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天下秋色美,最美应是秦岭秋。在秋意浓浓的十月,雄伟壮丽的秦岭,经过风霜秋雨的漂染,从山顶至山下层层火树红花,灿若云霞。真可谓万山红遍,层岭尽染,涧水碧透,万类霜天竞灿烂。观景思人,如果石峰老先生还在世的话,他一定不会错过这个五彩缤纷的季节,会有更加壮阔的秦岭山水画问世。
最爱秦岭的人,是宁陕人;最先画秦岭的画家,应该是石峰老先生。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宁陕人,追其一生对秦岭山水有难舍难分的不变情怀。八十年代的宁陕交通信息比较落后,文化生活自然是单一贫乏。但当地人对文化人特别尊敬,对画家更是有一种倾心的仰慕。2007年8月,我调到县政协工作。在政协会议室的墙上看到了一幅《云山千叠春风里》的山水画。画境中群山耸立,云海飘动,雾气中的秦岭气势恢宏,云气磅礴。以为是哪个大家所画,细看落款才知道是石峰老先生,并知道他是宁陕人,而且是宁陕县政协的退休干部。真正认识石老先生是在几天后的一个中午。他来到县政协办公室转悠,并和县政协主席们一起聊天。当时的石老先生瘦高个子,精神矍烁,容颜清朗,棱廓挺拔,一副有文化、有修养、有很高境界的老知识分子模样,让人肃然起敬。因为他退休后无官无职,又特别象古时候的教书先生,所以我称他为先生。先生自履说:1974年回到宁陕工作后,就坚持利用节假日到秦岭写生。常常一个人攀越秦岭高峰,问径秦岭的山山水水。面对秦岭厚重挺拔的雄姿,暗自下决心做一名画好秦岭的画家。
先生原名叫石振岳,字秦岭石,号苦瓜客,画室苦瓜斋。于1932年4 月生于宁陕县江口镇,于2008年11月10日在宁陕过世,享年76岁。子女随先生生前遗愿,将他安葬在秦岭的怀抱之中。在他76年的人生旅途中,真可谓生于斯,长于斯,葬于斯。将自己人生的大部分青春年华都放在浏览秦岭,探寻秦岭,描绘秦岭上。对这片养育他的大山情有独钟。为了更好地勾勒出秦岭雄奇逶迤的阳刚之美,青年时代就专门考入西北艺术专科学校,在美术专科学习钻研绘画艺术。十几年之后,又于 1987年继续到西安美术学院专门学习山水画。学习期满后,匆忙的回到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宁陕。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描绘秦岭,宣传秦岭。为了圆他的秦岭之梦,几十年如一日,和秦岭的山山水水激情相拥。登上了秦岭的每一个峰峦,涉足每一条溪流,与大山共享沧桑风雨的洗礼,共享四季烟云的飘渺。秦岭成为他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先生自1995年至2002年先后三次在安康市和西安市举办了个人秦岭山水画展。1998年至2005年先后荣获《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安康市优秀美术家》等光荣称号。生前成为中国国画家协会会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康市美术家协会理事、河南省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画师。
我曾经非常想得到一幅先生的画。但想到先生的画一定很昂贵,只好远远地欣赏。又常常听说先生将画送人,根本没卖过,总之不敢深问。1997年10月,我公公退休时,先生送了一幅秦岭山水画给他。并说是因为他从政的时侯清正廉明,不贪不占才愿意将画相送,以表示祝贺。公公将画挂在客厅里,又觉得斗室难容大作,随即将画取下珍藏。在宁陕很早就听说先生的画有三不送:不送为官不廉的人,不送经商无道的人,不送不爱家乡的人。我想这正是先生一生光明磊落,不卑不亢,坦荡处世,孜孜追求绘画艺术真谛的真实写照。
2003年8月29日,宁陕遭受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中共宁陕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组织全县人民奋起抗洪救灾,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捐物。先生在大灾大难面前更是勇于担当,显现高尚人品。将自己多年心血累积的秦岭山水画卷捆成一捆,捐献给县抗洪抢险救灾指挥部。指挥部将画卷作为宁陕的回馈礼品,分送给前来捐款捐物的贵宾。
2007年5月,在先生75岁寿辰之际,先生在子女的支持和关爱下编印了《石峰山水画集》。2007年10月,县政协召开七届一次全委会议,应很多政协委员之请求,少量付资给先生,求得120本《石峰山水画集》,我也有幸得到了一本,并精心收藏。
