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阵二胡的弦乐声穿透细雨朦胧的天幕,与淅沥的雨声交织在一起,隐隐约约在耳畔响起。愈往前走,声音愈是清晰。
近了,更近了。在曾经居住的小院门外,一家小店铺的门前,一个光头的老人,一把老式小木椅,一把溜光锃亮的二胡,一个布满茶垢的花瓷茶杯,二胡的声音就是从这里传来的。老人神情专注,旁若无人地陶醉在自己的一拉一弹中。 老人的二胡不知道拉得算不算好,因为我是不懂诸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等乐器语言的,也听不出拉的什么调什么曲的,听不出是快乐还是忧伤。老人的二胡也没有什么听众,还不如时不时在小城街角拉二胡卖艺的老人听众多。唯一忠实的听众只有店里的老板娘,也就是老人的老伴,还有如我等从店铺前经过和店铺四周或闲散或忙碌的被动的听众。 看老人聚精会神的认真劲儿,就如以前他做根雕的时候一模一样。 这老人是从一个小型企业退休的,住在一个不到50平米的小宅里,曾经和我同院。据说工资也不高,生活刚刚算是脱贫。其老伴因有裁缝的手艺,就在小院门外租一小店铺,边卖日用品,边拾掇一些给小孩子做棉袄棉裤之类的小生意。 这小店铺却给老人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老人的才华是从根雕中展现出来的,我是这样认为的,多数看过老人根雕的人也这样议论着,小城的媒体还曾经为他的根雕作品做了一期专题节目。 和老人的闲侃中得知,根雕的手艺是老人自己摸索出来的,并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是断然不会相信这个普普通通并不起眼的老人会有这样的一门绝活儿。 老人根雕用的树根,都是自己在深山中搜罗回来的。每当天气晴朗的日子里,一大早,老人就手提洋镐,挎一砍刀,背一背笼上了山。等到中午回来的时候,背笼里装满了一两只,或数只形态各异的枯树根,倒在店铺门口晾一晾,晒一晒。一到中午,便是他创造杰作的时间了。小刀、锉子、锤子、刨子、沙纸,还有一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工具。老人雕刻的手法很娴熟,这里刨刨,那里钻钻,再锉锉。有时胸有成竹的样子,刀子锉子快起快落,不消几分钟,一个仙女的眉目,或者一个上小下大的葫芦就展现出来了。有时又缓又慢,这里比画比画,那里画画比比,犹豫着,踌躇着,小心翼翼地动刀,那专注的神情简直就像在完成一件多么神圣而伟大的事业。 夏天的时候,老人总是穿着白的泛黄的背心,一灰色大裤衩,一双拖鞋,光着头,模样有些滑稽,也有些可爱。常常,就算汗珠顺着黑黑的脸颊,古铜色的脖子直流下来,他也顾不上腾出手来擦一下。看他那双手,用农村的土话说,就像桦榈树皮一样粗糙,布满了老茧。当然,这一定是被树根长期磨擦造成的。而老人对这双粗糙却灵巧的手似乎非常的满意。 老人的根雕作品常常就摆在店铺的门口,或货柜上,引来过往的行人驻足观看。有栩栩如生的仙女卧石,有倒骑毛驴的果老醉酒,有开怀大笑的大肚弥勒,有长胡须的寿星老者,有手持棍棒瞪着大眼的罗汉,还有一些小的动物和盆景。无论是人物,盆景,或动物,皆惟妙惟肖,千姿百态,显出一种自然的美。 老人也很大方,如果有熟识的人喜欢,就白送了人家拿回去摆在家里作装饰。也有人大老远来买了摆在家里观赏的。 老人大多时候是沉默的,神色始终是平和的,恬淡的。我一直很佩服老人的心灵手巧,佩服老人丰富的想象力,更佩服老人孜孜以求的追梦情怀。对老人来说,这就是一种简单的幸福吧。 自从搬离那个小院,就很少看到老人了。不知道老人何时弃了根雕的爱好,又拉起了二胡。蒙蒙的雨雾中,老人的神色依然平和,专注。二胡的弦乐声,和着潇潇的雨声,久久地,盘旋在雨幕中。 在我看来,制作根雕也好,拉起二胡也罢,老人追求的都是一种简单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普通老百姓的普通梦吧。我想,无数个这样平常的梦,这种对幸福生活执着追求的普通梦,不就串起了无数国人的理想之翼,最终铸就成人民幸福的民族之梦吗?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