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三秦游 | 意见反馈 | 网站投稿 | 上传图片 | 资源搜索
三秦游
旅游资讯 | 历史文化 | 民间艺术 | 民俗风情 | 三秦影像 | 旅游线路 | 三秦文物 | 旅游视频 | 三秦文化游 | 互动专题
三秦概况 | 景点介绍 | 地方特产 | 三秦美食 | 传说典故 | 餐饮住宿 | 休闲购物 | 交通出行 | 三秦游论坛 | 三秦团购
作品首页 | 西安作品 | 宝鸡作品 | 咸阳作品 | 铜川作品 | 渭南作品 | 延安作品 | 榆林作品 | 汉中作品 | 安康作品 | 商洛作品 | 杨凌作品
2014陕西旅游年票网上订购
您的位置:首页 > 平利县艺术作品大全 > 正文

情系茶叶三十年

 2015-5-30 9:19:07   来源:石泉县旅游局   进入论坛 查看评论()

  


  新年伊始,从国家人社部、农业部传来喜讯,平利县茶业局高级农艺师李华海同志被晋升为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这是陕西省茶业发展史上的首位技术推广研究员,它既彰显了李华海同志对茶叶发展的突出贡献,更提升了平利县拥有的茶业科技实力。于是,我们慕名专门采访了他。

走进平利,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茶叶,嫩嫩的绿叶,让人的心情变得温暖;每当人们品茶时,想到最多的是平利绿茶,丰富的养分,让人的身体变得健康;每当人们说起平利绿茶时,挂在嘴边的是一个熟悉的名字。就是这个名字,有些人说他是茶疯子,有些人说他是茶痴子,而更多的人记住了他另一个名字茶叶上的李专家从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和推广茶叶技术,从长安到八仙,从广佛到洛河,从大贵到三阳,他忘记了时间,只记得那些茁壮成长的“孩子”—平利数十万茶农衣食来源的“摇钱树”茶园,他投身在茶叶生产第一线,亲历了三十多年来平利茶叶由弱变强翻天覆地的变化。他那几十本厚厚的工作日记,真实的记载着他三十多年坚持不懈从事茶叶技术工作的奋斗足迹,仿佛长成了一座又一座四季常绿的茶山。他的背驼了,身子矮了,头发白了,皱纹深了,他就是为平利茶叶发展痴情奋斗了三十二个春秋的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陕西省有突出贡献茶叶专家、平利县茶业局技术推广研究员李华海。                            

  缘结平利茶

提起李华海,人们都知道是位以茶为生的人,也是茶叶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

李华海1956年出生在安康县五里小镇上的一个贫民家中。1969年小学还未毕业就随全家下放到农村,他的少年时代是在农村渡过的,对农村有着特殊的感情,由于家里人多劳少,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贫穷激发了他改变现状的决心,梦想将来能当个农业技术员。

1977年,21岁的李华海沐浴着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制度的第一缕春风,告别了他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干一天活只挣2角7分钱的生活,走进了安康农校学习农业技术。年轻的他对未来充满着想,他在农校主要学习水稻、小麦种植业等方面的生产技术,他认为只要技术学好了,土地就会多打粮,人们就能吃饱饭。所以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1978年,在安康农校学习一年后就破格被安康农校选送到安徽省黄山茶校学习,这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的,他会到千里之外的我国著名茶区专门学习茶叶技术,茶叶就这样变戏法一样与他的人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80年,24岁的李华海从安徽省黄山茶校毕业,被分配到安康地区的平利县茶叶站工作。那时候平利相对于他的出生地,条件比较艰苦,虽然茶园不少,但茶园管理粗放,许多茶园未老先衰单产很低。到平利工作报到的那一天,当时接待他的林特局办公室陈主任语重心长的告诉他,“小李子,您是平利近20年来分配的第一位茶叶干部,平利虽然是个茶区,但产量太少,喝茶不但要从外县调进来,而且要凭票供应一个季度一名干部只有三、四两茶,您在平利做茶叶工作一定很有前途”。简短实在、富有激励性的平利县茶叶生产情况介绍,坚定了李华海同志在平利做好茶叶工作的决心。

                     寻找突破口

李华海到平利茶叶站工作后,就向田站长主动请缨,要对平利的茶园茶场普遍进行一次调查,试图通过深入调查找出茶园低产的原因。一位好心人劝他:“平利山大人稀,经济条件差,不说找不到原因,就是找出原因,解决问题也十分困难。你是一个外地刚毕业来到平利的学生,有必要那么认真吗?”李华海沉思片刻后说到:“如果不找出原因,平利的茶就无法向前发展,我这个茶校毕业生就对不起自己所学的知识”朴素的话语让所劝之人无话可说,只是暗暗为他的徒步查捏了一把汗。

