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偏僻、落后的宁陕县太山庙乡,通过扶贫重点村建设,已改变了过去的旧模样,到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景象。
春日里,我们沿关铁公路前行,当车翻过石沟梁进入太山庙乡境内,映入我们眼帘的那村舍、那景致,真是叫靓。远处,红的桃花,粉的杏花,白的李花,黄的菜花,在漫山遍野尽情绽放;近处,那一垄垄刚刚吐出嫩芽的黄姜、党参、豆架组成的青纱帐,将一排排、一簇簇青瓦白墙红檐的村舍衬托得更是光彩照人,如诗如画。
绵绵十余公里,分布着油坊、太山、长坪三个行政村的近千户人家。放眼望去,村舍千姿百态,有的一字排开,有的前后重叠,有的立于路旁,有的建于田畔,有的敞开心扉一览无余,有的藏在竹林深处难识真面目。
连户路是用卵石水泥铺成的小径,我们随便找出了条小径走了进去,立即迎来主人热情的招呼:“哪里的客,快到屋里坐。”接着,递上香烟,端来热茶。还不住的问:“吃饭没有?可千万别施礼!”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整洁的农家小院和一股浓浓的纯朴乡情。
再仔细打量,家家户户都建有水泥院坝,多数户用上了自来水,有些家儿就连猪舍也是水泥砌成的;屋梁上挂满了黄橙橙的玉米棒子和一串串黑里透红的干柿饼,瞧,这家院子的一角还晾晒着尚未出售的天麻,一打听才知道,主人去年就已经卖出去了几千斤鲜货,尽管价钱不如往年,仅天麻一项也收入了两万块。
我们高兴的看到,随着扶贫搬迁、新村建设、甘露工程的实施,农村的面貌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闲暇的时候,多到农村去走走,多与农民交朋友,去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去体验浓郁的乡音乡情,去感受正在发生的时代变迁,并努力让自己为他们多做些什么。 (原载《安康日报》2004.4.23) 宁陕政府网宁陕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