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江必勤《铁炉坝,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文章,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
我的童年是随父母从外地来宁陕工作在铁炉坝渡过的,时间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整整十年。懵懂时期,由于没有走出方园两里地,不知外面世界有多精彩,总感觉铁炉坝是一个好的地方。池河两岸石头垒砌的、十几米高的河堤护着两岸一两百亩的农田(河堤垒砌的石头,大一点的是现代人用人力无论如何是抬不起来、垒砌不上去的,现在仍然发挥着作用),冬春油菜遍绿,夏天稻花飘香荷花摇曳,八月,田家大院中两棵三人牵手才能合抱的、高大的桂花树金花飘香,一年四季河里鱼儿肥美,十来斤的大鲤鱼,近一米长的牛尾巴(可能是鲶鱼吧),四、五十斤的娃娃鱼经常被大人们捞起,但人们从不吃娃娃鱼,给了猪们享用。当地的居民多被称为江南人,说话口音是江南壳(音)子,吃饭念(qi)饭,请坐念请(cuo),你来了叫(ke去声)来了。后来才知道他们的祖先是安徽人,很早以前从江南一带迁徙而来,定居在此,然后垒堤垦田、筑坝引水、建街筑院、繁衍生息。
铁炉坝是宁陕最古老的一个地方。由于工作缘固,我也走遍了宁陕山山水水、沟沟梁梁,比较起来,铁炉坝最为古老。铁炉坝一河两岸分河北、河南两个街道,历史上,河北这一片最为繁华,靠山根的高处座落着有几百年历史、庄园式的徽派建筑---田家江南民居大院。田家大院是五处既独立又相通的套院,每院房屋几十间,关闩相邻院子之间的门,你不能来我不能往。每个大院有天井、大厅、戏台、主房、厢房,天井中央还有用石板拼做的、象量粮食的长斗型花坛,高有一米五。田家大院,远看白墙灰瓦、马头墙高高上翘,近看雕梁画栋、四棱型长石条做台阶、平整光滑的石板铺就院子的天井地面。门窗上、墙壁上、阁楼上画着或雕刻着穿戴古人衣冠服饰的人物及花鸟、动物,栩栩如生。每一处院子都有一个大门,门两边安放有雕刻兽型图案的石头门墩,门墩被时间磨的光鉴照人,漆漆的大门又宽又大又高,好不威严,门头上都有一个长3×1米左右的漆漆的、雕刻有遒劲大字的匾额,匾额上的题字应该是这一处大院的名字,整个庄园给人一种古朴典雅、气势恢宏的感觉,正如同江老先生所绘的建筑效果图那样。
铁炉坝还是革命老区,红色氛围浓重。就在田家大院的白墙上,到处都有红军当时用毛笔书写的“打倒蒋介石”、“实行土地革命”、“实行三民主义”“实行统一抗战”等内容的标语。毛笔字漂亮,字体为繁体,都为竖排从右至左,标语字数少则十几个字,多则一两百字,这足以证明当时红二十五军中原突围西进在宁陕闹革命的历史情景。遗憾的是,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毁坏了匾额、铲掉了人物、花鸟、动物图案,后来乡政府、学校的新建又将写有红军标语的墙体推倒,红军标语荡然无存,现在只留下了做卫生院的一处院子,可以想见田家大院的气势。
铁炉坝田家大院是活人生活的地方,而后山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老坟山的鬼城,不为初到者知晓。椅子型的山上,三层梯田样、台阶式环型建有一百多座坟墓。我不是说墓地森严恐怖,而是要说墓建的的不同凡响。座座坟墓高大,墓前有碑,碑头上有雕刻的龙凤图案的坟头,碑两边是刻有书法样字体的对联式石柱,坟前都有叫做拜台的台面,这都不奇,而最称奇的是座座坟墓前的碑石石料。刮去石料上历史的烟尘,显示的是白色、细致的石材,当地老人竟然说这石头是汉白玉大理石!铁炉坝是汉江上游的一个支流—池河中段的一个地方,当地绝无汉白玉样的石头,此地过去不通公路,搬运物品靠人肩挑背扛行走的是羊肠山路,这用在坟墓上沉重的汉白玉样的石料从何而来,不得而知。
铁炉坝是有些历史人文气息的地方,过去是宁陕的好地方。田家大院被人们无知的毁坏,湮没在了历史长河,真有些可惜。
宁陕政府网宁陕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