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出生在大山深处,童年的记忆是美好的。这种美好不是生活的充裕,而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儿,无法体会大人们的艰辛,也无力分担大人们的辛劳,无忧无虑的懵懂快乐着。
是农民的儿子,身份也就是农民。从童年到青少年,上学的时光我较为勤奋,成绩也还好,老师喜欢,小伙伴打打闹闹。每天早上起床,大人已经把饭做好,不用操心肚子饿。可吃食主要是包谷糊糊,而且比较稀,不是喜欢吃稀饭,而是很少的粮食要算计到春夏秋冬,到什么季节收获什么吃什么。每年青黄不接的春季,是生活最艰难的季节。只好经常挖野菜充饥,但那是大人们的主食,我们小孩子是偶尔吃一些,那就表明家里确实没粮食了,否则小孩子似乎理直气壮比大人吃好一些,大人也乐意让我们吃好的,还说孩子正长身体,大人饿点饭不要紧。
每天吃包谷稀糊,就有两大愿望,一是心里希望包谷糊搅稠些,可大人们不会听孩子的。我记得当时生产队的保管员家里糊糊搅的稠,社员们议论纷纷,说我们都没饭吃,他家顿顿吃那么稠的饭,肯定是把队上的粮食偷回去了。这是记忆中的插曲。我儿时第二个盼望就是麦黄的季节,特别期盼过端阳节、中秋节和春节,因为这三个时候能吃上馍,也是大人们最大方的时候,吃多少不限量,有时还有剩下的馍,第二顿烤着吃,有说不出的高兴了。
等到上中学填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都是农民很没面子,总搜罗着自己有没有亲戚在工厂,当然有当干部的亲戚更好。我也没什么事求他们,只是填表出现他们,我就有面子,世代是农民的家庭,不是也有不是农民的亲戚么,有什么事他们也能够帮忙,感到是很荣耀的事。于是,我就每次将不常来往的姨夫填上表,他是东风轮胎厂的工人,填是填了,我也没因此得到什么意外的好处,后来也就无所谓了,只是当时大家都是这种心理吧 。
上高中进了县城,农村娃子是被人瞧不起的,原因是我的父母是农民。城里有的人说,农村人不讲卫生,土里土气,而且特别能吃,又没有钱用,挑一担东西跑几十里上街卖,卖不了几毛钱。如果找媳妇,女方家长听说小伙子是农村的,第一反应是打退堂鼓,这种姻缘很难成就,婚姻讲究的是门当户对,这是我们这里的规矩,一直沿用到现在,当然好像有些淡化出身,主要是转向看人了。由于没钱,我上学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大人们手工缝制,样式就是电视剧骆驼祥子中的长工服,而人家城里娃子穿的是四个兜的制服。没钱买雨鞋,我下雨穿草鞋,一个老师的孩子,我的同学说,你这身打扮很滑稽,给你一首打油诗吧,“看你这身好穿戴,斗笠遮雨破草鞋,粗布衣裳绳结扣,疑似老农进校来”,说得我无地自容。可我是农民孩子我争气,听老师话,学习好,老师喜欢呀。后来,语文老师教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拿孔子的弟子艰苦求学来激励我们,我明白了要靠自己努力改变生活,心里增添了很多信心,拾回了做农民的自尊。
我们仔细一想,当时农民的确有很多素质不如城里人,人家说的和看法都是事实。农民们常年累月与泥土打交道,而且都是大集体生产队,任何人不能外出挣钱,否则就要被批斗。生产出的粮食首先要交公粮,保证城里居民吃粮,然后才能分给各户。养猪也要按国家定价先交统购,保证城里居民吃肉,然后才能杀猪自吃。买生活日用品,只有靠卖鸡蛋、卖菜、卖柴换一些零用钱。可这些东西很便宜,而工业品又很贵,农民只能节衣缩食了。
十八岁那年,我高中毕业了,由于当时有两门课没老师教,我虽然语数化较好,但是也无法弥补两门课的缺分,没考上学,结束了求学生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农村土地已经全面承包到户,政策也放宽了很多,允许农民外出挣钱。于是,我就很顺利地加入了打工队列。辗转好多城市,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我无意之中接受了城市的发展成果,习惯了城市生活。但那生我养我的大山仍让我魂牵梦莹,因为那儿有我的父母、有我的爷奶、更有挥之不去的童年记忆。我一有空就想回老家看看,看到家乡通了水泥路、安了电灯电视,还用上了自来水,我和乡亲们一样打心底高兴。我们村的小伙子小文还找了一个大城市的媳妇,城里人对我们的看法有了很大变化,当然这一切都是国家经常出政策,重视农民、扶持农民、宣传农村的结果。
我想,农民就是以农业为职业生活人群的统称。是否因为我上过高中,比我父母以上的长辈素质高一点,城里人没嫌弃我,还是因为我能为城市发展服务,城里人离不开我们这个群体,我好像说不清楚,可能是两者都有吧。总之,现在一个人到底是居民还是农民,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不是也有人从城里自愿到去住吗?因为他有钱,来去方便,乡下清静,空气好,能让人从喧嚣的尘世中落地,看看回归的感觉。
我骨子里永远是农民,因为我的世界观是在农村形成的。我赶上了好时光,比我的祖辈生活得快乐,心里也更加舒坦,我最希望农民群体都能这样快乐地生活。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