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我的家乡苍溪县城,四面环山,北面是绵延千公里的大巴山脉的余峰太平山,海拔812米,是县城北面的重要屏障,城南的紫阳山与太平山遥遥相对,互为呼应,白鹤山位于县城腹地,与江南的少屏山隔江相对。群山雄峙,环抱有情。群峰脚下,嘉陵江滚滚东去,大河奔流,波飞浪涌。发源于太平山、玉女山的美丽溪河——九曲溪,沿白鹤山脚九曲盘旋,曲绕县城而东。县城坐落在嘉陵江边九曲溪尾,山环水绕,紫气东来,是一座环境幽美、风景如画的小城。 我住城北,白鹤山脚、九曲溪岸就是我家。生于斯,长于斯,白鹤山的传说就像摇篮曲一样伴随我成长。 白鹤翔集命山名 此山之名为白鹤山,传说因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时常跨鹤云游并憩息此山,山上常有白鹤翔集而得名。 苍溪县城东南的云台山,是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后期修道、炼丹、最后升天的地方。张道陵是道教创始人,本名张陵,沛国人氏,乃是汉朝时期辅佐刘邦打天下被封为留侯的张良之第八世孙。汉光武帝建武十年降生。道书记载其母夜梦北斗第七星从天坠下,化为一人,身长八尺,手中托举一仙药,如鸡蛋大小,香气袭人。陵母取而吞之,醒来便觉满腹火热,异香满室,经月不散,从此怀孕。到十月满足,忽然夜半屋中光明如昼,遂生道陵。道陵聪慧异常,七岁便埋头书房,《道德经》、《河图》、《洛书》等书无不通晓。年十六,已经博通五经。身长九尺二寸,容貌异常。与人往来,谈古论今,见解独到,时人称奇。因品行端正,才华横溢被乡里耆老推举为贤良入京城太学读书,被朝廷授予巴郡江洲(今重庆)令。在江洲令任上,他看透了地方强权的横行,为官的贪赃枉法,老百姓的悲苦生活,觉得自己一介书生、小小县令,无力改变现实,倒不如出离尘世,善保自身,以图延年益寿。于是谢绝朝廷挽留,辞去江洲令职,北上洛阳,隐居北邙山中,潜心修习黄老之道。后得高人指点,得到《黄帝九鼎丹法》。相传神兽白虎衔符而至其所,其道术日益完善。张道陵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又叫龙虎山)住了下来。传说云锦山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山清水秀,景色清幽,张道陵在山上结庐而居,筑坛炼丹,三年而丹成。六十多岁的张道陵服下神丹,身体健如青年,后又得秘书及驱鬼之术。为了宣传道术,便云游蜀中,在鹤鸣山住下。 张道陵为在蜀中广泛传道,自称太上老君降临,亲手授给他经卷一部,玉印一枚,雌雄斩邪剑两把,要他推行“正一盟威之道”,事成之后,向老君汇报。信徒们都信以为真,到处传播,“正一盟威之道”很快就传开了。汉安二年(公元143年)七月,张道陵带着弟子王长到了青城山,传说在此降服了“六大魔王”、“八部鬼帅”,使青城山得以安静,山民安居乐业,并纷纷要求加入“正一盟威之道”,山民奉张道陵为代天行道之师,称“张天师”。张道陵在鹤鸣山著作道书二十四卷,阐明“天师道”的微言奥义,成为教众的行动纲领,尊奉老子为教祖,宣称人君用“道意”来治国,国则太平;循“道意”而爱民,民即寿考;人法道义,便可长久,并以“佐国扶命,养育群生”为最高目标。为了严密组织纪律,加强对教众的信仰宣传,他规定凡教众需交五斗米供斋醮使用,后来称为“五斗米道”。 张道陵云游山川,最后选中了苍溪县城东南的云台山设坛传道,并作为其后期修行之所。张道陵之所以选择云台山,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云台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大巴山南麓,在当时十分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地理位置显得偏远而闭塞,远离喧嚣的尘世,静谧清幽的环境适宜修道练功。二是云台山山川地势独特。云台山周围山势河川天然构成太极八卦图形,道教把太极八卦图作为自己的标志,而云台山天然生成的太极八卦地形与道教图标不谋而合,张道陵认为这是神明为之安排的最理想的修道练功的场所。