《石峰山水画集》,主要展现了秦巴山区雄峰叠嶂、倔强峥嵘的自然景观。画面峰峦浑厚,势状雄强,近景葱郁鲜活。画风受到了专家、学者和书画爱好者的好评。不少作品曾经在大展中荣获金奖、银奖。这本画集由西安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美学家、书法家茹桂题名、作序,先生自己作记。共收集了先生72幅山水作品,主要代表作有四十多幅。这些作品只是先生作品的一部分,也并不是先生全部的上乘之作。先生常常是将自己最得意的作品送给最要好的朋友,最有价值的画捐献给灾区,留作自己珍藏的画现已所剩无几。从画集中看出,他描绘秦岭山水的就多达60余幅。从1995年的《岭南风光》到晚年所作的《群峰竞秀图》,先生的绘画生涯一直没有走出故乡,没有走出秦岭。这部画集集中展示了先生磨砺人生的“秦岭梦”。 2007年3月创作的《故乡新貌-东江口》,是先生描绘家乡早春的作品。清澈碧蓝的江河沿街两岸湍急而过,上游古石桥和下游江口大桥遥相呼应,一对母子在桥上悠闲度步。两岸房屋错落有致。当地人一眼就能看出是谁家的房屋或者是镇政府下辖的单位,整个画面一片温馨甜美,充满祥瑞。沟壑烟雨迷朦,远山青翠含黛,几朵白云从林岫间徐徐涌出。沿河两岸桃花绽放,金柳摇摆,一片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的和美画面。但先生最具魅力的迎春佳作还数《岭南风光四扇屏》,他精心地把故乡的春日美景描绘的淋漓尽致,让人感到一阵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万壑争流图》描绘的是岭南的仲夏。远山浓绿,近山蓊郁,云气密布。千山万壑中白浪翻卷,与烟霞云霭迸击飘散,可谓气象万千。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了陕南山区夏天雨过天晴后,峡谷云雾腾飞,江水浩荡,万壑争流的壮观景象,观后人心振奋。幅面下有先生自己的《丹青颂》:山重水复情意中,满目瑶池抱碧穹。坐突巅峰师造化,敞怀驰骋赋长虹。词画相得益彰。《秋月扬明辉》是一幅陕南秋高气爽,空灵旷放的夜景写照。金月朗照下的秦岭诸峰银辉闪耀,沟壑深幽,瀑布高悬。万木霜天中月光和枫叶交相辉映,没有一点儿暗影。远山青松巍巍,近树丰硕盈枝,更不知是叶是花还是果。金色的画面中锦绣而富裕,苍茫而明快,不细看还以为是白昼。若非亲身经历秦岭夜景而不能体验。《岭南瑞雪图》描绘的是秦岭严冬的雪景,瑞雪将天地和秦岭融为一体。在一片晶莹剔透的童话世界里,玉树琼枝,雪压青松,静谧无声,观后神清气澄。古时画家说:“山川间的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黯淡”。纵观先生的山水,可找到异曲同工之妙。先生的山水烟岚也有季节的差异。古人云:“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而先生的山水却独树一帜。春山新绿蓬勃,夏山蓊郁烂漫,秋山清朗空明,冬山祥瑞静谧,山水更富活力。先生的山川景物更是意域高远,咫尺千里。大有“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之态,饱含了平远、高远和深远的意境。西安美院院长、教授曾在多幅佳作上题词赋诗。诗人田尔斯有云:秦岭丛中耸石峰,送走寒冰,放眼新晴。丹青幅幅蕴痴情,点线翻腾,诉说平身。峭立凭依瘦骨撑,碧影崚嶒,思绪霞蒸。蓝天底下大山横。白鹭梳翎穿越云层。礼赞先生构图新颖,笔法多变,画境深远,色彩耐人寻味。更赞其胸怀与山川相融,笔墨与烟霞互通,人品如画品。
先生的山水画集是宁陕有史以来出版的第一本画集。我想他应该是中国第一个专注于描绘秦岭山水的画家。虽然他生前没有得到过最权威的认可,但我坚信百年以后,一定会绽放光彩,倍受追忆。
又是枫染千山红。蔚蓝的秦岭天空辽远而空明,群山如画。在这醉人的风景里,情景交融。我们更加怀念先生,更加追忆他的生平。在先生80年诞辰之际,仅以一阕挽歌,缅怀他终其一生不变的秦岭情结。
八百里秦岭三十年深情,历经千辛万苦终成一集。翻看秦岭风光四扇屏,千毫损,彩墨干,血汗尽。青山赠予三尺岭,葬画魂。秦岭纷纷花瓣雨,风犹存。人生多少春与秋,描胜景,意未尽,一叠古韵伴黄昏。
一生走遍秦岭,穷尽鹅黄嫩绿。绘群峰竞秀三叠彩,迎苍山月朗故乡明。咫尺轴卷,绿茵浓,红花盛,千里风光一画屏。生前眷恋水云间,百年心事已了然。妙手绘出丹青意,秦岭烟云慰生平。
看秦岭美景,千峰竟秀,新月如钩,繁花落尽已成秋。问先生,今年画坊可添锦?伏案金柳还未成,半留画事托与谁?长相忆,先生不掉功名泪,性慧洁,声名绩。低吟浅唱成不朽,一阙清歌付芳菲。莫相忘,先生生前意未尽,续画还有后来人。留得深情山水中,秦岭风光满乾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