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近二十年了,我第一次真正提起笔去写农校的生活,回顾那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从文革中苏醒过来的年代,一个充满活力又充满矛盾的年代。有时候我不禁潸然泪下,为我们曾经拥有的仓促而纠结的青春,为那一个永远消失的美丽校园。 每一个农校的毕业生,一定对于那段岁月刻骨铭心。我们在茫然无知中走进校园,带着中考之后的兴奋与期待,开始接触到全新的世界。对于信息发达,院校遍布的今天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时,一个山里面的孩子走进校园,农校的一切,无疑像万花筒一样的令人眼花缭乱。 记得第一天报名,我们挤在教学楼的大厅里,我第一次看到用瓷砖拼成的大型山水画,内心发出的惊叹,几乎是掷地有声。一名女生,报名的时候还抱着一个大花枕头。 一名男生,头发满是小卷,也让我惊叹。 农校在当时三个中专学校里面,无疑是条件最优越的。拥有最大的操场,最大的农场, 最雄厚的资金。一开学,学校就组织我们去香溪洞旅游,班主任跑前跑后为我们拍照,为我们讲解百步梯的来历,香溪洞在我们眼里,成了一个恍若天宫的地方。 我们只学一年的文化课,高中的数学一年学完,第一次考试,班上一半人都挂了科。我们曾经是初中时学习最好的学生,却在微积分定积分面前一筹莫展。还记得数学老师是学校的教务主任,矮胖严厉,一名男生上课看《李自成》,被他没收,这名男生就一直补考到毕业。最漂亮的女老师是化学老师,鹅蛋脸,皮肤白皙,身材窈窕,秋天穿一件桔黄色的风衣,丝巾飘坠在胸前,全班男生和女生都为之倾倒。语文老师讲起文言文就像灵魂出窍,慷慨愤激得让人发笑。政治老师似乎毕业没多久,尤记得他头发乌黑,上课还有些羞涩。 我们常在走廊上看到一名身材高大的男老师,穿驼色风衣,戴茶色眼睛,指间夹着一支粗雪茄,默默依着栏杆抽烟,那模样,像极了上海滩中的许文强。
农校的老师,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轻松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 也许是因为专业繁多,也许是常与大自然打交道,农校的老师思想更为开明。我们不断参加各种活动,文艺联欢会,野炊,郊游,舞会,男生四处去打篮球,顺便打架。女生打排球,看电影。 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学生科。记得有一次的联欢会上,学生科几个老师排练了一出《白毛女》,唱腔高亢,让我们觉得既新鲜又好玩,那天过后,男生就经常在走廊上喊叫,喜儿,来,让爹给你扎上红头绳。 学生科一名老师被我们取名为原子弹,有一次他巡查到我们班,大讲国际形势,无意间讲到了原子弹的爆炸,全班都笑岔了气。而学生科长只要一到楼道口,所有宿舍都赶快通报消息,尤其是有一段时间,女生宿舍流行做生意,我们批发了一些面包和方便面放在宿舍门口卖,只要他一来,所有人都齐心协力藏起商品。那次做生意的结果是每个人赚到了一毛三分钱。 但学生科的老师也未必是真的严厉罢?我们翻围墙去跳舞,去滑冰,去看电影,挖空心思做出一些违反规定的事情。老师们却并没有给予我们道德的谴责,他们只是想尽办法让我们更多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有一名老师组织了香溪文学社,我们得以在报纸上发表文章,参加了瀛湖旅游笔会,几个安康有名的作家,还带着我们去县河边朗诵诗歌。在那样的环境中,诗歌无疑会激起青年人心里无尽的热情,我后来所具备的一点文学细胞,不能不说是文学社的功劳。 我们的班主任,是一个思想前卫的老师,他给我们讲八九年的学潮,朗读他的诗歌,还让每个同学都写一篇文章,汇编成一本班级文集。在他屋里,我们第一次听到外国音乐,第一次知道门德尔松和莫扎特。
现在想来,农校的教学方式是真正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微生物老师被我们取名为“蓝细菌”,他带我们去参观菌场,让我们观察无土繁殖;植物老师带我们去山上采集标本,制作标本;育种老师则会带我们去玉米地里收集花粉,辨别授粉的方式;土壤老师让我们去地里分辨各种土质;植物保护老师给我们的假期作业是捉一千只虫子,其中必须有蝴蝶。 农校开设的课程,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的各种方面。我们要解剖昆虫,要解剖植物,要在实践后完成各类实验报告,绘制各种解剖图,几乎每一门课程,都必须在实验后才能完成。 农业机械课要观察汽缸的运行,茶叶课要去茶园参观,粮食加工课要做红薯干,我们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一次次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开拓了胸怀。学校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又让我们懂得了与人打交道的重要性,心灵的陶冶,必然在自然的启迪下完成,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完善。没有老师会枯燥乏味的说教,但几乎所有老师都有着独特的情怀,对于成长中的青年,给予了极大包容。 我在课堂上偷看《穆斯林的葬礼》,看到流泪,忘记了土壤老师还在,老师只是默默看我一眼,并不言语。 读《百年孤独》最痴迷的那段时间,作物栽培老师说了一句话,看小说要能进得去,还要能出得来。 最茫然的那段日子,班主任在我的留念册上写了一段话,认识你自己,这是苏格拉底的名言,完善你自己,这是我的赠言。 毕业时,遗传育种老师说,如果我们班上有人结婚,生出的孩子就是F2。当时的笑声如今剩下了苍凉。
如果农校把学生的考试成绩看得重于一切,会是什么结果?我们就不再拥有那个在广阔天地间成长起来的青春,对于生命的体验,也不可能完整。 人的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命一样,当散发出勃勃生机,这是农校给我们最好的教育。在与自然,与社会的对话中成长,获得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对生命的重新认识,了解了物质世界的广阔,认识到个体生命可以无限丰富,这算不算是那段岁月里最大的收获? 当年的语文老师可能已不在人世,育种老师已然不知去向,组织文学社的老师去了南方的报社,写诗的班主任去了深圳最好的中学。 他写的诗我只记得一句,命运张开它黄金的假牙,准备对青春做另一番厮杀。 流沙般的往事,云影般的青春,我攥着农校播下的那一颗种子,紧紧握在手心。打开积满尘埃的画册,只是为了告诉自己,存在的一切,可能都是最美。 无论命运,会以怎样的方式展开厮杀。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