李华海说干就干,他背上地图,脚登草鞋,拿着林特局的介绍信,翻山越岭达三个年头,把平利茶区用双脚走了一遍,马盘山,药妇山,女娲山,冯家梁,金鸡河,鸦河脑,老松阳,泗王庙,狮子寨……,平利的山山水水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只身调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也面临着自然环境和内心信念的双重考验。那是1981年的夏天,他抄近路翻越冯家梁子,刚走到山腰,电闪雷鸣,顷刻之间,暴雨如注,在这个前不见户后不见人的地方,李华海躲在石岩里,等待大雨停止,也许是疲乏,很快就睡着了,等他醒来,已是半夜,一片漆黑,饥饿和恐惧让他感到阵阵寒冷,走是走不成了,李华海只好等待天亮,就在他迷迷糊糊的等待之中,突然感觉腿上有一种钻心的疼,不好,肯定被蛇咬了。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而后怕,顺势揪了岩旁的一把野草嚼烂后敷在伤口上,随着疼痛的减轻,天也慢慢的亮了。让他欣慰的是腿没有肿,看来并不是毒蛇所伤,李华海庆幸自己躲过一劫,又继续走上了考察之路。他在从鸦河茶区的七星沟沟抄近路到金鸡河茶区时,大半天没有进食,饥饿难忍,用四两粮,二毛钱说了半天好话问老乡要了一碗洋芋疙瘩填饱了肚子,继续前行,像这样的饿着肚子工作对他来说真是常见的事。

这次调查李华海虽忍受饥饿、遭遇危险,双脚血泡变成了老茧,但李华海获得了很多平利茶叶方面的情况和知识,找到了平利茶园种植先天不足,管理后天失养形成低产的真正原因。尤其是在秋坪区太平公社香河大队第五小队的深山老林,他首次发现了生长300年以上的老茶树,坐实了平利县是陕西老茶区的推论。写下了“成片茶园还是统一经营好”的调查报告,不但有效制止了80年代初期,农业生产包产到户,成片茶园化整为零不利于茶叶生产做法,还建议实行场长承包责任制,走集约经营之路,促进平利茶叶发展。1985年中共平利县委下发5号文件,就茶叶生产的问题,明确了集约经营的政策,使调研成果变成了党的决策,同年他被县林特局提拔为茶叶站副站长。

                              

                      平利茶飘香

“业精于勤荒于嬉这句名言用在李华海身上是最为恰当不过了。

为了让平利茶园低产变高产,他在大贵区低山的百岭茶场,中山秋坪区的秋河茶场,高山的八仙区太山茶场进行了早衰低产茶园综合改造试验,通过采用增密、改土、重施有机肥和精细管理等技术措施,使茶园亩产由5公斤提高到112公斤,陕西省农业厅1986年及时总结低产改造经验,在平利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了这一成功经验。中国茶叶专刊公开发表了由他主笔撰写的低产改造技术论文,向会国茶区推广了这一成果。为提升平利茶叶品质,他与老一辈茶叶专家刘成浩一道,于1986年恢复了历史名茶—“三里垭毛尖”,制了“八仙云雾”地方名茶。随着科技进步的不断发展,从事技术推广的李华海深知,选用茶树良种对茶叶生产增产提质的作用是乘法效应,于是,他又把自己的主攻方向选在了无性系良种高效茶园的试验和推广上。  

1992年以前,平利3万亩茶园都是茶籽播种,这种茶园发芽不一致,丰产性能差,品质容易发生变异。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增加平利茶叶在品质上的科技含量,李华海主持了无性系茶树良种种植试验和示范工作,3年后试验获得成功由于其“品质优、发芽早、效益高”的显著效果,先后在县内12个点种植500亩进行示范。从1999年开始进行大面积推广,到2010年底仅平利一个县就累计投资5亿元,发展良种高效茶园2.6万亩,使平利一举成为陕西茶区无性系良种茶园最多最好的产茶县。2007年12月《安康日报》用“振兴安康茶叶,云开雾散会有时”的长篇报导,高度评价这项成果对安康茶叶发展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1997年李华海同志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他深知,自己的农学理论知识还很肤浅,进一步发展平利茶产业还需要更深的农业系统理论来支撑。于是他根据工作需要,家庭经济状况,选择了全国农学高等自学考试这一国家主考的方式进行系统学习现代农业技术理论。他坚持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以顽强的毅力连续11年参加了国家农学本科自学考试,2007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毕业。安康日报2008年5月公开发表了“壮哉,我的自考之路!”,读后我们对他连续11年,肩挑工作、生活和自考三副重担的中年人生之路倍感十分敬佩。他利用自学的农业理论,进行了全光照茶树良种快速育苗,南茶北移茶树良种二级育苗均获成功,加快了平利茶树良种推广步伐,他依托平利县良种茶叶研究所民办科技企业平台,主持完成了“女娲银峰名茶研制与开发”项目,研制出全省第一个女娲银峰名茶综合技术标准体,由省质质监局发布实施。平利县通过研发女娲银峰名茶,兴起了全县率先突破发展的茶饮产业,让数十万茶农走上了务茶致富之路,2010年平利县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这一来之不易的茶誉称号,渗透了李华海同志辛勤的汗水。女娲银峰形成茶业化后,李华海又把新的目标聚焦在茶园机械化剪采技术攻关上,他主持的“茶园机械化剪采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再获成功,2010年获得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填补了陕西省茶园机械化剪采的技术成果空  。

