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龙舟文化漫谈
千禧龙年,西部大开发热潮涌动神州大地,安康决定把以汉水文化载体,以巨龙奔腾为内容安康龙舟竞渡活动凝固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借民间体充项目搭台唱戏,广交各界朋友唱活经济开发这台大戏,充分反映了安康人民观汉江龙舟竞渡,盼安康经济腾飞的心愿。今年就是安康龙舟节的开端之年。 龙,中国华民族的象征,我们的民族把自己称为“龙的传人”。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不仅在建筑上有龙的装饰,物器上有龙的形象,传说中有龙的故事,而且在我国许多体育活动中也有充满龙的色彩。象正月十五耍龙灯,清时节放风筝,五月端阳划龙舟等,都有龙的象征,特别是龙文化对民俗体育发展的影响。以龙舟竞渡活动载体的龙舟文化,也突祟表现了“龙的传人”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生气勃勃的豪迈气质。 龙舟竞赛,历史久远。我国古代最早记载龙舟的书籍是晋《穆天子传》,叙述周穆王“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屈原在《楚辞·东启》中说:“驾龙舟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刘向的《说苑》中也说“彼越人……以剪发文身,烂然成章,以象龙子者,将避水神”。唐宋以后,龙舟竞渡活动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经久不衰,江南水乡尤甚。 安康古为楚之属地,汉江横贯全区七县市,流域面广,且大部水势平缓,形如江南水乡。安康的兴衰与汉江息息相关,这条母亲河,是中华民族汉恋恋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她既促进了安康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发展,又孕育出有江南水乡特色的安康民间水上运动——龙舟竞渡。 安康资源丰富,有奇珍的山货特产,吸引外地众多商贾;航船南来北往,繁荣安康的经济。民间传说,安康龙舟是从湖北一带传入,最早也是一种民间娱乐活动。明清以来,安康多次遭受战争,瘟疫,水患等灾害,人口骤减,当时清廷命吴、楚百姓沿江迁徒至此垦荒种地,安身立命,这种水乡龙舟况渡之风便在汉江落根,而且愈演愈盛,同时也形成了有别于其它地方的汉江风韵。安康龙舟还有另种说法,传说竞渡是由军事战争而演变成的一种民间习俗。 安康龙舟竞渡的来历众说纷纭,然而,这项活动的普及和流传都和端午祭祀屈原有关,这又为龙舟竞渡增添了新的色彩。安康这项水上娱乐活动已有数百年历史,现在能看到的最早记载是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3年)的《兴安州志》所述:“端午,官长率僚属观竞渡,谓之踏面”。 过去安康划龙舟的资金均为民众捐助,沿江村镇,码头都有“龙船会”,也有地产、房产,每年清明一过,便开始筹措资金,向各大商号、巨富、会馆、村镇民众征集资助。龙舟赛的规模取决当年农业的丰歉,在风调雨顺年成,龙舟赛的规模可观,沿江各地端午赶来参赛。安康龙舟以明、清王朝为鼎盛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龙舟竞渡的习俗仍然延绵不断。例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六月二日《兴安日报》记载当时竞渡盛况说:“端午龙舟竞渡,江岸观众如云”,“竞渡之龙舟有十余支,情况颇为激烈,观众如云,河街自西关以下,小北门以上皆为之途塞”。