三是云台山距离阆中10多公里,步行半日即可到达,当时的阆中是川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便于采购炼丹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采购生活用品,了解外界的情况,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于是张道陵就带着三百七十名弟子从青城山来到离成都近一千里的苍溪云台山修行。 道教故事“张天师七试弟子赵升”和“张天师白日飞升”就发生在苍溪云台山。张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传的只有三人:一为王长,一为赵升,一为其子张衡。王长长期跟随师傅,擅长天文之学,精通黄老之术,深得张道陵赏识。而赵升能得师傅道法,却有一段来历:传说张天师得仙后看身边弟子,多俗态未除,不足以授予大道要术。有一年从东方来了一位冰胎玉质、道貌安然的青年,名叫赵升,天师一眼看出乃是奇人,欲收为弟子。为了考查赵升的道心程度,张道陵曾七度验试,结果,发现他拒绝财色,忍辱负重,怜悯天下穷人,恪守正一道规,称得上满意。七试之后的一天,张道陵带领众弟子,登上云台峰绝崖,崖下一棵桃树,红色果实累累。大家见了,莫不心动,但要想获取,却又退缩三分,天师见此情状,二话没说,欲纵跃崖下采摘大桃,众弟子一拥而上,拦住师傅,只有王张、赵升二弟子,木然不动,黙然不语。张天师分开众人,朝桃树一跃而下,众弟子齐站崖边,俯身下瞰,却不见师傅踪影,一时惊骇悲啼,面面相觑,无奈之下,失望而归。只有王长、赵升站在崖边,相视不语,停了好久,二人异口同声说:“师者父也,自投不测之崖,吾辈何能自安?唯有随师傅去吧!”说罢,二人一起起身,朝师傅所投方向跃去,一阵风起,两人正好落身在师傅两侧。天师笑道:“我知道你俩会来!”于是,天师授予二弟子大道要术。《道经》云:“永寿二年重九日,道陵将诸品秘录、斩邪二剑、玉册玉印,授其长子衡,乃与夫人雍氏登峰绝顶,白日升天,时百二十三岁。” 据康熙《苍溪县志》记载:“云台仙迹,……汉张道陵修炼之所。炼丹池、九转亭、望鹤亭、飞身洞、芙蓉洞、峻仙洞、平仙洞、斩鬼庭、魁柏庵皆仙迹也。” 张道陵在云台山修行期间,带着他的弟子踏遍了阆中、苍溪、汉中一带的名山大川。白鹤山与云台山相隔不到十公里,张道陵云游至此,见此山地势独特,风景幽美,流连不舍,其弟子就在半山腰凿了一个山洞让天师休息,称此洞为“来仙洞”。传说张道陵每次来白鹤山的前三日便有鹤东来,集于山顶松柏之中,远翔碧空,盘旋往复,到了夜静月明,方憩息林木之上。第二天鹤来无数,遮天蔽日。到了第三天,有朱顶白羽大鹤托天师驾至,到了来仙洞前停下。如此往来如常。老百姓都说此山得灵秀之气概,天人之祥应,所以命此山为“白鹤山”。 三国时期古战场 白鹤山在汉代时的名字叫宕渠寨。《三国演义》第七十回“猛张飞智取瓦口隘”一役中,张飞用骄兵计大败张郃就在白鹤山前。 218年,曹操击败张鲁后,派名将张郃率军进入益州东北部,取巴西(今阆中)。张郃领兵三万,分为三寨,各傍山险:一名宕渠寨(即白鹤山),一名蒙头寨(苍溪云丰镇蒙子垭),一名荡石寨(苍溪五里乡大坪山,紧靠紫练山)。张飞时任巴西太守,驻阆中。闻听探马报知张郃引兵前来,与部将雷铜领兵迎战。离阆中三十里地与张郃兵相遇,张飞单搦张郃,战到二十余合,雷铜从背后杀来,张郃不敌,退守三寨,坚守不战。张飞离宕渠十里下寨,每日领兵搦战,相拒五十余日。于是张飞在山前大寨每日饮酒,饮到大醉,坐于山前辱骂。刘备闻知张飞终日饮酒,大惊,忙来问孔明。孔明笑曰:“原来如此!军前恐无好酒,成都佳酿极多,可将五十瓮作三车装,送到军前与张将军饮。”玄德曰:“吾弟算来饮酒失事,军师何故反送酒与他?”孔明笑曰:“主公与翼德做了许多年兄弟,还不知其为人耶?翼德自来刚强,然前于收川时,义释严颜,此非勇夫所为也。今与张郃相拒五十余日,酒醉之后,便坐岗前辱骂,旁若无人,此非贪杯,乃败张郃计耳。”孔明令魏延解酒赴军前,相助张飞,于宕渠寨前大败张郃。张郃折兵二万,退守瓦口关,坚守不出。 张飞和魏延连日攻打关隘不下,退军二十里,引数十骑自来两边哨探小路。忽见男女数人,各背小包,于山僻路攀藤附葛而走。张飞在马上用鞭指与魏延道:“夺瓦口关,只在这几个百姓身上。”便唤军士好言将几个百姓唤来相询,百姓答道:“某等皆汉中居民,今欲还乡。听知大军厮杀,塞闭阆中官道;今过苍溪,从梓潼山桧釿川入汉中,还家云。”张飞问:“这条路取瓦口关远近若何?”百姓答道:“从梓潼山小路,却是瓦口关背石。”张飞大喜,令百姓引路,与魏延分兵前后夹击,大败张郃。张郃弃马上山,寻径而逃,带得十余人,步行入南郑(今汉中)。