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冬雪来的特别早,秋色刚褪,冰雪就耐不住寂寞了,早早地给大地穿上了冬衣,初冬的秦巴腹地冬意浓浓,广袤的金州大地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离开家乡转眼就是一年了,寓居秦巴山水间已经过了两个寒冬,斯景斯情,乡愁油然而生。窝居太久,还真想出去走走,松松筋骨,领略一下陕南的山水。据说石泉号称“丹青石泉”,也就是说石泉城乡像一幅水墨丹青画,心想是不是夸张了一点,或许是旅游宣传策划的需要,或者是文人们搜肠刮肚标新立异的创意吧。我生长在湘江之源的东江,求学于秦观咏叹“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之郴江,工作在珠江之源之武水,东江湖烟波浩渺,郴江两岸瑰丽多姿,武水静谧温婉。
对于陕南山水,南方人多有鄙夷,认为那里穷山恶水,哪能和钟灵毓秀的湘南媲美。惟有一人例外,记得在离开郴城的那次告别宴会上,一位老者拉着我的手告诉我,他去过陕南,山水不错,民风淳朴,当年我们建设东江电站的时候,那里的大型电站建设和东江是同期,同属国家水电部建设管理的重大项目,安康由水电三局建设,而东江由八局建设,那时“北有安康,南有东江”两地是全国库区移民典型,这位老者就是八十年代初时任资兴市委书记瞿龙彬。
其实汉江湘江同属长江支流,都在武汉区域汇入长江,本是一江水 ,孰优孰劣,殊难比较,应该是各有千秋吧。
初冬的上午,我伫立汉江之滨,想到东江,“ 回望故乡八千里 ,凝天际 ,倥偬四十载,念天地悠悠,独潸然而泪下”。
我真想学着徐霞客,带着几个友人,驾一叶扁舟,沿着当年湖广移民的水道溯江而下,穿旬阳天然太极城,参拜蜀河湖广会馆;在泛舟“小汉口”白河城,阅尽白河水色;再问道武当,旋即畅游丹江口,小舟荡漾绿波之上,感受一下“人绕水转,山随人移,人如画中行,山似水上飘”梦幻般景致;再寻访有“南襄隘道”、“南船北马”之称的历史文化的襄樊,继而赴荆门。而后转道汉口,听过赤壁的惊涛骇浪,拜过洪湖,至岳阳,弃舟登上岳阳楼,感怀范仲淹“心忧天下”,俯瞰八百里洞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来到古城长沙,爬岳麓山,闻书院钟声,伫立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体味“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迈。溯湘江而上,过株洲出衡阳,入耒水,穿永乐江,便江,来到我日思梦想的家乡,见到在码头期待的母亲,来一碗红烧肉,加一碟辣椒酱,与家人共饮白露酒,同食东江鱼,徐霞客也当羡慕我咯。有此番游历,不亦快哉!
正思绪万千之际,手机响起,石泉县达斌君邀我赴石泉讲学,我爽快应约。
十一月十六日下午三点即从古城金州沿省道启程。车外寒气袭来,山下积雪开始融化,雪水汇入月河,清冽可鉴,道路两侧的银杏树光秃秃,四周飘散着金黄的树叶,煞是显眼。远处山上积雪未消,越往里走,山顶的雪越厚过汉阴县,没有停歇,这里曾经来过,走访过清末从湖南长沙迁徙而来的湖广移民,其古风古貌至今记忆犹新。
月河川道自古是陕南粮仓,土地平旷,水量充沛,盛产大米、油菜、桑叶,也是西北鱼米之乡,月河两岸,阡陌纵横,初冬季节,已经收获,田野里只有随意堆放的草垛,农家小院一栋栋整齐排列,粉白墙上,挂着串串黄澄澄的包谷和红彤彤的辣椒,色彩斑斓,处处散发着浓郁的陕南乡土气息,人们各自忙着手中的活计,生活恬静而安逸。
与省道平行的是正在建设中的湖北十堰到甘肃天水的高速公路,过了池河镇,穿过隧道。顿感豁然开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凌空架设的跨湖大桥,高耸硕大水泥墩,如擎青天,气势如虹,巧夺天工。
从桥下穿过,湖面越来越宽阔,烟波浩渺的喜河水库与石泉城融在一起,曼妙的县城就仿佛飘在湖面上的一叶轻舟,湖面蔚蓝纯净,不时有舟楫穿梭在这湖光山色间,给静静的湖水泛起阵阵微澜,对岸错落有致的城市布局,又给这湖光山色平添了几许韵味,倒影清晰可鉴,巍峨的秦岭山脉白雪皑皑,湖岸绿树成荫,水城边的山村炊烟袅袅,村落一山就势,参差散漫,粉白的墙壁,配以或红或黛的坡形屋顶,村落周边的古树参天,翠竹纤纤,倒映在这如镜的湖面,似梦似幻,构成了一幅玲珑剔透、靓丽绝伦的水墨丹青图卷。
眼前的一切,让我仿佛回到家乡,仿佛漫步湘江,恰如东江边上的母城,是呀,有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一辈子至死难忘的东西只有两个,一是母亲的面容,二是母城的建筑”。
进入石泉城,漫步湖堤,香樟树树影婆娑,翠绿的树叶在冬日里依旧春意盎然,恰如一把把绿色的华盖。湖边的古城门依然保存完整,古旧的店铺,低矮的院落,斑驳的石墙、石门,褪色漆器,雕花的木窗,仿佛在述说着陈年的往事和曾经的沧桑。步入“秀挹西江”的古城,来到至今犹存的清末“石泉县衙”,大门两侧赫然悬挂着一副木质对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对联为清康熙十九年内乡知县高以永自撰,陕西著名书法家雷珍民先生书丹,对联告诫为官者不可忘了自己的“根”和“本”。
站在湖边,远望着湖光山色,依稀梦回故乡,依稀见到我的母亲和我的母城,那么清晰,那么熟悉。耳边依稀回荡着母亲的赠言,“儿呀,不管走到哪里,不管做到多大的官,一定不能忘了本!”,母亲的教诲不恰与这副古旧的对联异曲同工吗?此情此景,我呤起李白的一首诗《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第一次来到石泉,踏着光滑的青石板,吹着凛冽的湖风,让我依稀梦回母城;品味着这古旧的县衙,品读着这隽永的楹联,再度让母亲的声音在耳际回荡。感谢石泉。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