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乡下的桑树,有我绿色的童年,美好的梦想。 记得每到麦梢儿黄,一颗颗饱满而又晶莹剔透的紫玛瑙轻便悄悄缀在桑树枝头,摇曳出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诱惑,最终,诗意般地幻化成一脉脉殷殷的期盼。成熟的紫玛瑙质地油润,酸甜可口。每年四至六月份是的成熟期。十年九旱的黄土塬,这个时候能早早上市的果子,极为罕见,紫紫的馋人堪称“舌尖上的美味”。这种果实成熟期维持时间短,它一旦成熟很快就会凋落。它娇嫩醉人,夏日一场雨,一地惨烈、殷红的紫,简直让人不堪回首,恰似柔情四溢少女碰伤的脸颊,不由你地心上酸酸的,继而,一种莫名的怜香惜玉之情袭上心头。浓绿掩映下的桑葚,密密匝匝,诱人垂涎,不啻是乡间百姓的一道美味佳肴。尽管每次吃完,嘴和舌头都是黑的,但那股清甜味却让人很满足。 记事中母亲能将单调的桑葚做出一道色香诱人的水饮来。做法很简单,先将桑椹洗净后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煮得差不多时用勺子搅拌,然后就将果实碾碎,最后加少量冰糖稍微煮一下。桑葚水放凉后饮用,口感清爽,那种入心的甜滢滢啊,至今心有余痕。 小时候,隔壁张和尚的后院有一颗桑树。近水楼台先得月,那自然成了我的乐园。张和尚家的桑树,几个人都抱不住它。长得七歪八扭,脱了鞋也爬不上去。幸好有一根枝桠伸过墙,给我们留下了一展身手的机会。天无绝人之路。小家伙门趁大人们休憩时决定搭人梯上去。胖墩儿人憨劲大,最适合在下边。胖墩蹲下身,小伙伴们一个个扶着墙,次第踩着胖墩儿的双肩上去,胖墩儿不知从哪来的神力,能把我们三个送上去。我们猴在墙上,一阵窸窸窣窣,肚兜里就满满的啦。胖墩儿也不闲着,还得在外边把风。然后再把我们一个个接下来,才算大功告成。一次,张和尚出来小解发现了我们,一慌张,胖墩儿没站稳,结果,连人和桑椹摔得一塌糊涂,非常狼狈。张和尚还告了老师,老师罚了我们站。“地富反坏右对贫下中农太不够意思了。”因为当年张和尚被游过街,给戴了一顶成分不好的帽子。胖墩儿嘴一撇,唬了脸告我们,谁也不能跟张和尚的孙子过话。孰料张和尚的孙子自习课上竟拿出桑葚显起摆来。我们的阵营很快就被浓郁的香味瓦解了,你看看我,我瞅瞅你,敌意里又泛起“同志”的味道。贫下中农的味蕾经不住糖衣炮弹的袭击,胖墩儿第一个背叛了我们。再后来,张和尚的孙子倒领我们偷起了自家的桑葚,我们开始肆无忌惮,因为阶级小敌人已被我们改造过来了,竟背着他爷爷干起监守自盗的事情了。毒辣辣的日头下,甜甜的水液顺着食管滑下去通身舒泰,其美妙至今令我回味无穷。桑果是季节性的食品,若是一年四季都能吃上那该多好。小家伙们经常躺在凉荫里痴痴地幻想。可惜那棵缀着童年情节的桑树早已一去不复返。 桑葚营养价值极高,《本草疏经》云:桑葚,甘寒益血而除热,凉血补血益阴之药。还兼有生津润肠,乌发名目的功效。主治阴血不足而致的头晕目眩,耳鸣心悸,烦躁失眠,腰膝酸软,大便干燥等症。 其实,桑葚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呢。有着上千年的历史,颇有文化色彩。 桑葚,别名黄藏峪。话说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刘秀起兵南阳。不想刘秀在安定镇兵败落难,只身一人躲到一处废窑中。一连几天未吃东西,眼看性命不保。一阵风吹过,一个水灵灵的东西不偏不倚刚好落进他的嘴里,刘秀好奇,起巡视之,发现废窑附近有一片繁茂的桑树林。刘秀大喜过望。终于等来了救兵。刘秀登基后没有忘记救命的老桑树,特下令封桑树为树王。但一听那果实的名字,桑葚,伤生,伤圣也。觉得十分不妥。为避讳,特意改名为黄藏峪。意为皇(黄)帝曾在此处山谷藏过身。山谷,峪也。从此,这味民间草果,声明大噪,堂而皇之地步入了三宫六院,成了历代帝王贡品。 有谚云:前不栽桑,后不栽柳。这是老家农村的乡土文化,家乡人有自己的避讳。在家乡人眼里,树果是村庄不可或缺的组成,读懂家乡的树果,也就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 桑葚,背负一段千年厚重的历史,它为我们打开一轴多彩多姿的画面。哦,难忘我的民间圣果“桑葚”。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