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坝老街在毛坝新街的背后,任河流水绕它踹流而过,巍巍大泥山相应对岸,古朴而又沧桑的老街,见证着毛坝的发展与变化,对应着古老与现代的巨大差异,它伴我儿时玩耍的童年,它记载着许许多多的往事与岁月。
街道虽不长,但毛坝知县的衙门曾设在毛坝老街。街道长不足千米,宽不够4米,全是板壁架子房。地面铺的是石板,房子盖的是泥瓦,泥瓦和石板参差不齐。历史的延续,一代代仁人志士,虽已提官任爵、富走他乡、新建高楼别墅,但古老的板壁房仍保留完好。
喜爱安静休闲的老人在大城市不习惯,千方百计又要回到这里居住,老人占到了居住人口的70%。清晨,任河的水蒸气腾起,一道神秘的面纱挂在山腰上。老人在软绵绵的河滩上晨练,小孩在沙滩上追逐嬉戏,共享着人间天伦之乐…….
2010年7月18日,这个难忘的日子,这个惨重的日子。任河沿线普降大暴雨,河水暴涨,超过历史最高洪水线2米多,无情的洪涝,将曾是文人骚客写生基地的老街、伴我成长的古巷,侵袭、吞没!滔滔洪水中飘泊存续千年的屋梁、椽领。
当地党委政府组织广大干部奋力抢险,严防死守。在洪浪中不畏牺牲,转移群众,解救被困老人和群众达一千余人。灾民中无一人伤亡,创造了历史,续写了抗洪抢险新的篇章。
老街,是我最难忘记的历史。老街,是我最牵挂的地方。十七号的夜晚很长很长,焦躁与煎熬的鞭子抽打着我脆弱的心灵。不争气的电灯已熄灭,与厚厚黑云汇集成漆黑的环宇。
18日凌晨三点,书记带着我们打着手电筒到老街催足撤离,一个个熟睡的居民听到亲切而又急促的喊声,从睡梦中惊醒。书记说:请大家拿着自家贵重物品赶快撤离,河水暴涨,撤离地点在毛坝小学,中学和老政府。
撤离安排井然有序,责任到人,居民们安全撤离,天刚亮第一次洪水消退一米多,不少居民不听劝阻,撤出后又返回家中收拾被洪水冲乱了的东西,全体干部分兵把口,户户强行要求撤离,但还是有4户人家为了财产的损失准备轻生,第二次洪水瞬间到来,超出“7.13”的最高洪水线2.8米,4户人家将门反栓。
这时洪水已将一二楼淹没,施救十分困难,几名干部冒着生命危险从房顶上架着“天桥”攀爬过去,绕到房顶将几名被困群众从二楼窗户上用绳子吊下,再用汽车内胎浮送到安全地段安置。 “感谢党的好干部,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被困群众金士亮感激地说。在这次洪水灾害中,被困群众187户,763人在老街居住全部安全转移,无一人伤亡。
人们在惊喜中带有忧伤,含着悲痛的泪水,目视着洪涛中若隐若现的老街住房。雨稍稍小些河水慢慢退去,十九日晨领导安排我们查灾到户统计。老街已面目全非,架子房不在了,留下的是断壁残橼,留下的是乱作一团的领格与漂浮物。几座后期建筑的楼房门窗护扇破落歪曲。
二楼下,刻画着“7.18”被洪水冲刷的伤痕。街道无法通行,全是一米左右的泥浆和横七竖八的被洪水冲的房屋椽子和家具。居民们积攒多年的家产,熟住几辈子的老房,全在废墟中荡然无存。这里无法看到它的原貌,这里是一片废墟的小巷。
我们走一家,登记一家。有的流着泪,有的早已哭肿了眼皮,有的一言不语,有的诉说着不幸中的万幸,用了整整16个小时初步登记完受灾户,但,仍要说声对不起,可能还有疏漏的地方。
老街于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怀念老街,昔日的古色古香不复存在,老人小孩悠闲安逸的家园已失去。但,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镇党委政府以竹山精神为榜样,以干克难,与干群一道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在建设中采取四个一点:自筹一点,亲戚朋友帮一点,信用社代一点,国家补一点的思路搞重建。
老街虽然已冲毁,人们暂时接受不了这种现实,但冲不垮人民群众这颗重建家园的心,老街虽然冲垮,人们暂时接受不了这种现实,但,有党的关怀,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唐山的崛起,汶川的重建,无不为之看到希望的曙光,将在不长的时间内修建防洪堤坝,随之一个崭新的的老街河堤街在“7.18”老街冲毁不久诞生。
愿老街的父老乡亲,早日从洪涝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收回复杂心态的野马,全身心的投入到重建家园中,老街我爱你,老街人民我敬你,脑海中的老街我念你……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