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水也热爱山,相比南方而言,北地水少耸立起巍巍大山平铺着沟壑大川,四季轮换而言,冬雪夏阳辉映着斑斓峰峦勾勒出五彩大川。如果说水是大地演绎的柔情,那么山则是大地隆起的阳刚。
水无常态山川有形。或许你今天看到的还是一汪清澈,说不准哪天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大山则不然,它巍然屹立只会增加岁月沧桑的印记。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亿年可能是弹指的暖阳冰河,几万年可能是瞬间的沧海桑田,它在演绎着自己的起伏,它在释放着自己的能量,山的隆起地的塌陷间歇上演着大起大落,它毫无眷顾铿锵的走着自己的脚步。它有年轻时的躁动喷发出示威的火焰,它也有成熟时的沉稳持重,一个伟大的轮回虽还在继续,但还是打上了下一曲的休止符。伟大的造山运动在它的肌肤上留下了些许的褶皱,天外来客在它的躯体上留下些许的坑凹,只有那些俯视大地的尊者,有着高耸的外表,凹凸的轮廓,延绵的走向,横亘的雄浑,它们就是神秘的大山。
在我们华夏广袤的国土上不乏名山大川。我们有引以自豪的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的珠穆朗玛峰,我们更有数不清的名山大川挺立匍匐在华夏大地上。自古来我们的祖先对山充满了敬畏,在这片土地上有先祖居住的时候,他们最早就栖身在大山怀抱的洞府里。他们靠山洞庇护抵御风寒日晒雨淋,他们无意间享用到了雷电燃起的天火带来的动物熟食美味,结束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生存;他们无意间看到了大山崩塌石块撞击燃起的大火继而发明了钻木取火,从此步入了人类的文明。岁月冉冉历经磨难,人们对大山更是充满了虔诚的膜拜。据传,到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始发时,舜帝巡视领地,更是把顶级的大山封岳,以此继往开来,历朝历代多有复加。于是,在华夏大地上五岳鼎立,它们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人们更是按自己的宗教信仰水到渠成的冠以:五台山、九华山、峨眉山、普陀山为佛教四大名山;武当山、青城山、龙虎山、齐云山为道教四大名山。从秦始皇开始,历代有汉武帝,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乾隆康熙登上泰山尽表天子之诚,五岳名正言顺的成了名山之首,泰山更是以其天子尊崇荣登五岳独尊的地位。
依据对山的崇敬,人们在认知上述名山的同时,还情有独钟的把居住地附近的山加以各种抒发情感甚至是有些夸大的命名。但没人去理会去挑剔它的合理性,只要兼容了人们的情感就好。至此,不出百里便有仙踪,人们供奉的山神庙与紧紧依附的土地庙相辅相成,在人们心中成为一方水土的保护神。与天上的玉皇大帝神仙星宿紧密相连,供奉的香火历代不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的先人创造出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山文化,上至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庶民布衣,一种对山对宗教的信仰把人们不分尊卑的紧紧地绑在一起。也可能这座山是皇家供奉的家庙,也可能那座山是当地百姓香火传承的信赖,更令人惊异的是,依据对山的崇拜派生出一种风水文化,把人们的思维、作为、乃至生死轮回都与山的存在及走向紧密的联系起来,皇家尤甚,百姓信之,至今仍存。
深山藏古寺,途穷又遇僧,洞天道家场,儒家觅清幽。佛、道、儒各有所奉,但施法自然求得了认识上的统一,而大山就是实实在在的载体。锦上添花的是,历代的文人雅士诗词大家,以他们的生花妙笔锦绣文章为大山又披上了一层迷幻的外衣。不容否认的是,他们的行为下意识的成为中国历史上,对山最初最美的广告词。这些教益与人为,从上到下以山为纽带,以人为延长线,不断的充实添加着山文化的内涵。山体上镌刻着名人的书法真迹,教科书至今犹存诗仙大家们不可超越的诗词,最终连他们自己都成了人文历史不可多得的内容,成了名山大川的名片。
山以它的厚重蕴含矿藏,山以它的博大养育生灵,山以它的植被滋生林木,山更以它的山形山貌奉献于人们。蹉跎巍峨壁立千仞,层峦叠嶂峰指云天,山,把一种天然的大美呈现在世人的面前。于是人们又依据山形地貌,连自己也不知道晓的排出了几个第一名山,几个榜首峰峦。五岳当然,但黄山归来不看岳九寨归来不看水,似乎人们连自己的判断都出现了逻辑上的混乱,不可否认的是,大中华的名山大川实在是太多了,并列第一也不算什么奇闻,各有所爱而已。
山在成就自我的同时孕育了华夏文化,山的功绩,像山一样耸立,山的蕴含,像山一样博大,我们的生活有多少取之于山,我们的家园有多少要仰仗大山,看大山,向我们迎面走来,或突兀、或独立、或相连、或插天、或层叠、或峻峭;红的丹霞,青的矗立,白石探云,延绵起伏大气磅礴。但愿山清水秀生生不息,但愿山蕴大千弥久常在。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