮演儿时的小雷锋,背戏词,学曲调,走出校门,登台亮相,“斗地主”,“捉老财”。
他的中学生活,是在“文革”中渡过的。他加入了青年人的先进组织--共青团,担任团支部书记,团总支委员,学生会干部。初期的“文革”,他担任了红卫兵负责人,曾被选为学生代表,受到毛主席的接见。他虽然经历了“文革”,但从没有参加过什么“武斗”和“打、砸、抢”,他仍以“好学生”的身份走出校门。
由于社会历史的演变,青年时期的他,再没有进高校深造的机会了。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以后的工作中,边工作边学习,在高等学府深造,在函授大学多次学习,获得几个大专文凭。记得他在陕西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班”学习、时,是一百多名学员中的佼佼者,名列前茅,被选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全体学员、优秀学员在毕业典礼上发言,给师生留下了美好的印像和记忆。
离开校门走上社会,在家乡的近两年时间里,他先后在大队担任过会计、民兵连长和负责过有关专案工作。
年,他参加工作,先后在乡、区、县干了多年。期间,大都干着“亦工亦农”的工作。当然,在此期间,由于当时一些领导同志的关心,有过几次招工机会。但都因他的贤让或种种原因,且失去一次又一次机会,老天似乎有意与他的人生开玩笑。按照他在单位上的表现和工作中的影响,的确是列前的。但是,七十年代初期的人际关系,“走后门”之风的出现,使他这位祖祖辈辈背靠黄土面朝天而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的农民的儿子,没有任何人际关系的可怜儿,一次次被“挤掉了”,当了牺牲品。
他在极度紧张的工作线上挣扎着,虽然一次次被“捉弄’’,一次次被“淘汰’’,但他不仅没有徘徊,反而更加坚强了,进取的意志鼓励着他,他要立志寻回失去的、应有的它。但历史对他来说,又是不公正的,一次又一次地和他开玩笑。
年华易流逝,岁月不等人。眼下的他,已经步入40多岁了,并在政府机关工作了20多年,一路崎岖,一路坎坷。当时的他,真是食不甘味,夜不安枕。职业对他来说,始终还是个“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迷。因为每次都被有权人利用关系打入了冷门。最后,真正解决问题的还是靠正义,靠好心人的帮助,靠自己的努力。当时,由于涉及他人的问题,有关部门过问,并引起一些议论,他忍受了这个“非论’’,他认可了这样一个“命运’’,他的泪水只能往心里流。然而,他痛苦地思索着社会,思索着人生,思索着他人和自己。他信服了社会,饱偿了工作之路的艰辛、坎坷、停滞,甚至是搁浅。对于别人轻而易举的事情,诚然他却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代价--几十年如一Et的认真工作。但是,他始终明白一点,他没有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他是清白的。 ·笔者对他了如指掌。因为我们是朋友、是同乡、是同龄人,并且在同一个单位工作过多年。我了解他,信任他,更同情他。
他是生活的强者,他没有因为工作道路的坎坷而灰心,没有因为政治旋蜗的逆流而退缩,他的忍性是强大的、永恒的,他用他的汗水谱写着人生。他看重的是事业,而更看重的是人格。
往事不堪回首,可它总归历史。 ‘人生的诗篇,最难写的是第一笔;创业的道路,最难迈的也是第一步。求索此起彼伏,实践更是曲曲折折。
事业,就从这里开始。
二十多年的奋斗,二十多年的拼搏,他当秘书,任科长,几年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实实在在。
他为人诚恳、义气,善解人意,助人为乐,群众关系极好,机关负责人一茬一茬更新,但对他都是信赖无疑。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历史翻到了崭新的一页。
九十年代中期,是他就任县处级领导的关键时刻,对他的行政生涯来说简直非同小可。
事业的开端,由于朋友的支持和领导的信赖,他如鱼得水,如虎添翼。但是,对他自己来说,既然是事业,那就要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劲头,甩开膀子拼命干。
当然,这种轰轰烈烈情形的延续,曾也“惹怒’’了几个。·小人”。工作上不断为其设制障碍,生活上百般刁难,甚至造谣惑众,打击谩骂。其目的在于压抑,以平衡“小人”
内心的忌妒,也可以说是心中的余毒难消。即:你为什么工作的红红火火,你为什么能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信赖,你为什么能被重用甚至到提拨?但是,这对于一个工作匕进的人来说,历史是公正的,逆境是短暂的,一切都会顺社会潮流而挺进。
他,我的朋友,他与我情同手足,也可能是你的同路人。他事业心极强,从党内到行政,多次连连被评为先进。
平时坚持早上班、晚下班,已习以为常。有时出差或临时办事回家,年迈韵父亲不明白地问:“今天咋提前下班”工作兢兢业业,从不马虎,是他的最大特点;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似乎是他的天职。
他,我的朋友,他是生活的强者。他兴趣广泛,爱好全面。吹、拉、弹、唱,以及打球、开车、照像等,都是他的爱好,也是他青少年开始就形成并喜爱的兴趣。他样样都会,似乎万事都难不住他。在步入中青年时代,他学书法,写文章,意味深长。目前,他撰写的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成百篇,其中一半多在有关报刊上发表,在国家级报刊上也发了几篇。工作生活中的社会重大活动,时时都有他的行踪,处处皆留他的身影。
他,我的朋友,他有一个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在双亲面前,他是一个孝子。他的家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而由农村来到城市的,年迈的双亲也随之与其一J司生活。膝下几个儿女,人口一大家,挤住在一所面积不大麴居室里,但他们欢乐无比。妻子是一个典型的东方家妇,敬老携幼从不马虎。儿女们懂事听话,随人心愿,在机关院落影响很好。
。....,...。-.。--。
他,我的朋友,他心底善良,诚实待人,是人所共知的。就连几位来自大机关高层次的领导人和省市的领导人不解地问他:“你不像是光用嘴说大话的人”。他的朋友可以说是“遍天下”,有群众,也有领导;有低层的,还有高层的。你问他成功的密诀是什么?他笑了笑似乎在回答:
“以诚相待,以实相对”。的确,这就是他交友的信条。他看重的是朋友,甘为朋友两翼插刀,愿为朋友慷慨解囊,鼎力相助。当然,这是在不违犯政策、原则的条件下进行的。
他更看重的是义气,从不为钱财计较得失。
最近,当我问起他的打算时,他兴致勃勃地说:“我要坚定不移地把工作搞好,在备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要对得起组织,对得起同志和朋友。要让理解我的人,永远理解我、相信我、支持我;要让还不理解我的人,重新了解我、认识我、理解我”。他更有兴趣地说:“除此之外,我还要小结自己,并要把多年来发表的作品汇集成册,之后还要继续习作书法。”
他,我的朋友,脚下的路用自己的汗水浇铸,现在成长为一名县处级干部了。古今中外,为官之道是--二fq博大精深的学问。其中,根根节节远非局外人所能道及。
“是金子,在哪里都会闪光。” ·’
有了坚实的希望之花,收获的季节就不会远!’’
他在人生新的征程上完成了第一个大的冲刺,等待他的将是第二个、第三个……作于l995年初秋
[网络编辑:孙杨军]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