张飞带兵随后追赶,占领了大片土地。 这一仗,张飞不仅拓增了领土,还守住了蜀地门户,为刘备进位汉中王立了大功,被封为五虎大将之一。张飞,字益德,涿郡(今北京)人,常自称“燕人张翼德”。认识刘备、关羽前以卖酒屠猪宰羊为生,专好结交天下豪杰,是桃园结义中的老三。张飞为人豪爽,作战勇猛,武艺超群,且身长八尺,随身常带丈八长矛,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有“猛张飞”之称。“三英战吕布”、“夜战马超”等事迹家喻户晓,在长板坡当阳桥头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和八十万大军。夏侯杰被张飞大喝惊吓,堕马而亡。《三国演义》中的张飞一生只用过两计,其一是在长板坡当阳使用疑兵计吓退曹兵,其二就是在宕渠寨前用骄兵计大败张郃。 状如青螺之离堆 据史料记载,数十万年前,古老的嘉陵江在今苍溪县城附近环绕白鹤山西、北、东三面,形成一个大河流。以后发生地壳运动,北面抬升、南面河曲深切,河道截弯取直,形成现在的地貌特征。白鹤山孤立于深切曲流新老河谷中之中,成为一座离堆山。该山相对高度160余米,东北与玉屏山,北与太平山、玉女山,东与武当山、白塔山,西与龚家山、老鸱山等诸山对峙;南俯嘉陵江,与少屏山隔水相望。每至江水腾涨,上下天光,耸翠夺目,碧波滚滚,白鹤山湮没在汪洋之中,仿佛一只青螺游于水中。 白鹤山是四川仅有的三个离堆山中之一。乾隆《苍溪县志??艺文??离堆说》记载:“蜀离堆有三:其一,则灌县之雄堑,是秦太守李冰之所筑也;其一,则南部之汇开,即唐鲜于仲通与其弟叔明之所为读书处也;又其一,则耸于古汉昌今苍溪之北。……故此乃嘉陵之堤防,苍溪之保障,直与离堆之在灌县、南部者鼎足而三也。” 鲁公摩崖刻山腰 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公元709-785),字清臣,京兆万年(今西安)人,原籍临沂(今属山东)。开元进士,官至殿中侍御史,遭杨国中排挤,离京担任平原太守。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历来论书品首论人品,颜鲁公英伟磊落之人格与端庄雄劲之书风,真谓交相辉映,光耀千古。 颜真卿出自书香门第,家学深厚。鲁公少孤,缺纸笔工具,曾以黄土扫墙习字。他的书法远承“二王”,近取褚遂良,尤得力于张旭笔意,兼百家之长而别开生面,独创一格,号称颜体。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书法为神品。”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他的正楷端庄雄浑,刚健凝练;行草遒劲郁勃,变古创新,对后世影响极大。 昔年,鲁公中进士后尚未入京做官,曾出任蓬洲长史,途经剑阁、苍溪、南部等县,而赴州治蓬池(今仪陇县东南)时,一路上饱览剑门雄势,嘉陵秀色,沿途题留诗文墨迹,在剑阁书《唐中兴颂》摩刻于东山,在苍溪白鹤山半腰石壁书刻《摩崖记》。据《苍溪县志》记载:“记在半山石壁,……”历经一千多年的风雨侵蚀,至清朝康熙年间“乃字迹剥落不明”,时至今日早已荡然无存,实属一大憾事。 文曲下凡桃李艳 白鹤山位于县城腹心,从北面大巴山余脉逶迤南延,横亘在县城北缘,一年四季,高山耸翠。远远望去,形如华盖,峰如文笔,两肩平厚,一峰独秀。白鹤山在整座山峰体系中位于主山的正前方,其起伏的地形特征,传说是文曲星的正宫。有文曲星的地方,人丁聪慧,学子长进。白鹤山腰有一山洞,自古即有,传说历代均有贫寒学子为求功名,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躲进山洞,凿壁借光,囊萤映雪。山中之大白兔,极有灵性,到晚上即化为美女,红袖添香伴夜读。苍溪禅林乡青山村人王樾,求学时曾在此洞中用功,公元1231年登进士第,宋理宗金殿策对第一,高中状元,是广元历史上唯一的状元。王樾曾授京畿大夫,后升巡案。年老回乡,躬耕田垄,培育子孙,其后辈王绩生九子,只有一子为举人,其余全部为进士,史称“九子八进士”。白鹤山下的苍溪中学办学历史悠久,是闻名遐迩的“国家级重点中学”,为国家培养了无数有用之材。状元读书洞至今仍在,亦有不少学生到状元洞坐读,希冀沾先贤灵气,壮自己恢宏胆略,在高考中一举摘桂。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