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轻云淡,细雨绵绵。又是一年清明时。
我们来到华县高塘渭华起义纪念地,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在这渭华革命老区,村村都有革命英雄,家家都有革命故事。
在圣山薛底村,我们和一位老人邂逅相遇,便闲聊起来,他姓王,名登瀛,随已耄耋之年,却很刚强,精神矍铄,思维清晰。
老人给我们讲述了渭华起义的故事。1928年5月,在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贺龙指挥的南昌起义之后,中共陕西省委按照党中央决定,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由刘志丹同志在华县高塘塬组织工农群众与国民党军队的许权中部联合举行起义,在西北,打响了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渭华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动摇了国民党在西北地区的反动统治,广泛地发动了群众,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干部,得到了宝贵的武装革命斗争经验,点燃和保留了革命的火种。起义失败后,部队撤离到商洛山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再转战陕北,建立了陕北革命根据地,以至后来,迎来了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摇篮、革命的圣地。渭华起义的功绩,不可没啊!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所说:“渭华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由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工农群众与军队相结合,在全国有着重大影响的武装起义”。
老人讲得生动真切,我们好像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炮声隆隆的革命战争年代,仿佛看到了先烈们出生入死,义无反顾,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壮烈场景。
高塘塬,麦苗青,菜花黄,人们喜气洋洋生产忙,生活安详奔小康。这是无数革命先烈为我们打下的江山啊!
老人告诫我们,一定要教育子孙后代,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能忘本呀!说到这,我们问,您老对革命一定也有贡献吧?老人说,我生来命苦,自幼父母双亡,十来岁到西安德懋恭当相工,做生意。不到20岁,在赤水街开设了瀛记杂货部,开办印刷厂。1950年,响应党和国家公私合营的号召,在华县第一个将商铺、印刷厂交到政府,实行公私合营,分文不要,也算为人民做了一份贡献,我也光荣地成为政府一名职员。
啊!老人是一位“老革命”,还是一个“红色资本家”。到了上世纪的1962年、1963年困难时期,“老革命”一家体谅国家困难,他的老伴主动申请,要求下放,回乡支援农业。
我们问老人有几个孩子,老人高兴地说,我这人命苦命也壮,三个儿子,取名振新、振中、振华,寓意“振兴新中华”。
我们看到了“老革命”的胸怀比大海还宽阔,我们感到了“老革命”的志向比蓝天还崇高。
这就是老人的境界:夕阳山外山,老骥志弥坚。
我们默默地祝福,真心地祈祷,这位革命老人上寿一百岁,健康到永远。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