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安康龙舟赛更加活跃,50年代除群众每年自发比赛外,人民政府还组织群众比赛,分别在1953、1954、1955、1956、1958年组织了大规模的龙舟竞赛活动。特别是1958年的龙舟赛规模最大,当时的省委书记章泽同志亲临安康指导,西安电影制片厂还现场拍摄了《庆丰收 赛龙秀》的纪录影片向全国发行,比次龙舟赛在安康人民群众中迄今印象极深。进入六十年代,只举办过两次龙舟赛。1965年将龙舟赛改为横渡汉江的军事演习。“文革”中被拍中断了这一传统的民间水上体育活动。在二十六年后的1991年端午,龙舟再现汉江水面,巨龙长吟,盛况空前,独真风采的“汉江魂”——安康龙舟,在十几万群众的欢呼声中,独舞长啸,充分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代、新风貌。 参加安康龙舟竞渡的龙舟分三种类型:真龙舟、假龙舟、混江龙舟。所谓真龙舟,就是指专门为龙舟赛制作的龙舟,有比较统一的规格。真龙舟形如黄瓜,长三丈二,宽四尺二,两边有两条筋,座舱有四十个间隔,约八十公分一隔,每只龙舟上约有二十八至三十名棹手,外加锣、鼓、旗、棹手计三十四人。 龙舟的龙头龙尾比较讲究。安康龙舟的龙头一般用木头雕刻而成,颈长头小,长约五尺许,龙角高耸,两目炯炯,龙口染珠,龙须浸水二尺;龙尾是用两块同样大小大块雕刻而成,表面鱼鳞甲状,长约五尺,分装船尾两边。
安康传统龙舟赛中的龙舟有四种颜色,分别为:老白龙、老红龙、老黄龙、老青龙。 安康城关西泗王庙(水西门)的老黄龙;小桃园(地区航运公司对面)的老白龙;竹木行(城关石堤街一带)的老青龙;镇江寺(城关金川街一带)的老红龙,真龙舟颜色一经固定,即成传统,永不更变。 安康的假龙舟,是沿汉江边村民平时在水上生产用的航运筏子临时改装而成。假龙舟上的一切设置与真龙舟无异收龙舟由于船身小,棹手只有十六至十八人。假龙舟的底子平,龙舟的首悔两头向上翘,其形如弓,舟身稳固,舟在水中行走阻力较小,因此,在比赛中一般都划的快。安康地区沿汉江的石泉、紫阳、汉阴、岚皋、旬阳、白河等县各镇店码头都有龙舟赛活动,但以安康市尤其甚,且假龙舟居多,仅安康市境内就有十八条之多,象流水店的流水街、陈家坝二条;岚河口的北街、南街、郭家河三条;王家台、余家窑、许家台、七里沟、花园沟、榆树林、中渡台、中河街、老君关、唐套湾、青山套、巴山岩、邓家窑等。 安康的混江龙舟是沿江渔民用打鱼的“小脚筏子”临时改装而成的,只要端午节有龙舟赛,就有许多条混江龙出现,这主要是在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鱼民自发赶来安康城区水域参加龙舟聚会,这种混江龙舟一般没有象真龙舟和假龙舟那样装有龙首龙发尾,舟上的人数也不固定,主要是赶来凑凑龙舟竞渡的热闹,沾沾万众狂欢的喜气。
建国前,安康的龙舟赛从农历的五月初一龙舟下水,一直赛到五月初六结束。比赛区域在七里沟至东泗王庙一带的水势平缓区间进行。 以前赛龙舟,主要是划下水,争上游,过对岸,最执闹的是抢鸭子、摸鱼、夺猪尿泡。龙舟比赛没有一定矩离,由各自对手确定方向和地点后,便开始比赛,双方争夺后,划在前面的龙舟,若鸣锣收舟,则视为优胜者。往往输者不服,还要进行多次较量。有时还形成举火夜逐的壮景。 早时安康龙舟赛的对手基本上是固定的,象西泗王庙对中渡台、小桃园对中河街,镇江寺对竹木行,七里沟对榆树林等。龙舟赛期间,只要是自己的对手一下水,便跟上前去桃逗、试比、以争高下。
安康龙舟活动年深月久,沿江鱼民船工精熟水性,都总结出划龙舟的一套绝窍。安康的每条龙舟上棹手力量的分配很有讲究,尤其前两排的四位棹手,都是经验丰富,熟识水性,力气特大的好手承担,龙舟竞赛中的快与慢,这前四位棹手至关重要,起到了龙舟行驶的分水作用。安康龙舟赛都是换人不停舟,每条龙舟都备有几套人马,输番上阵角逐。
安康龙舟过去在制作上也很讲究,造舟开始要给掌脉的木工头封红包,扯红布,还要烧香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