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初次到宁陕,还是在1993年的夏天。那时我在西安上学,学校放暑假,我和另一个同乡同学没买上回安康的火车票,于是决定结伴坐长途汽车返乡。汽车从西安南关车站出发,一路向南,很快就走完了平原路段从沣裕口进入秦岭山系的盘山公路。尽管车窗外山势峻峭秀美,但汽车不断的转弯和上下坡使人倍感疲劳,渐渐就没了看景的心情。 翻过秦岭、月河梁、平河梁后,汽车开始一直下坡,终于进入较为平缓的行驶。一路上人烟稀少,只是偶然可见坐落在山间、河边三三两两的农家。当汽车转过一个山弯时,眼前忽然开阔了一些,一座集镇出现了。集镇建在与公路几乎平行的蜿蜒前伸的河流两边,与沿途路过的其他村镇相比,这个集镇明显要大些。正待我把头伸出车窗外想仔细看看时,汽车却已经驶离了集镇。我问同车乘客这是什么地方,回答说是关口。但心里却一直纳闷,因为汽车直到石泉县城我也没有发现以前就听说过的宁陕县。事后才知道关口其实就是宁陕县城的别称,不觉感慨宁陕县城实在是小。 这就是我与宁陕不期而遇的初次会面,然而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几年后,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宁陕县工作,并且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子,直到娶妻生子至今已过而立之年,算起来不知不觉已经在宁陕生活十三年了。 初到宁陕时,在经过了短暂的新鲜感后,我的情绪便开始低落。宁陕是那样的小,小到在城北点上一支香烟走到城南烟还没有吸完;宁陕的人是那样的少,少到天一黑街上就罕有行人了;宁陕的生活是那样的乏味,乏味到下班后基本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除了喝酒还是喝酒。但是情绪低落归低落,生活还是得继续。只是渐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生活的理解的深入,我发现自己逐渐适应进而喜欢上了宁陕。宁陕虽小,但它小的精巧别致,小的纯粹自然,没有大城市的污浊嘈杂和无边无际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宁陕的人虽少,但却大都淳朴耿直,没有大城市人的世故和尖酸刻薄,只要真诚相待,朋友是越来越多;宁陕的生活其实也并不乏味,而是一种恬静、舒缓的享受,虽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却自然而然的沉醉于山水之间,花木之中。 2003年8月29日,一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打破了宁陕的平静,造成县城周边山体的大面积泥石流和洪涝灾害。县城伤痕累累,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但是不屈的宁陕人挺起了铁的脊梁,全县上下一起行动起来,迅速展开自救互救。救死扶伤、抢修公路、排水清淤、通水通电、恢复重建,各条战线上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抗灾故事不断传来,短短半年时间,县城就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秩序。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县委县政府又花大力气治理滑坡险段,修建排洪、排淤渠,大面积栽种植被,规划新址迁建学校和民居。宁陕县城又逐渐回到了往初的宁静祥和之中。经过那次灾害,我更加爱上了宁陕。这里有我的青春,有我的妻女,有我的朋友,更有淳朴的民风和瑰丽秀美的山水。如果说现今社会的城市化进程远未停止,依然有很多人向往大城市的繁华生活的话,我反倒认为居住在与自然充分融合的宁陕是一种时尚。是的,与自然的融合才是一种真正的美好,这种融合的内容包罗万象,甚至也包括自然灾害。只有这种融合,也才能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真正关系,以及人存在于地球上的应有状态。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宁陕的县域经济发展方向定在了生态旅游上。在经济落后、工农业基础条件差的山区贫困县,这个决策无疑是正确的。而且从具体施行的情况看,首先县城周边兴建的滨河公园和环山公园很好的扩充了县城居民业余休闲的空间和内涵,也为县城增添了不少美感;其次,在全县景点规划建设上,加大项目投入力度的同时也能够尽量保持自然景色的原始状态,不轻易破坏,并且能适当注入一些时尚旅游元素,如皇冠集镇及朝阳沟休闲度假区、上坝河森林公园及国际国内狩猎场建设、旬河和汶水河漂流等,都是很有时尚特色的旅游开发项目。自去年以来,由于宁陕县的旅游开发,加之西汉高速路的全线通车,赴宁旅游的外地人急剧增长,极大提升了宁陕的人气,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现在的宁陕,我觉得就象是一个正焕发着青春的少年,满怀着希望和美好奋力向前大步迈进。 而我,愿与这个少年同行。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