李华海几乎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用在了茶叶事业上,爱人无工作,女子在打工,住房还处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水平上。李华海在工作上是位名符其实的技术专家,在日常生活中是位大孝子和活雷锋,他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守寡半生坚守妇道。1980年他参加工作后,孝敬母亲的专项支出随着工资的增加由每月5元到2004年增加到300元。母亲87岁高龄谢世,他和兄弟们在当时综合情况十分困难的状况下,千方百计厚葬了恩重如山的老母亲,在他居住的  林业小区担当了几十年的公共环境卫生义务保洁员和小区住户电费水费义务分摊收交员,为保障小区住户的灯亮水通,经常垫支水、电费......。

他最大的财富存在了平利茶园的绿色银行,受益于成千上万的广大茶农。32年来他先后主持和参与完成了16项茶叶技术试验、示范和推广项目,曾获得陕西省科技成果二等奖一次,三等奖六次,安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六次,二等奖三次。鉴于他对茶业痴情奋斗所取得的显著业绩,2009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10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2011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安康市优秀科技人才”。2012年他被平利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敬业奉献”十大道德之星。2013年元月,经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并审定,国家农业部、人社部批准获得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任职资格。

采访要结束时,我们怀着好奇的心情问到李华海同志,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你在茶叶事业上不懈的努力奋斗?他说:“我是在我们的先辈们留下的事业中,有了工作并获得了生存的物质。如果我们在获得生命延续的物质以后,不勤奋工作,或者不为我们的下辈在事业上留点什么,今生就失去价值和意义。有价值和意义的人生就是我不懈工作的动力”。多么朴实而崇高的人生观,不由的我们肃然起敬。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位情系茶乡的骄子,在有生之年,定会以新的业绩来回报人民的养育之情和培育之恩。


三秦游QQ群:
  三秦游群①:3532197 (三秦文化综合群)
  三秦游群②:24288209 (旅游活动群)
  三秦游群③:81817349 (车友、自驾活动群)
  三秦游群④:70760386 (年票专属群)
  三秦游群⑤:146721821 (旅游咨询群)
  三秦游群⑥:82616561 (旅行社合作群)
  三秦游群⑦:93966174 (陕西特产供应商合作群)
  三秦游群⑧:146722047 (投稿群)
  三秦游群⑨:134982308 (摄影作品分享群)

互动平台:
  三秦游网站新浪微博:http://e.weibo.com/sanqinyou
  三秦游网站腾讯微博:http://t.qq.com/sanqinyou
  关注“三秦游”微信公共平台: sanqinyou 或用微信,添加朋友,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编辑:秦人
平利县周边旅游景点 更多
平利县旅游景点:平利关垭子城关 平利女娲山森林公园 平利天书峡景区 平利八仙悟真观
平利县琵琶岛景区 平利县古仙湖景区 平利县关垭古长城
平利县翠茗园景区 平利县长安旅游镇 平利县城
长安--十里茶乡 西河漂流--田园风光水上看 琵琶岛--西北最大的钓场
黄洋河--逍遥漂流 女娲山景区 天书峡景区
平利县八仙镇大安坪硝洞沟 平利西河景区[图] 平利县龙头村乡村旅游景区
平利县美食 更多
平利县炖腊猪腿[图]
平利县甜酒蒸肉[图]
茶香肉 拔丝木瓜
腊肉炒蛋皮 药膳鸡
狮子头 素手补天
南瓜排骨汤 砧板肉
中皇晴雪 平利县炖腊猪腿[图
平利县特产 更多
女娲富硒食品[图]
女娲山珍[图]
女娲红茶 天然蚕丝被
平利绞股蓝 女娲绿茶
女娲富硒食品[图] 女娲山珍[图]
女娲红茶[图] 天然蚕丝被[图]
平利绞股蓝[图] 女娲绿茶[图]
推荐信息  
·担当与感恩
·遍地黄花
·遭遇假货
·卜算子 瞻谒太史公
·陋室铭
·局长升“渠长”
·景谷艺术[图]
·为南宫山景点介绍献一点文字
·南四府街的童趣旧闻
·下雨天穿“泥屐子”去上学
·过去北广济街有一家“宏蚨银号”
·我家住在钟楼边
·春风又绿洽川水
·潼关记忆
最新更新  
·八仙八珍小记
·魏峰书法作品
·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剪纸作品
·剪纸作品
·双生花开时(上)
·陆彩凤剪纸作品
·平利县书艺名人深入乡村写春联送祝福
·平利的书家柯尊勇
·全心蓄正气 云烟萦笔墨
·邢中桂书画作品
·向军书法作品
·王定成书法作品
·吴光明国画作品选
·程军书画作品选刊
 
三秦概况 |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网站投稿 | 友情链接 | 意见反馈 | 信息纠错 | 推广合作 | 合作伙伴
Copyright@2010-2015 陕西艺术作品大全 http://www.sanqinyou.com/zuopin/.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合作电话:18966730327
三秦腾飞 旅游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