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心灵宁静,可以涵养美德,可以提升精神境界,可以培养高尚的情趣,可以有所作为。 为了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古人或归隐山林,或面壁说禅,在宁静中寻求精神境界的升华,在宁静中寻找人生的真谛。陶渊明把自己比做归林的鸟,回渊的鱼,就是在寻求回归自然,回归自然就是为了寻求心灵的宁静。所以才会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那份悠然和从容。刘禹锡钟情的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生活,他追求的也是心灵的宁静。甘于心灵宁静的人,才会觉得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在宁静的氛围中调调素琴,阅阅金经。不以陋为陋,却觉得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就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修为。 面对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守住心灵的宁静,更需要一种境界,一种定力,一种能够将心灵沉寂下来的智慧。 在纸醉金迷的社会里,在种种诱惑和陷阱面前,你能守住心灵的宁静,做到从容与淡定吗? 手握重权,就会被名利所诱惑,就会陷入追名逐利的竞赛中而不能自制。位高而不思居安思危,权重而更加贪婪,如同柳宗元笔下的“蝂蚹”。一生负重爬高不止,直到从高处掉下来摔死,或者被重物活活压死。因贪婪而死,至死不悟,这就是心灵被灰尘所蒙蔽。一生都在名利场上角逐,没有时间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将心灵轻轻擦拭,给心灵以慰藉。人的道德底线沦陷了,人类所固有的良知泯灭了,铸成终身遗憾也就在所难免。 身赋天价,财富连城,还一味追逐不休。为了财富不择手段,盘剥者有之,诈骗者有之。可以挥金如土,可以醉生梦死,可以颐指气使,却不思回报社会,不思造福桑梓,没有善念,不思感恩,所以我们的社会才如此的不和谐。百姓除了痛恨贪官就是指斥富人,这与富人们盘剥过甚而不思回馈有很大的关系。 贪得无厌就会不择手段,不择手段就是因为丧失了理智,丧失了理智就会给社会,给他人造成伤害。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形出现,是因为这些人在金钱,财富面前不能静下心来,守住心灵的宁静。厚厚的铜锈已将心灵腐蚀,人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被金钱驱使着,每天奔波劳碌。眼里只有金钱财富,什么道德准则,社会公德,社会责任,统统被视为无物。这样的人越多,社会就越难说和谐。 深陷困顿,被眼前的花花世界所迷惑,被世间一些丑恶所引诱。不思勤劳致富却想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贪欲蒙蔽了双眼,邪恶迷失了心灵,罪恶的念头在心底蠢蠢欲动。于是,打家劫舍,杀人越货,沦为一个十恶不赦的社会渣滓。也许原本是一个十分善良的人,十分平庸的人。是因为不甘于贫困,不甘沉在社会的最底层,不甘心眼看着财富被另一些人挥霍。许多的不甘使原本平静的心掀起了层层波澜,许多的不甘使一个原本善良的人产生了邪恶之心,许多的不甘使一个原本平庸的人铤而走险。无法守住心灵的宁静,不能冷静的审视自己所处的环境,最终走上不归路。 如今的社会如此浮躁,如此的庸俗不堪,守住心灵的宁静,对每个都很重要。一名学者,不在书斋里研究学问,却跑到演播室里作秀,岂不等同于耍把戏卖艺吗?虽然炒热了名头却使斯文扫地;一名学生,不在教室里潜心读书,却一会做这个的粉丝,一会做那个的面条。成了一个个毫无主见,不明是非,不辨美丑的小丑。为了追星可以逃学,可以挥霍父母的钱财,甚至自杀,又何其荒唐。“小沈阳”一夜成名,那就是一个怪胎,又有什么社会价值,艺术价值可言呢? 不浮躁,不媚俗,甘于寂寞,归于宁静,人生的道路才会洋溢着盎然春意,我们的生活才会平静而温馨。守住心灵的宁静,就会了却许多烦恼。佛说: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不可能给你烦恼。烦恼,只因为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将诸多的烦恼放下,才能回归宁静。 守住心灵的宁静,并不等于甘于平庸,也不是自甘沉沦。是我们需要在宁静中抚慰我们日渐浮躁的心灵,需要在宁静中消弭我们日渐膨胀的欲念,需要在宁静中培养我们更加高尚的情趣和远大的志向。回归宁静,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守住心灵的宁静,身居庙堂之高却能虚怀若谷,不骄不躁,察纳雅言,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造福天下苍生;身处草莽却能乐观旷达,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守住一分淳朴,守住一份自然,颐养天年,岂不快哉。 守住心灵的宁静,在名利面前能淡定,在生死面前能镇定。做人如此,还有什么可以惧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战胜的呢? 守住心灵的宁静,就能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智者。
编辑:秦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