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黑龙江有个地方叫北大荒,北大荒有个地方叫八五九农场。农场境内有条河叫阿布蛟河,阿布蛟河北岸有个小村庄名字叫大板,大板村里开着好几家酒房,酿造一种用村名命名的白酒--大板酒。村里有几眼山泉加上黑土地出产的上等玉米、高粱和大米,造就了大板酒特有的甘醇,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上空终年弥漫着醉人的酒香味道,酒因村庄有了名字,村庄也因酒出了名。大板酒是大板村人的骄傲,不敢夸口有茅台酒那么大的名气,就口感滋味绝对可叫板任何名酒佳酿。 大板村坐落于八五九农场场部西面三公里的山坳里,据说小日本侵略东北的时候在这里驻扎过,那个时候村子里没几户人家,以渔猎为生,间或自己家酿一些白酒,一来为了驱寒,二来为了一些喜庆、祭祀的日子也需要它来调节气氛。日本人来了以后,觉得这个有山有水的地方和他们的家乡有些相似,就给这里重新起了个日本地名“ぉぉさが”,意思就是“大板”。小鬼子把这里的白酒征集起来运到关东军指挥部,大板酒的美名从此在日本人中传开。解放后,这里的酒已经远销佳木斯及远东地区,乌苏里江对岸的俄罗斯人会在寒冷的冬夜通过地下交易,在东安古镇用木材换到一点。 1956年王震将军派8509旅的官兵来到这里垦荒种地,大板酒成了那个艰苦年代抵御严寒、喜庆节日不可缺少的饮品。后来,山东支边青年来了,再后来,城市下乡知识青年来了,大板酒作为当地的土特产跟随者这些拓荒者的行囊,带着北大荒黑土地的气息走进了南国大地,走进了大都市。 大板酒是香醇的,那滋味如同一股火,从咽喉一直烧到肠胃,暖暖的、柔柔的甜润,红晕瞬间爬上面庞,人立刻精神起来再木讷的人也会打开话匣子,各种奇闻轶事、乡野传说,天上地下、海阔天空地开唠;“哥俩好啊,五魁首啊”伴着男人们的烟雾,弥漫了北国寒冷的冬夜…… 女人大都不沾大板酒的,她们一直认为那是男人们的东西,是让男人有力气,提精神,撒野胡闹的强心剂。劳累一天的男人回到家里,坐在炕上喝一口女人早已烫好大板酒,抓一根大葱蘸着自家酱的农家豆瓣酱,几粒花生米成了奢侈品,看得孩子们口水直流。晕乎乎的男人会抱过最小孩子坐在腿上,用筷子蘸一点白酒放在孩子的小舌尖上,辣得孩子直皱眉头晃脑袋,男人会开心地大笑,给孩子嘴里放上一粒花生米,继续着他们的天伦之乐。 大板酒就是这样融入在这些边陲人的生活,娶新媳妇要喝,送葬也要喝,节日要喝,农闲猫冬的日子里还要大大喝特喝。大板村上空弥漫的是酒香,酒香里是浓浓的黑土气息,融入了血液,造就了豪爽的性格。 大板酒是乡情的酒,天南地北的八五九人十分看重,顺理成章地成了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不管离家多远,一壶大板酒就能让远方的游子有家的感觉,感受到黑土地的气息,感受到浓浓的乡音。古有杜康造酒刘伶醉,今朝大板酒香醉乡邻,不是酒醉是心醉。大板酒的名气靠了乡邻的传播,近如饶河、同江、佳木斯,远如哈尔滨、上海、北京,只要来过八五九,凡尝过大板酒的人,无不被大板酒的浓香醇洌所迷醉,久久不能忘怀,只要说起酒,自然就会回味一番,点点滴滴萦绕心头。 早些年从外地到八五九农场的人,都会被一则白灰粉刷的墙体广告所吸引:“不喝大板酒,白来859”。墙体坐东朝西,正面对着来自建三江方向的公路,朗朗上口的广告词让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宴席上更是不可缺少大板酒的,大板酒不上头,客人往往喝多了而不自知;大板酒香甜可口,润心入腑,令人满面红光,豪情满怀,兴致所在总会让人想起欧阳修“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的句子,觥筹交错间,醉了归乡的游子,醉了一方热土一地乡民。 改革开放后的大板村里依然弥漫着酒香的味道,顺风飘出好几里,低矮的草屋被几间大车间所代替,由散装换成了精美的瓶装,据说上了国宴呢。 四十年知青大回访的时候,一坛坛的老酒被打开,沸腾了这个小山村,醉了那些都市归来探望第二故乡的人,欢声笑语像过年,久违了的乡亲紧握双手,没有过多的语言,他们知道、热泪知道、热情知道、热土知道,久久拥抱。家家的餐桌上摆满了久违了的农家菜,酒杯里斟满了浓浓的乡情,抿一口老酒啊仔细回味,一段段故事在脑海里过电影,酒酣之处,高歌舞蹈者有之,挥毫泼墨者有之,吟诗作赋者有之,老酒醉人,老泪纵横。 “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万里塞外,要是有此口福,诗仙又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了吧。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