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定成先生的书法展在英国利物浦博物馆举行。开展当天,来宾踊跃,盛况可观。大批对中国文化颇有兴趣的英国民众,扶老携幼,有的全家出动来参观,有的是从附近的城市赶来的。站在一幅幅书法作品前面仔细端详的民众,试图探寻这东方神秘艺术的奥妙。一些家庭举家前来参观,父母面对展品,给孩子仔细解释中国字的构造,讲解中国文化的特点,并积极要求在王定成先生的指导下练习写中国字。有的五六岁的孩子们饶有兴味地浏览这满大厅的中国书法,相互交流着自己喜欢的作品,猜测着书作的内容。更有很多英国朋友自己现场拿起毛笔、情不自禁地临写中国毛笔字,要求王定成先生将其全家的英文名和中文名用书法写下来、还要求用印,打算带回家装裱、挂起来、永久保存。
利物浦华侨社团也来助阵。他们中很多都是颇有成就的华人精英,其中有侨界领袖、医生、学者、专家、教授等。他们不仅热情参观、当场挥毫泼墨、切磋书艺,而且利用自己的英语优势,向来宾们义务讲解展品的书体、解释内容含义,操起笔来也为观众写字助兴,使现场的气氛不断出现高潮。
我是一位居住在英国的华人,祖籍陕西大荔县。有幸受英国利物浦华人社区活动家廖先生的邀请,也參加了他组织的这次传统中国文化沙龙,与来英访问的当今中国书法大家王定成先生面叙。大家漫谈我华夏千年书法史,了解王先生的学书艰辛路,收益多多,令人难忘!特别于我而言,更是感慨万分,因为王先生也是陕西人,乡党见乡党,两眼泪汪汪。看着王先生隽秀脱俗的各类书法作品,我似乎看到了久违了的三秦大地父老乡亲们饱经沧桑的面庞,也朦胧中走进了我陕西家乡黄土地的沟沟壑壑。
众人琢磨着如何能为王先生的这幅作品起个合适的书法体名,叫“王体”吧,太俗!也不足以表达此书法体的奇特美感。有位长者认为这个体很像英国常见的百年橡树的树干,凸凹不平的笔划,刻写的是历史的苍痕。可是,当我审视这幅字帖时,我的脑海涌现出多种不同的景象:它是百年的古藤,有云龙翻腾之势;它是千年古柏的身躯,透着历史的沧桑;她是斑斓的湘妃竹,呈现出气节与深情;她是红烛燃烧滚下的嗞嗞蜡泪珠,吟唱着黄土地上悠长的秦音,我的思路紊乱了,我不知道它究竟是啥!忽倏间,我想到了我三秦大地上的一座帝王大陵,想到了那个谁敢说没有字的无字碑!也许王先生憨厚的摇头已经明确告诉了我们这幅奇特字体的体名,那就是“无言体”。无言胜有言,留于后人作评说!
我是学医的出身,不懂如何用书法专业词汇来表述书法大家王定成先生作品的美感,只能以门外汉的直觉,以童言无忌的涂鸦,真实地呈现出王先生作品在我心里激起的涟漪。作为旅居英伦的老陕乡党,我衷心期盼王定成先生宝刀不老,笔锋依旧,在万紫千红的华夏书法艺苑中再创辉煌!
(来源《安康日报》201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