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一个诱人的战略概念,它具有历史性内涵的目标定位,是重大思想理论结晶和升华。有人对它绝妙的分析为:“和”字拆开是“禾”和“口”,也就是说,老百姓能填饱肚子;“谐”字拆开是“言”和“皆”,也就是说,老百姓有言论自由,由此便可说说和谐。
时下,党中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高屋建瓴,不同于陶渊明时代的世外桃园,和谐不徐不忽,表明它充满自信,它是为推进建设“和谐世界”提供范例和经验,为发展中国和推进世界和平作出的宏伟主题。是一个大理念、大氛围、大目标。和谐不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和谐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心态。和谐不仅是社会的和谐,更应该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生的“自我”和谐。
说到和谐,有人打了这样比喻:年有春夏秋冬是和谐,月有阴晴圆缺是和谐,阳光灿烂是和谐,风雨雷电也是和谐。和谐仪态万芳,它细腻能与粗犷结合;它有“水性”的柔媚、活泼,随物赋形;和谐并非“四季如春”,一团和气,它先柔而后钢,正视矛盾,协调平衡,能坚持真理,修正斑痕,尽在解决问题;它栩栩如生,依山就势,层叠起伏,不是清一色;它色彩斑斓、无穷意趣把平和与宁静、书写在美仑美奂的图画中,用风、花、雪、月的诗情表达;和谐根蒂出风风雨雨,“求真务实”的实事求是精神,重实干,不争论,认准了“发展才是硬道理”,呈现出兼容并包的激情燃烧和活力四射。
其实“和谐”就是实实在在、自得其乐,就是“身体要健康,心理要健全”,人人在法律、制度、规章的框架内,按照自己能力大小,自由地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外在的自由”和“内心的自由”下,敢说、敢想、敢干,做到知足、感恩、达观的人生境界。
和谐的中心要义是“和”,“和”并不是排斥“不同”,相反将“不同”统一到“和”中才是和谐之要意。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中和”,就是让事物有一定的空间,容许它保持各自的差异性,容许有“不同”与“和而不同”。即辩证唯物主义学说“既有统一的意志,又有个人的心情舒畅”,这种差异的和谐才真有美。
社会主义制度下倡导的和谐。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和谐”本质属性,对应人们所称的“自然和则美,生命和则康,社会和则安,国家和则强”,即是党和政府工作的追求,也是人民大众对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望。
和谐社会重在建设,重在实干。和谐不会凭空而至,也坐等不来。和谐需要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各司其职,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要恪尽职守,具有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民道德。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快更好地迈向和谐。
“和谐社会”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历史进步的结论。和谐之风劲吹,每公民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有一份热,发一份光,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就会大大加快。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