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斌作)
洛河,是一条古老而又神奇的大河。由左罗河、铜钱河、东河、西河、清水河、小南河、水田河等很多的支流汇聚而成。不通公路的时候,这条河就是一条重要的交通线路,后山人就是靠这条河把山里的特产运出去,把外面的洋货运进来。清朝著名画家甘棠就是喝着这条河里的水长大的,清朝翰林学士李联芳,也是通过这条河里的水走出了大山的。
《淮南子》中记载,伏羲氏的女儿名宓妃,是绝美仙女,玉皇大帝故封其为洛神。洛神于河伯一见钟情,结为莲理,婚后,两人情感不和,心猿意马,在这里溺水而亡。为纪念这位美貌仙女在这里转世化身,故而,人们将这条河命之为洛河。历经千朝万代,延用至今。
凡有河水的地方,就是人类最早生存的地方,故而称之为母亲河,洛河也不例外。纷繁热闹的渡般口,雄伟壮观的古牌楼,梵音回荡的白云寺,名门旺族的詹氏祠堂,巍然耸立的莲花塔,玲珑别致的花戏楼……;这里,一时成了水衢重镇,曾经引来了中外名流在这里寻找历史文明踪迹,文治武功,名臣大将,留下的美好传说家喻户晓,千古传颂。幕幕如烟的往事,透过历史的尘埃,仍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去追寻,让我们去思考,让我们去探求……这次,平利文联组织的采风活动,就透出了这些应该解开而没有解开的历史迷团,舒展了我们的想象翅膀,穿越历史的时空,大洛河的山山水水找到一些我们应该找到的东西。走进洛河,走进甘棠曾经走过的路,走进甘棠曾经画卷中的山山水水,得到的是心灵上的抚慰和情感上的收获。是我们的真诚所至,在这里我们才有幸一睹存入洛河的稀世之宝____甘棠曾经用的印章。
这枚田黄石印章,长、宽各4.5厘米,高9.5厘米,重518克。通体呈黄褐色,四周和顶部浮镌刻着精美的荷花白鹭图,荷叶疏密有致,或平伸,或翻卷,水草摇曳动姿,随风摇曳,白鹭嬉戏俏皮,飘逸而灵动。于方寸之间,清晰活沷,足显造物之神韵,栩栩欲生,呼之欲出,印章主人以莲花自喻,情趣雅量高致。印面为古朴典雅的朱文篆字,印文释义为:“宪者室主人甫印”,字体工整隽秀,章法气势稳健,法度严谨,统篇神韵通畅,刀功精湛考究,包浆厚重,饱满透润,印文字面整洁光滑。一看便知,这是一枚久经使用过的老印章,是主人书房赏玩的心爱之物。
洛河印章的渊源。先看这枚玉印章的印文:“宪者室主人甫印”,所谓“宪者”,应当是在朝当权的官员一类使用的印。所谓“宪”,即法令:宪章,宪令,宪兵;或指“宪法”:制宪。立宪。“宪者室”那就是当有一定专权人员的所居的地方,很显然,“宪者室主人”,那就是当时朝专事制宪立宪或是从事权威鉴定机构的官员使用的印。在专权制度非常森严的封建社会,是非常强调功名或者身份的,非官方授予而不敢自称“宪者”的。况且,一般文人在制印用字用词上是颇有讲究的,以此可以推断, 这应该是一枚高层方文人书室里使用的玉印,是不可置疑的。其二:田黄石仅湖建省寿山镇的寿山溪边的田坑里才有少量石源,既使在清朝的时候,想得到一块田黄石,那也是很不容易的事。素有“黄金万两易得,田黄一颗难求”, 更有“一寸田黄一寸金”之说。田黄石属寿山石中的上品,存量稀少,被称为“软宝石”。全世界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唯一一处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坑中有少量石料。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产生在田里,故称田黄石。其材质温润凝腻,色泽亮黄,成为皇家用品。田黄玉的谐音和寓意又与皇家意志相关,“田”者,谐音“甜”,意为粮田,是富有的象征;“黄”为“皇”,代表皇家气派;“玉”者“御’”也,更是皇帝的专用词汇。故而,“田黄石”则代表皇家品位,风雅之气,成为明清各朝贡品献入皇宫或落入达官贵人之手,再被雕刻成御玺皇室用印及高端典藏印章。作为“石中之王”的田黄石,历来价格不菲。文人学士都认为收藏或使用田黄章,都以拥有田黄印章为至珍,比珠宝、翡翠、象牙更高雅和有品位。从这枚印章的印文和材质来看,在洛河惊现田黄印章,非甘棠和李联芳两人所用莫属。
