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网友邓小鹏“小城桥缘”使我想起了发生在东安桥的几件事。
一九七○年秋,关口中学的毕业生在参加完修筑红星电站水坝后,响应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号召,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他们在参加红星电站水坝竣工典礼时,每个人都身背行装,准备开完会直接奔赴广大农村。当时会场设在现在关口滨河公园景观水车处。为了将这一事件记录下来,我用农林局那时唯一的德国产“蔡氏120”照相机照了几张相,由于环境限制,总觉得画面有些杂乱,构图不够美观。当我得知他们的目的地是贾营时,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美丽的东河石拱桥(由于行洪需要,现已拆除,改建为现在的东河东安桥),便急忙赶到桥上游的河坝中。大约等了二十分钟,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小伙子举着红旗、背着行李从左侧进入画面,后面的男女同学也陆续进入镜头,我本想多照几张,但那时的照相机照一张要卷一次片,时间来不及,只能照一张,于是等到举着红旗的人快要走出画面时才按下快门。当时的底片已找不到,留下的照片质量也不好,本来不想拿出来供网友观看,但毕竟它记录了那断宁陕的历史。
时间已过去近四十年,当时的知识青年也年近六旬,到了儿女事业有成,孙儿绕膝的年龄。他们是不幸的一代,十岁左右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三年困难,人比黄花瘦。中学时期,知识分子被列入另册,与地、富、反、怀、右、叛徒、特务、反动派同属一类,称为臭老九,老师且不能自保,学生怎么能上课。等到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待兴,社会容不下十年成长起来的年青人,只有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等到回城,由于知识欠缺,工作总感到力不从心,限制了个人发展;他们又是幸福的一代,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可以过上一个幸福的晚年,我衷心的祝福他们。
今年夏天回宁陕小住,我又在原来的地方用数码相机拍了一张照片,可以看到环境更美了,只是桥头那棵麻柳树和我一样,已现苍老。 宁陕政府网宁陕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