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农村、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乡差别逐步缩小。新农村,新变化,新气象,不仅使城里娃对过去的事毫不知情,就连生长在乡村地道的农村娃也了知甚少,现把童年时代看到的,至今难以忘却的几件事写出来,供大家分享。 赶河。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交通十分不便,地方道路微乎其微,出行凭走路,东西靠人背。客观现实的存在,严重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勤劳勇敢的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发明了“赶河”这一有效方式。“赶河”就是人们事先把从山上砍伐的圆木、方板,堆放在河道两旁较高处,待天气变化,河水涨潮时,把圆木或方板推向河里,由其自然漂流。赶河人脚穿草鞋,手拿一把铁制形如老鹰嘴状,用长竹竿固定的“抓子”。漂流中若圆木、方板被乱石卡住了,赶河人就会站在大石包上,用“抓子”将其疏通。到了目的地,赶河人及时将流放在前头的圆木、方板因势而阻拦,防止被水冲走,待后面的流放物汇集后,集中人力迅速拖向岸边,运往木材收购站。
狩号。
狩号也就是狩猎。那时,土地脊薄,产量低,一年收成填不饱肚子,于是农村出现开荒热。把地势较为平缓,长有树木的森林砍掉,太阳晒干后,用火将树枝焚烧成灰,然后镢挖成地撒上包谷。一般情况相对边远,有的甚至在林木的包围之中,从包谷挂须开始,不时有狗熊(黑子)和野猪等号老来糟蹋庄稼。白天少之,晚上甚多。为防止号老糟蹋庄稼,老百姓在荒地四周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搭起了号棚。号棚是用大小木棒和茅草搭建而成的,形似人字状,能蔽风遮雨,里面支有床铺。晚上老百姓打上火把或手电,走进各自的号棚,点然柴火以壮胆子和取暖,夜间有无野兽“偷袭”,狩猎人都会按时起来,站在号棚门口,一边撒尿一边对着山谷吆喝几声,不时还会传来木鱼梆梆的敲打声,以此吓唬号老。直到庄稼成熟归仓,狩号人才能下山回家,同家人共享其乐。
吃泡汤。
吃泡汤也叫吃转转席,是过去农村广为流传的一种风俗习惯。它大多发生在腊月,那时农村条件艰苦,但群众都有养猪的风气,一能增加收入,二能屠宰食用,改善生活,三是实惠。进入腊月,天气逐渐变冷,这时就有人家开始杀猪。杀猪时主人早早起来烧水,等候“匠人”,待帮忙人到齐,按照“匠人”指挥将猪从猪圈里拖到院坝,撂倒到案子上,杀猪匠开始递刀,鲜血从猪的脖子涌出,几分钟后,猪就一动不动了。“匠人”和帮忙的一齐上阵,一会儿,猪就被汤的干干净净。 饭做好了,就像过年一样,主家逐个将附近的邻居和亲朋好友请到家里做客,吃肉饮酒,划拳行令,热闹非凡,其场面不亚于过大年。以此类推,直到猪杀完为止。
宁陕政府网宁陕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