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寻,牧童遥指杏花村。--题记酒逢知己千杯少,杜康酿酒,历史的舞台从此留下了最醇厚的酒香。从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走来,捧一杯黄藤美酒,品酒中文明,愿一世永流传。 中国是最早有酒的国度,夏朝的国主杜康,一杯佳酿,便为历史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说到酒,最应该提的便是诗仙李白。李太白,一个神话中的人物,一生执着于诗,一世痴迷于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和着酒香,葡萄美酒,独自对月高歌,倾尽一生去品味酒中的世界,即便举杯消愁愁更愁,也本着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绪,让忧愁溶入杜康,今夜只有酒,无关忧愁……或许你会说,这只是一种颓废的自暴自弃。而我想说这是一种拿得起,放得下的豁达。当你在尘世中一次又一次的被现实刺伤,难道还会不顾一切,埋头前行?何不放下包袱,无关荣辱,放肆的大醉一场,和李太白一起放浪于形骸之外。 酒中蕴含一种最豁达的轻松,给心一种重新开始的蜕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漫天黄沙,想要湮没离别的不舍。秋,总是别离的伤感。对酒当歌,当年,都曾泛舟同游,共煮青梅,煮酒论古今。也曾把酒言欢,豪情云天,期待有一日乘风破浪,直济沧海。如今,万里都是黄沙,本想折柳诉情,奈何塞外只有烧喉的烈酒。执手相看泪眼。无语凝咽。浓浓的情就在这杯酒里。虽不舍,但只能挥泪道别。但愿有一日还能泛舟共游,饮下同煮的青梅酒。 对天涯两端的人来说,酒是对朋友最深情的祝福,饮下这杯烈酒,永远都是知己,一路珍重。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将军难免阵前死,此时不醉,还待何时?这是一种冲天的豪情,就算明日战死阵前,他日马革裹尸,今夜也要与美酒相伴。挑灯看剑,即使醉眼迷蒙,没有忧伤,没有恐惧。是男儿就该,顶天立地,驾长车,剑指苍穹,以我之血染红万里锦绣河山。 酒动人心,是一种积极的奋发,忘记回忆中懦弱的自我。一杯好酒,可以还你一个真我的的性情。刀口舔血,只为再次与战士开怀痛饮。一杯酒,洒入染血的江山,一生缅怀,同饮这杯酒,若有来世,还会一起戎马半生。 好酒,是一曲奋进的战歌,是对逝去的缅怀与郑重的承诺。 古时,一杯好酒,是一张豪放洒脱的笑脸,是一枝特别的“柳条”,是一曲悲壮的战歌,更是一种千年传承的文化。而今,岁月变迁之后的繁华,带来了灯红酒绿的糜烂,给“酒”带来了一种灭顶的风暴。21世纪的酒,带有太多的功利色彩。酒桌上到处都是空洞与迷茫的双眼,纯粹为了喝酒而喝酒。酒醉后的暴力更是屡禁不绝,随意践踏人的生命与尊严。久而久之,慢慢的远离,甚至畏惧,闻见浓郁的酒香,却如遇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 这难道会是真正的酒文化传承?答案显而易见。酒文化是中华文明中的一颗灿烂明珠。但当明珠蒙尘,当我们都忘记了它的真正意义时,我们是否还有脸面自称炎黄子孙? “酒文化”在一点点缺失甚至是扭曲,那其他的文化呢?虽然不想相信,但有时地狱与天堂的距离只是简单地一个现实。看着端午节莫名的成为韩国人的文化遗产,是不是还要无动于衷?看着古老的文明在黄沙中被历史掩埋,是不是还是冷漠的以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是不是都该停下来了,停下来好好的想一想,一个传承了五千多年的泱泱大国,为何面临着文化枯竭的危险?当很多的文化一遍又一遍的被扭曲得不似当初,当许多传承一次又一次丢弃在岁月的洪流,到底,我们还剩下什么?还能剩下什么? 一个酒文化丢失了,那另一个“酒文化”的命运又会如何呢? 请救救那些曾经的文化,否则,多年之后,我们又该到何处去寻酒家?
编辑:秦人
|
|
|
|
|
|