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最怕做的事就是理发了,每次到理发的时候总是被母亲拉着、吵着去理发店的。
我不是天生就怕理发的。那时候,我住的县城只有两家国营的理发店,城里一家稍小,有两位理发师傅,河街一家稍大,有7、8位理发师傅,而且还有女理发师,大多都是中年人。理发店的房屋都是砖木结构的平房,非常简陋,没有任何取暖降温的设施,除了每张木质理发椅子前有一面镜子外没有任何装饰,理发的工具呢,则是手动的“推子”,原理跟后来的电动“推子”相似,但都是白色不锈钢的,没有现在的电动“推子”那样五颜六色,那时根本就没有洗发液、护发素的字眼,洗头都是用肥皂,发型也只有简单的几种。我理发很简单,就是剃头,听起来有点毛骨悚然,剃的发型当地老百姓俗称“锅铲”,那时理发店的师傅给小男孩子理的就是这种发型。等我上学了,每次理发后到学校,同学们见了就讥笑的对着我喊“锅铲、锅铲…”,有调皮的还在我头上摸,其实这个待遇对每个男同学都是一样的。在我的印象里,理发店的师傅们总是板着面孔,最多问一下要短点还是长的惯话外,几乎没有什么语言交流,就用他的大手把我的头摁来摁去,让你抬头低头歪头转头,你只能一一照办,任由摆布。要说最怕的是 “推子”“剪子”老是夹头发问题一直伴我长大,再疼也不敢言语,再就是理完后的发茬得几天扎着浑身不舒服。所以我最怕去理发,真是活受罪!
改革开放后,我上初中了,估计理发是很赚钱的行业,个体理发店多了起来,很多人都挤进来,手艺也是参差不齐。以后我就跟同学们一起到那去理发,这时我已经知道什么是“美”了,就一改过去的“锅铲”留成分头了。理发店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门口有标志性的三色旋转灯,也有了电动推子,有了简单的装修,装饰了透明的大玻璃,洗头再不用肥皂了,用的是专用的洗发粉,人工的扯拉纸板扇风换成了电扇,烫发大面积流行,走在街上满眼男女都是卷发。
到了九十年代,理发店装修华丽,再没有以前的老师傅了,走进理发店尽是些发色怪异、新潮的少男少女们帮你打理头发,再不用排队久等了,理发店都冠以某某“发型设计”、“美发中心”等等大名,洗头用的是各种品牌的洗发精、护发素,染发改叫焗油,卷发流行拉直了。
如今的县城,各种美发厅像雨后春笋般出现,上理发馆的不一定理发,洗面、浴足、按摩、保健、干洗等名目繁多。我再去理发的时候,递过去十元、五十元的,也不再用找零了。
是啊!40多年过去了,很多事物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追求时尚、最求美已经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很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各个时代在各种理发店渡过的时光,始终在我的记忆里散发着无限的遐想……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