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不懂事,顿顿都想吃好吃的饭。我认为好吃的饭就是稻米干饭、麦面面条或者白面发馍。一看到母亲又做了一锅稀得可照见人脸的红薯疙瘩糊糊就“闹饭碗子”。
“闹饭碗子”,小童年常犯的毛病,每到吃饭时一遇到自己不中意的饭菜就“绝食”,轻则哭闹,重则在地上撒泼打滚,直等母亲拿一种好吃的东西递到嘴边时方才罢休,乐呵呵地从地上爬起来,享用“闹”来的食物——小孩的脸,变得就是快。我记得小时候就曾犯过这样的毛病,每遇这种状况,母亲不是来迁就我,而是不动声色地拿起放在灶台边上的“罩篱子”,罩在我的头顶上,用锅铲或是筷子什么东西来一阵猛敲。虽然母亲并没有直接敲打在我的头上,但着实把我吓得不轻。这种奇怪的惩罚方式到后来我才明白,据说敲打“罩篱子”还是一个医治小孩挑食毛病的“土方子”,左邻右舍家的母亲都曾使用过这种法子,效果出奇的好,反正我是从此以后再也不敢“闹饭碗子”了。
母亲在使用这个具有传奇色彩土法时,一边敲一边还念念有词:“小娃子家不懂事,一块肉得煮熟了吃……”敲着念叨着,母亲那种很庄重的神情把我也逗乐了,就一轱辘从地上爬起来,很高兴地问母亲啥时候煮肉吃,母亲说明天吧。
明天我站在灶台边,看着母亲灶前一把灶后一把地忙活着,发觉母亲并没有煮肉吃的意思,刚要使性子睡倒在地上开始撒泼打滚,可一看到灶台上的那把“罩篱子”,心里的那种莫名冲动便云消雨散了,那东西简直是一个能镇邪的法器,或者是捆在孙猴子脑壳上的紧箍咒,招惹了它,它就会突如其来地罩在我的头顶上,用锅铲或是筷子在它上面一阵猛敲,这阵势足够石破天惊,这声音足以振聋发聩,这结果足以令人胆战心寒;最好不招惹它——母亲生气了就不给我做好吃的了!
“罩篱子”,过去农家主妇都用它淘洗菜蔬或打捞去漂浮在饭食面上的谷壳之类的一个炊具,周身用竹篾条编织而成。据说老篾匠在编织到它的核心之处时念了一句箴言,至于什么箴言,我也不知道,也许像母亲常念叨的“小娃子家不懂事,一块肉得煮熟了吃”之类的话语吧,故“罩篱子”也称作“照逆子”——挑食的孩子经它照一照后,看看还是不是一个不听话的逆子。
母亲常拿“一块肉得煮熟了吃”这句话来指教我,小时候并不懂得这句话的含义,只以为这是母亲在做好吃的之前传出的好消息——在我们“闹饭碗子”时,母亲就拿出“罩篱子”,罩在我的头顶上,再用锅铲或是筷子猛敲,边敲边念叨“……一块肉得煮熟了吃”,心里再联想到父亲曾给我讲的“孙猴子学艺”的故事,说孙猴子明白了师傅在自己的头顶上用巴掌拍了三下的意思,便能在半夜三更的时候到师傅那里学到了“72般变化”——莫非母亲发出了暗示,将要在半夜三更时给我煮肉吃了!
有一天,母亲终于给我们煮肉吃了!那一块猪肉在锅里翻上翻下,母亲试图将这一块猪肉按照肉皮朝下肉瓤朝上的姿势来煮,无奈这块猪肉的个头太小而不听使唤,母亲顺手拿起“罩篱子”将煮肉兜住,终于固定了这一小块猪肉的姿态。我问为什么要这样煮呢,母亲说:“肉熟一张皮,脸皮朝下容易熟。”听得我云里雾里——肉香诱得我不愿离开灶台,急着要吃。母亲就拿一根筷子试着去捅肉皮,然后摇摇头说:“急么事,一块肉得煮熟了吃!”是啊,一块肉没有煮熟咋吃!
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我领会了“一块肉得煮熟了吃”的真正含义。有一次我在邻居家玩耍,发现在堂屋地上有一块钱,趁别人不注意时捡起放进自己衣兜里,心里乐滋滋地回家去准备向母亲邀功——那年月,五角钱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它可以买到100颗水果糖,可以买到50盒“宁强”牌火柴,可以买到14个半鸡蛋,可以是一个学年的书学费:反正今天发财了!不料,邀功不成,反招来母亲最严厉惩戒措施:罚跪,合揍。
“罚跪”就不说了,“合揍”就是父亲和母亲联合起来把我暴揍了一顿。没等我炫耀完毕就雷电交加,狂风暴雨,劈头盖脸,噼里啪啦……母亲一边打一边喊:“我叫你偷?叫你偷!你还敢偷?还敢偷!”每个“偷”字后就是重重地一扫帚把;父亲无需其它工具,厚实的巴掌就是方便的刑具,也一边扇一边吼:“我叫你长长记性!小时候偷针,长大了偷金,你出息了?开始偷钱了!”结实的扫把打散了架,厚实的巴掌扇得滚烫,响声惊动了邻居婶娘,婶娘劝道:“小哇子家不省事——不要再打了,好歹也是娘身上掉下肉……”
“一块肉也得煮熟了吃!”母亲打断婶娘的话,“走,把钱送去,给人家赔礼!”
父亲对母亲说:“赔礼,你引他去,我是没脸去的!”
母亲陪着我给邻居送钱,邻居说,他家没有丢钱!——唉,这件事让我把父母的脸丢大了,这件事触碰到了为人父母的底线,我怎么就忘了父亲给我讲的“偷针”故事呢!母亲不也常说“人不能有‘第三只手’”么?
“一块肉得煮熟了吃”,在关键时候矫正了我的价值观取向:一块肉能吃关键在“煮熟”,懵懂小孩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关键在“指教”。
作者:张顺成
编辑:秦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