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时间飞跃到2010年的春季,秦巴山区的湿雨与骄阳交替出现,形成骤冷骤热的气象,但春的讯息仍传遍了汉阴县辖的三山两川。桃花梨花樱桃花,李花杏花油菜花,难以尽数的山花扑面而来,合着那陕南特有的红椿翠柳与香槐修竹,扑满了美丽的月河两岸,在那百里绿海花丛中镶嵌着整齐漂亮的新区新镇新村,使公路铁路过往的乘车人分不清哪是城镇,哪是乡村。周末春游或借下乡公干之余的空闲,我总爱信步新修的村镇间,去观光欣赏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
经过县乡政府近几年的努力,农业新村建设已取得喜人的成效。山民迁移、人引工程、道路建设、产业发展已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从深山或旧危房迁来新村的村民在国家惠农政策的鼓励支持下,通过规模化农副业生产或参与集市贸易经营,大多数农民已过上了比城镇居民更为宽裕的生活,统一整洁的排排洋楼里有自来水、电路通讯等功能,有的还建有沼气液化气设施,每隔三五家便有一处摆放着体育锻炼器械和荡秋千的空场地,这些新居民除了不放弃农业生产外,还学城里人在家门前开超市或餐饮业,还有办幼儿园的,各户门前有葡萄架或竹柳相衬的花园,有西式情调的栅栏,屋后有垃圾处理池,有鸡鸭养殖舍或小水塘,置身其间,真有了沉醉于世外桃园的感受,仿佛这里才是真正的人间乐园。也许因久居县城的人受够了拥挤喧嚣的困扰,在观光了宁静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农村新居民区后,也曾闪过退休后要搬来新村居住生息的念想,只可惜如今要想迁户口到某个村上,那可比多少年前“农转非” 要难得多啊!所到之处的广阔农村正逐步实现村村通公路,户院通水泥路,在不知觉中农村告别了泥泞的痛苦,新建的村镇里户户都有轻骑,还有购买小车的,而城镇有些难以彻底改造的旧街道在大雨天里还淌着水,大多数居民也因无处停放而没想过要买车辆。在某些方面,乡村已明显优于城镇。
如此说来,城乡的差别明显在缩小,大凡有社会责任的人都会为今天的农民过上真正的幸福生活而感到高兴。欣慰之余,也注意到了新村里有一部分从山区迁来的农户对新村街上往来行人流露出冷漠警惕的目光,同时发现他们把农具与谷物大都堆在客厅里,摩托车也乱停乱放,无序的现象随处可见,由此觉得有些问题还应从组织角度去深层考虑,如怎样引导改变农民原有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家庭教育,环境卫生,心理健康等,让新村里的农民尽快转变为和谐新村社区居民,应是村级组织认真研究的新课题。
经与住户交心攀谈才究其原因:集中居住的农民大多来自深山区,早已习贯了分散的单家独户居住习惯,他们身上有很多传统而朴实的东西,生活起居,养老育小均有自己独立的门户意识,山区有句老话:邻居高筑墙,亲戚远来香。一部分人信奉老死不相往来,闭门不吃亏,单家独院互不影响,想大嗓门高声就高声,想在门前屋后动土谁也管不了,农禾家什随意随处堆放已成习惯,如今众姓百家三、五十户连街居住,墙连墙,院连院,抬头不见低头见,虽然谦和忍让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但久而久之,终会因各异的自由行为习惯甚或是一些鸡毛蒜皮的锁碎矛盾影响邻里关系,进而无利于新村和谐环境的形成,也会由此抑制农民积极向上的心态。而这一问题在城镇和平川老村大院却解决得很好,邻里间即使在已远去了的饥荒岁月里,也是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关系常有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
如果每一处新村都建立一个自治的社区委员会,规定相宜的文明公约,经常举办一些文明健康的娱乐活动,城镇相关单位再多一些电影、图书、演艺、科教服务农村新村新区的举措,我想,那些来自远山深沟里的农民会很快自觉规范成统一习惯的,只有把他们已有的传统美德与现代城镇的文明相结合,才会有利于摒弃陈习陋俗。在生产作业方面政府更要积极引导组建专业互助合作社,提倡公司加村民,工厂加农户,兴建一些农村商业网络,如农牧副产业基地、农业生产资料直营店、农副业加工、工业品连锁经营等。城镇乡村,应尽快实现互融共进,缩小差别,努力达到和谐统一。这些既是全社会的期待,更是农村城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