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宁陕县旬宝猪苓专业合作社社长汪顶宗
汪顶宗,197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 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过乡(镇)长、书记、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时任宁陕县旬宝猪苓专业合作社社长。由于他在猪苓人工栽培技术方面的独特建树,被当地群众称为猪苓栽培的“土专家”。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林业政策调整,实施天然林禁伐,以林业生产为主导产业的旬阳坝镇告别了昔日繁华,农民群众顿时失去了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人均纯收入由2400多元锐减至1200多元。“今后靠什么来发展?”时任旬阳坝镇人大主席团主席的汪顶宗苦苦思考着这个问题。此时,当地有很多挖药材的农民在山上挖猪苓卖,价格很好且销路比较稳定。旬阳坝镇是猪苓的适生区,种源基础好,发展猪苓栽培大有可为,汪顶宗在猪苓身上看到了群众发家致富的希望。1998年,好学的他一边听专家讲座,一边向老挖药人了解猪苓生长环境,多方搜集相关资料,为日后猪苓引种和人工栽培做着准备。1999年夏天,他从挖药农民那里买来野生猪苓,在自家平房上试种,同时动员大寺沟村民张朝军试种,结果栽培的猪苓都长势良好,试种基本获得成功。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汪顶宗以工资作抵押向银行贷款,在大寺沟村建了两个猪苓种植试验示范点,推广猪苓栽培技术,发展猪苓产业。试种的农户不久就尝到了猪苓种植带来的甜头,这让其他农户动了心。他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宣传猪苓栽培,动员农户到基地考察,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掌握的半野生栽培技术传授给农户。
猪苓的收获期一般在3年左右,反正要管护,能不能在猪苓窝上面种植其他经济作物?他在林下进行各种对比试验,致力于猪苓栽培技术的创新。从2005年开始,他先后摸索出了立体化栽培和伴生栽培新技术,确立了猪苓、百合、秦党立体混合种植,提供伴生菌既能增加单位面积的产量,又能提高中药材的品质。
汪顶宗从一些年长的挖药人那里了解到,原先是锯末多的地方,野生猪苓产量特别高。学过农学的他还发现,当地群众发展袋料食用菌生产,香菇采收结束后,袋料筒就全部废弃掉了。“食用菌袋料筒是用锯末配的,栽猪苓时把它放到旁边,相当于提前给密环菌提供营养,这样就能加快猪苓的生长。用增加营养的办法试种对比,增产比较明显。”汪顶宗的创新使其变废为宝。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他成了旬阳坝镇乃至全县的猪苓栽培“专家”,掌握了全套的规范性的猪苓半野生栽培技术,在专家的指导下参照猪苓GAP栽培技术编写了《猪苓半野生规范种植技术要点》,作为技术资料发放到每个种植户的手中,因此全镇猪苓种植的产量和质量逐年提高。
“猪苓栽是栽成了,猪苓也长了,但与野生相比个头较小,产量难以提高。”这是长久困扰汪顶宗的一个难题。猪苓繁殖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目前人工栽培采用的是半野生栽培技术,就是将野生一窝中的小猪苓采挖后进行种植即无性繁殖法。无性繁殖经过数代遗传,致使猪苓的种性退化,栽培周期长,产量下降,商品价值降低。猪苓有性繁殖就是利用猪苓种(孢子)进行种植。猪苓有性繁殖有三大优势:一是提供大量的种源,减少野生猪苓资源采挖,有利于物种的保护;二是有效解决种性退化问题,提高猪苓产量和品质;三是培育大量猪苓菌(猪苓菌美味可口是蘑菇中的佼佼者),形成新的产业。
从1999年试种猪苓开始,汪顶宗就关注猪苓的有性繁殖技术研究。此时许多专家同样关注探究猪苓有性繁殖技术,至今没人突破。汪顶宗用自己从专家那里学到的一些零散的猪苓有性繁殖知识和操作规程,开始搞起猪苓有性繁殖试验。对他搞猪苓有性繁殖很多人不理解,说专家教授多年研究都没成功,一个镇干部怎么能搞成。但是他仍坚持走访老挖药人,到林子里搞调查,了解野生猪苓以及猪苓菌的生长环境。即使是2005年患直肠癌动了手术,执著的汪顶宗一直没有放弃他的猪苓有性繁殖研究和实验。今年,世界自然保护基金会把猪苓有性繁殖项目列为长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内传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经营项目之陕西省宁陕县旬阳坝镇大茨沟村示范项目进行支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两位从事猪苓和菌类研究的教授同意给予他技术支持。这些都让汪顶宗对猪苓有性繁殖的研究试验更加充满信心。他高兴地说:“自己有这个兴趣,以前也做了不少工作,即便猪苓有性繁殖的实验不能完全成功,也要给后人打下一个很好的科研基础”。
汪顶宗,通过自身不懈努力使自己从一名普通乡镇干部成功转变为猪苓人工栽培的行家里手、群众心目中的“土专家”,自他从1999年在旬阳坝镇引种1000窝猪苓开始,通过他的不懈努力,截止2009年底旬阳坝镇已发展栽培猪苓10万窝,仅猪苓一项旬阳坝农民人均就增收1900余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6.4%。汪顶宗用实际行动抒写着自己对农业科技的执着追求。从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基本过程:一是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确定一个合理奋斗目标;二是开展细致调查研究,搜集相关信息,进行必要的知识储备;三是进行大量科学试验,不断修正和深化对所研究事物的认识;四是善于思考和勤于总结,摸索所研究事物规律;五是持之以恒的工作态度,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宁陕政府网宁陕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