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0岁、家住四亩地镇老街的王永明和今年48岁、家住城关镇青龙村的彭明学,是今天宁陕县古老剧种——“皮影戏”的惟一传承者。王永明的爷爷王大兴、父亲王守业是清未、民国时候蒲河流域的领箱人,王永明唱“皮影戏”属子承父业。彭明学则从小喜欢吹吹打打,二胡、口琴都能来两下,尤其清唱字正腔圆,还能扮女声,他唱“皮影”多半是个人爱好。他俩合作在一起,才使这一古老文化没有销声匿迹。
宁陕“皮影戏”盛行于清朝、民国和解放初期。早在清同治十年(1871),由姜子赢领焦自新戏箱在宁陕、石泉、汉阴、安康、周至、户县、柞水、佛坪等县演出。最盛时,全县有10余个业余皮影组。
“皮影”唱的都是些老段子,不合现代人的口味。加上现在电视很普及,基本上没啥市场。因为挣不到钱,更新道具成困难,也招不到徒弟。2005年,他们也就在十冬腊月忙活了两三个月,在与石泉、佛坪交界的一些偏远乡村演出六七十场次,每场收费百十元。而且这种演出有着较强的“迷信”色彩,主家生病、避灾“还愿”时才请他们去,其观众是神而非人。
他们既有忧虑也有希望,忧虑的是这一古老剧种面临着落暮失传的境地,希望的是能借旅游大开发相互促进。不管怎么说,“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主要的还是要靠它自身的更新来增添活力。
宁陕政府网宁陕政府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