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日子一天天逼进,考生们进入到了十年寒窗苦读经历中最为紧张的时刻,起三更睡五更地加紧复习,犹如已经作好助跑姿势的运动员,只待那一声发令枪响。常言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考生家长比他们孩子的心情更为紧张,因为高考的结果实际上是他们耗费心血的回报。
往往在这样的时刻,一些学习成绩差的考生家长心情更是急燥,大有“船上的人不使劲,岸上的人干着急”之势。于是乎便三天两头苦口婆心地给孩子上“政治课”,大讲“考不上名牌大学就找不到工作”之类云云,巴望孩子能及时努力一夜间创造出“奇迹”。相反,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家长,则是想尽千方百计为孩子搞好“后勤服务”,提前下班烹调饭菜,彻头彻尾的让孩子们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太阳”,一家人整天围着孩子转。更有甚者,一些家长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电视不看了,正常的人际关系谢绝了,甚至家里的活动也是轻手轻脚,生怕出声。随着我国教育的蓬勃发展和高考制度的改革,尽管上大学早已不是“独木桥”了,人们对高考的追求却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挤名牌成了新的独木桥,退而求其次也要挤本科。于是家长们便想尽一切办法,敦促孩子们能考出好的成绩,一方面为孩子的将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能为自己长脸。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给考生做做思想工作、细心照料生活,最终让孩子能考出好的成绩,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忽略了一个关键问题,也许正是这些“特别关照”使孩子们的思想压力加重,达到了效果适得其反。对于成绩差的考生来讲,思想压力本身就大,在家长们“思想”攻势下,很有可能产生破罐破甩,甚至是放弃努力的情绪;学习成绩好的考生看到父母为自己作高考准备而精心细致、无微不至,深感肩头责任重大,继而产生考不出好成绩无颜面对父母的心理,无形中又背上了思想包袱。
那么,作为家长在距高考不多时间里如何做到操心帮忙不添乱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心态平和。家长们要把紧张、急燥的情绪放松开来,顺其自然、正确认识高考,摒弃非名牌、非本科不可的思想。安排好孩子的日常生活,尽量不要显出特别;经常与孩子谈心,让他们知道只要尽力了,即使是考得不理想父母仍然感到高兴。尽量帮助考生们减轻压力、轻装上阵,也许这样更有利于孩子们考出好的成绩。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