洛河,是一条有灵性的河。甘棠的母亲叫詹惠兰,1820年生于住洛河三坪詹家院子,是詹氏大族的贤善女子。1840年春季嫁入砖坪,也就是现在岚皋的梦石岭乡甘家。1842年天旱成灾,众人盼雨心切,詹氏喜添贵子,正巧,天降大雨,故将其子起名甘大霖。大霖从小聪明好学,记力超群。六岁送入乡里私熟,在私熟里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常常得到私熟先生的夸奖。甘大霖幼年丧父,九岁时母亲病逝。其母死后,其舅詹惠堂将甘大霖领至洛河收养,随大人一起上坡放牛砍柴。劳作之余,凡见花鸟鱼虫,山川河流,总要息心观察,并不是折树枝于地比画,所画之物,惟妙惟肖。其舅詹惠堂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时而请来画师指点,有所见长。十五岁那年,詹惠堂让甘大霖开始跟着建筑工程队从师学习土木营造,也就是现在的砌砖摚墙之类的工作,学徒三年,18岁出师返回岚皋老家,又拜当地画师王忍心泰为师学画。画师的教导,即学即通,概能会其所意,领其所神,画其所骨,得其精髓,其画技日所见长,技艺非凡,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光绪元年(1875年),时任清朝翰林学士(官至二品)的李联芳告假回洛河老家修祠堂,请来当地的名匠高人参入施工,甘大霖既学过泥水匠,又从师过画师,当然是少不了他的。不到一年的时间,祠堂很快竣工了,室内外装饰装修一应齐备。一天,正当李联芳与众工匠们验收之余,只见一方山墙上有些细小污渍,不尽美观,甘大霖灵机一动说:“可在此添画,既缀其景,又掩其渍,两会齐美也”。李联芳一听,觉得很有道理,随即应允一试。甘大霖就用靛青化水,顺着渍印的痕迹,挥毫如行云流水,描鳞点睛,须臾即成,一幅青龙出水图便跃然于墙上。李联芳看着形态灵动逼真,腾云欲飞的青龙画作,连连称道:“真乃神笔也!,真乃神笔也!!”一时博得乡邻四里的交口称赞。此后,凡李联芳所到之处,对老家洛河那位年轻艺高的甘大霖总是大加举荐,甘大霖的画技的高超,加之和翰林学士李联芳的举荐,使之逐渐成为当时最有名气的画家。从此,甘大霖则一炮打红,声名远扬。被邀请至兴安(今安康)、西安等地作画,以书画润笔为生,深得画坛之推崇。传说,他在西安南院门外,也就是现在的南门书画院,画了一幅墨竹图,挂在墙上,惹得雀鸟误以为真,欲落竹枝,则把画纸抓破,其画几可乱真,活灵活现,其画艺名噪长安,声震京城,求其字画者络绎不绝。光绪十一年(1885),新任陕西巡抚鹿传霖听说甘大霖画艺超群,便请甘其为他画像,画成之后,一边对着镜子看,一边看着甘大霖的画说,“此画象恐摄影也不能胜过也”。巡府大人对甘大霜的为自已所绘肖像,形神兼备,十分满意,遂命差人,重金酬谢,而甘大霖则固辞不受。鹿巡府见甘大霖德艺双馨,仁义大度,便与甘大霖结为至交,设宴款待,并馈赠田黄印石一枚,以兹留念。酒过三巡,谈论间,甘大霖提起自已的名字与巡府大人鹿传霖名讳相同,为尊者讳,便主动改为甘棠,意为很清白的梨花,从此,才正式有了甘棠这个名字。甘棠拿到巡府大人的赠印,更显得弥足珍贵,因其印文的权重,寓意深远,不可草率使用,只得作为传世之物,暂惠存于洛河舅父家中。洛河詹家在文革时期多次被抄,这枚印章也随之流入社会不知去向。这次采风去洛河丰坝,有幸听得当地老者讲述的甘棠轶事,有幸见得这枚印章,也算石缘和文缘的巧合,也是一个历史的巧合。
区区一印,流传千古,凝结了一个时代的绘画艺术,雕刻了一个时代文化内涵,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无论历经多少风霜雪雨,走过多少崎岖坎坷,其厚重的文化内涵是改变不了的,艺术的份量也是改变不了的。洛河的水仍然在不停的流淌,洛河的山仍然是那样的深沉,一块石头成为永恒的记忆,从古至今让很多的人追梦般地去思索,去联想……甘棠成为这条河的骄傲,甘棠成为洛河人的骄傲,成为平利的一张文化名片,都可以通过他留下的画作和这枚印章找到答案。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