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回到老家,在整理一堆杂物时,无意中发现了一本已沾满灰尘、鼠咬虫蛀、残缺不全的80年代初我大哥时任生产队会计时的现金记帐本,我粗略翻看了一下记帐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村民小组各项开支情况。出生于70年代初的我,亲历了农村人民公社和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过程。缱绻深思,勾起了我对往事的深深回忆。
一
有次脱粒小麦时,生产队里有人捉住了一只老鼠,有些人便别出心裁地跑到我家(我家正住在生产队保管室的对面),用照明用的煤油把老鼠浇了个透,煤油在那时叫“洋油”,接近1元钱1斤。老鼠被一团熊熊大火吞没了,但求生的欲望仍挣扎着朝前跑去,在离高高的麦草堆咫尺之处被活活烧死了。如果可恶的硕鼠再多跑几步,一场火灾就在所难免了。大人们乐了,孩子们也笑了。我心里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那时集体穷,群众家里更穷,家里每次买煤油时,都是我上学时提着油瓶,放学时到村外供销社去购买。穿戴时髦、珠光宝器的女售货员很有些鄙夷我这样连电灯也用不上、条件差的家庭的小学生。每当夜里我在煤油灯下做作业时间稍长,母亲就赶紧催我快点上床睡觉,并且唠叨过不停,总担心用多了煤油。在煤油灯下时间长了,鼻孔也熏黑了,不通电之苦一直伴随着我渡过了小学和初中时光。
二
儿时最喜欢去看电影。经济条件好的村庄,每到农闲、节庆、庆贺丰收和大户人间的喜事等时节,都要请来电影放映队放映露天电影来助兴。幼时,打听到哪里将要放电影,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与小伙伴们夜里宁愿跑几里山路,翻山越岭也要去看场电影。比较熟悉的影片如《大渡河》、《铁道游击队》、《新方世玉》等一些影片,就是在很小的时候便看过了,至今脑海中对故事情节、人物、场面等记得特别牢。印象最深的是放映的描写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时的影片,银幕上毛主席平静地睡着了,身上盖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整个场面显得肃穆、凝重、悲痛。有时也到小学校操场上去看玩杂技、耍魔术的。表演者口吞剧木屑,吞完了,便从嘴里沤出又长又艳的带子,总也取不完;玩杂技的走在又细又长的钢丝上……表演者的演技出众,令人不知所云、目噔口呆,从而赢来了阵阵喝彩声,给很偏僻、精神文化生活单调、缺吃少穿的小山村带来了欢乐和笑声。但更多的时候,母亲担心我起不了早床,影响了第二天的学习,总是百般阻挠我夜里外出,严厉要求我呆在家里,无形中多了些遗憾、增加了些许惆怅。
三
八十年代初,村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单调,电视都看不上,群众劳作之余,不是三三两两地围在一起赌博、酗酒,就是村里时常发生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等违法犯罪现象。有文化、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可谓凤毛麟角了。正在上学、思想开明的几个小伙伴便聚在一起,分析我们村子落后、贫穷、荒凉的深层次原因,都英雄所见略同,那就是教育跟不上,不尊师不重教。破破烂烂的村小学,摇摇欲坠,入学率低,辍学率高,农民文盲、半文盲占了很大比例。怎么来解决这一问题呢?要是能有一间象样的图书馆该多好啊!有了这样的图书阅览室,劳作、辛苦了一天的农民,空闲时、夜里就可以到这里来学文化、看看书、读读报,增长才华,增强脱贫致富的本领。我们一个比一个发言踊跃,一个比一个主意、办法出的多、点子多。明明说把他家新建的大瓦房腾出一间作为活动场所,林林说让是木匠的爸爸给做上书架、书柜和桌椅凳子;小波说我们都把家里现有的书籍、报刊、杂志、小人书捐出来,集中到图书馆里;燕燕说我们把平时省吃俭用的零花钱拿出来,再多方面争取资金,去县城新华书店购置一些农业实用科技方面的书籍吧;兵兵说我们把图书馆建起后,一方面为村里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还可适当进行有偿服务,合理收费,“以书养书”,把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现在回想起来,小小年纪便有如此想法,真可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我们筹建图书馆的计划很周密、前景很好,令人鼓舞、令人振奋,但总是阴差阳错,特别是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尤其是村上群众思想的禁锢和世俗的磕绊,计划很快就落空了。当初是如此的踌躇满志,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这是我品尝到的最令人刻骨铭心的失败!
光阴似箭、时光飞逝,许多的童年趣事,带给了我憧憬和希望,品尝了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我步入社会提供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今,为这仍显贫脊、荒蛮的家乡做一点有益的事情,将是我最大的最真切的愿望。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