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华
父亲去世已经三十年了,我对他的许多事都记忆模糊了。但毕竟是父子,血脉相连,闲暇时我还是常常回忆起父亲。我印象中父亲永远是慈祥的,父母管教我们时唱花脸的始终是母亲。因此我们姊妹五个都亲父亲,怕母亲。
说起来父亲在他那一代人里也算是个佼佼者。早年他被国民党军队抓了壮丁,第一次他成功地逃跑回家,可过了不久又被抓去。他再次逃跑时不幸被抓住,按照当时的规矩,逃兵是要被枪毙的。就在父亲和另外几个壮丁被带到一片河滩上执行枪决时,一个马队从此经过,也是父亲命不该绝,马队恰好是由父亲在老家时就熟悉的老乡、当时任国民党某宪兵团长的杨某带领的。杨某一眼就认出了父亲,当即就将父亲带走。后来,杨某让父亲做了他的生活副官。这样,父亲跟随杨某一干就是十多年,先后驻防西安、徐州、沈阳等地,直到1948年由他们的上级领导赵寿山率部起义才被解放军收编。不久,他们被就近安排到地方工作,父亲回到西安,进了后来的黄河机械厂做了一名后勤管理员。
十几年的戎马生涯让父亲十分想家,在家和奶奶一起生活的伯父又不务正业,迷信的奶奶经常把梯子搭在屋檐上对着西北方向呼喊父亲的名字。也许是母子连心吧,父亲说他在西安也常常感到心慌意乱。1956年父亲请假回家后再也不愿回单位,单位只好让他续假。两年后单位通知如再不回去上班就以自动辞职论处。为了尽孝,也为了母亲和我们姊妹过得好一点,父亲就这样丢了工作回到了农村。
要说父亲可真算得上是一个思想好的人。由于他懂会计知识,而当时的农村有文化的人奇缺,能当会计的人更少,公社领导便让他在各生产大队培训会计,教会了别人后他又到另一个大队去继续教下一个。为了生活方便,我们便随他到处搬家。后来搬到一个叫茨沟的地方,母亲实在无法习惯那里的一切,就带着我们姊妹搬回了平川的舅舅家。原来在集镇的房子也被父亲卖了,常住在舅舅家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老家的人巴不得我父亲回去做会计,就给我们修了两间房子,我们就回到老家定居下来。老家离集镇有好几里山路,后来我们上学时极不方便,为这事母亲没少和父亲吵架。
在那个靠工分吃饭的年代,尽管父亲和母亲一年到头苦爬苦做还是过不上好日子,我们陆续上学后经常连学费也交不起。但是无论多么困难,父亲从来不会说让我们停学的话。他是见过世面的人,他深知文化知识的重要。在我们家最困难的时候,村里有人劝父母让我们辍学,可父母坚决不答应。有一件事我印象极深:我读五年级的第二学期时,家里过完年就揭不开锅了,报名费更是没有着落。眼看要开学了,父母急得晚上长吁短叹睡不着觉。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外面大雪纷飞,家里也丝毫没有节日的气息。中午,父亲望着漫天大雪长叹了一口气,回头和母亲说:“反正呆在家里没事,不如我到山上走走。”然后不顾母亲的反对手拿柴刀出了门。下午,父亲披着一身雪花回来了,肩上还扛着一只死狐狸。原来,父亲在山上转悠时,捡到了一只可能被猎人打伤后死掉的狐狸,就不顾禁忌把它抗了回来。见到母亲,父亲高兴地说:“孩子们有学费了!”然后就动手剥狐狸皮,又让母亲把狐狸肉炖了一大锅给我们解馋。开学那天,母亲把狐狸皮拿到供销社卖了12元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巨款,不仅解决了我们的学费,还给我们添置了一些衣物。
我在学校里读书一直成绩好,从小学到初中得到的奖状贴满了我们家的墙壁,这也一直是父母在村里引以为荣的事。村里的人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常常拿我做话题。可初中毕业时,我遇到了人生的一件难事:是继续读高中还是去邮局当邮递员?当时邮电局在农村招收邮递员,我正好符合条件,就报了名,经过简单的审查,就到邮局上了班。可就在我上班不久,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来了。是读书还是工作?我拿不定主意。这时,已经在文化革命中被摧残得卧病在床的父亲发话了:“还是多读点儿书好!”有了父亲这句话,尽管当时家里很穷,我还是在母亲和哥哥的支持下进了高中读书。
高中毕业后我做了民办教师,几年后顺利通过考试转为公办教师。我接过哥哥手里的接力棒,继续供弟弟和两个妹妹读完了高中。小妹后来招干进了政府机关,弟弟也通过经商在集镇买了房子。哥哥的儿子也在我的资助下从中专毕业参加了工作,如今已是县财政局的干部。我们姊妹五个的生活都过得十分滋润:哥哥在农村从事木器加工,每年收入十分可观;我和小妹、侄子都在城里买了房子,;大妹在农村是养鸡专业户。我的女儿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市电视台工作,小妹的女儿正在读大学。可这一切父亲都没有看到,1980年冬天他就因病离开了我们。父亲没有看到他的儿女们幸福的生活,也没有来得及享受儿女们有能力后应该给他的孝道。每年清明节我们给他上坟时,想到父亲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孤单,总是十分的遗憾。父亲要是能多活几年,看到我们今天的生活,该是多么高兴啊!
这些年我总是会在闲暇时想起父亲,想起他的任劳任怨,想起他的平易近人,想起他对我们姊妹的种种好处。如今我们姊妹几个只要聚到一起,总会不约而同地提起父亲,遗憾他没有过上今天的好日子。
父亲,您在那边过得好吗?我们给您的“钱”您尽管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您的儿女们没有辜负您的期望,您在那边尽管放心。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